- 相关推荐
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实用美术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教育论文
摘要:市场需求像只无形的大手,实用美术专业一时间红红火火起来,高职院校纷纷增设这类专业,但实用美术教学的组织者们(教师们)却难免有仓促上阵的感觉……高职院校都应该对此引起高度重视,正视问题,解决好问题,真正办好高职实用美术专业。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用美术;师资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是国家为了适应21世纪经济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对现有职业大学、专科学校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的改革、改组及改制,并选择少量的重点中专通过转制发展起来的(即三改一补)。21世纪的经济现代化促使美术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实用美术领域展现出美好的前景,很多高职院校都看好这块就业市场,纷纷增设了实用美术专业。然而,高职院校是20年规模高速扩展的,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中高职院校实用美术师资及配备特别不让人感到乐观,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一、教师对高职实用美术专业教学专业性和职业性认识不到位
高职教育围绕“上岗”“就业”转,高职实用美术专业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即培养有美术这“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或从事美术工作的基层人员而不是画家;高职实用美术专业的美术课是实用美术课程而不是欣赏性美术课程。现今一些高职院校存在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实用美术骨干教师基本上毕业于师范院校,接受的是欣赏性美术教育影响,由于受专业教育的影响以及接触高职教育时间短,对高职实用美术专业教学职业性和专业性认识不到位。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教学内容虽然改了,但教师采用传统教学的指导思想实施教学的现象比较严重,他们自觉不自觉地以传统的高师美术专业的知识结构为出发点,训练学生时题材、技法形式单一,达不到课程设置的目的。绘画对于设计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艺术家对于空间透视的认识,对于色彩及形态构成的研究,为设计师提供了大量的表现手法”。但是,“设计对艺术的借鉴具有选择性和改造性”,教师对习作训练不能只是强调绘画的艺术性,训练目标应该指向设计应用的范畴。如果教师对专业基础课教学的专业特性认识到位,专业主干课教师教学有针对性地搞好实习、实训,学生的操作能力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因此而具备了,高职教育需要的就是这种教学结果。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高职实用美术教育更是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实用美术教师应尽快调整好对专业方向的认识和职业教育目标的认识,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二、教师理论与实践存在着一定的脱节
现在高职院校的许多实用美术教师,无论是刚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学校从教的,还是从教多年的教师,他们往往具有扎实的美术造型功底和良好的审美品位,但实践经验明显不足。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办学条件限制,没有与社会联合办学的计划,没有实习基地,教师从事相关实践的机会不多,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难以做到统一。反映到具体的教学中则表现为对实用美术设计这种面向市场的商业行为掌握不足。例如,在广告教学中缺乏生动的实例教学,对学生反复强调图形、色彩、字体、版式等要素的唯美表现及技巧,而对广告理论、投放媒体、消费调查、受众心理、广告效果反馈等重要内容却常常舍弃,学生的作业经常是设计几幅公益海报。
不少毕业学生反映,学校老师教的到了社会上不实用,毕业了还得从实践中重新学……
高职院校一直强调配置“双师型”教师不无道理,职业学院美术教师应该既是教育者,同时又是艺术家,他们必须参与社会实践,密切注视行业发展新动态,掌握相应的技能,独立地完成艺术作品创作,教师必须时时了解科技、材料,审美需求的变化……并重视其对美术教学的影响,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
三、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积极性不高
很多改制、转制高职院校办学机制陈旧,不重视引入市场机制,教师的教学和教研依然徘徊在老的学校环境中,教师缺乏对市场环境的了解,教师的教学教研因盲目而缺乏针对性,谈不上对教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和转变;有的高职院校由于投入不足,阻碍了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而陷入办学困境的情况更甚,这类学校生源素质较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教师的挫折感特别强,“身在曹营心在汉”……据统计表明,目前仅广告行业包括广告艺术设计就有50多万从业人员,室内设计、服装设计、音乐制作、电视艺术制作、动画艺术制作与设计、网络艺术制作等从业人员需求可能在数百万以上……高职院校担负着人才需求量较大的艺术专业应用人才培训的重大任务。因为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积极性不高,他们就不可能教会学生客观地分析、研究市场,设计创业方案,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高职院校办学也因此而陷入恶性循环的泥塘之中。
高职院校美术师资暴露出来的问题,有新旧体制转轨形成的问题,有专业、大环境的问题,有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完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调查研究,找到客观规律,渐进解决。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职院加快改革步伐,完善办学机制为教师营造教学、教研新环境
世界各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告诉我们,在社会变革、转轨时期,一所学校要立于不败之地,最为关键的是认清形势,站在时代与科学发展的制高点,从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学校发展的角度,正视现实,高瞻远瞩,明确学校自身功能发展定位,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学校定位明确,各项改革措施配套落实,学校就会具备好的管理模式、好的教学场所和设施,也因此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师教学、教研的水平。好的环境是出成果的外部条件。
(二)学院要坚持“加速培养、积极引进、聘请结合”的办法造就“双师型”师资队伍
1.学校应当加大投入,鼓励教师更新自身知识,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自学,学院可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奖励基金,奖励那些通过自学通过各种学历、技能考试获得证书的教师。二是送出去学习,有一些前沿性的新知识、新技术还没有普及和公开,这些东西靠自学难以做到,学院必须有计划地拿出资金送教师去学习培训。2.吸引社会上的专业人才来校任教,与企业合作,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成果的设计师,将市场上的精英们请进学校。3.公开招聘实习基地或工作室责任教授或学科带头人,有效地补充和改善师资及配备。
(三)建成适应市场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学院联系市场的窗口,实习基地运转要引入市场机制。电脑美术工作室实习基地就是很好的范例,这个基地充满活力,它类似包豪斯的“手工作坊”。它可以吸引在校的学生,吸收校外的电脑美术学员,除完成教学实习任务外,可利用自身资源与市场紧密结合,承接各种市场业务,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它的特点是:一、靠市场规律运作,经济上自负盈亏,业务上独立自主。二、学校给予一定的扶持。三、由权威的教授领导,有完整的管理制度。四、实行开放式管理,教师有来自学校的教师和市场行业的高手,他们的工资是浮动的,收入与质效联系,人员可以自由流动。五、基地学员也可能参与承接市场业务,边学习边工作,可凭自己的能力获得收入。生机勃勃的实训基地是加强教师与行业市场交流与沟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