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课后反思范文
语文课就是百花齐放,各有各的观点,各有各的风格。同一篇课文,你的切入点不同,教学思路就完全不同;即使切入点相同,但不同的老师,课堂上所呈现的效果也是大相径庭。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自己的课堂该何去何从,虽然听了不少课,校内校外的,听完后也是觉得真好,可是真要自己去选择用哪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常常还是不知所措,无从下手。随着不断的学习、实践,慢慢地摸索到了一点门道:读写结合,以教材中的课文为母,写作为子,随文练笔,有法可依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曾经在《小学语文》中的一篇文章看到这样一段话“随文练笔设计成三大类型:其一,理解性练笔,适用于把文本当‘经典’‘名篇’处理;其二,主题性练笔,适用于把文本当用件处理,从多角度来表达内容与思考,目的是明确’写什么‘;其三,表达性练笔,适用于把文本当作‘范文’处理,把最具典型而适合学生的言语表达形式或写作知识当作学生仿写的对象,包括仿词、仿句、仿篇等,目的是提升’怎么写‘的能力。”从这里我知道随文练笔不单单指仿写,还有其他的。但是有时在备课的时候自己会落入一个怪圈,觉得一篇文章没有什么可仿写就不能做到读写结合了,甚至担心课堂效率会很低了。好比今天的这篇课文《唯一的听众》,全文没有典型的知识点,没有典型的言语表达形式,但是它所传递的情感却非常的真挚感人,给人以鼓舞。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来说,这是篇人文味较浓的文章,因此感受情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应该是本课的重点。那这样的文章又如何同时做到读写结合呢?这是比较困扰我的地方,现在的教学要求每课有一练,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老师累,学生乏,结果什么也没学到,可以说是低效率的课堂。在经过一番思考后,我决定从老人这位听众入手,引导学生从老人的神态、言行的描写来体会老人对“我”的爱护与鼓励,从而使学生懂得鼓励给他人带来的价值。然后将选文时删除掉的那一段以展开想象的方式进行补充,以达到练笔的效果。
课堂上,沿着这个思路进行教学,本以为学生应该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我所提的问题,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问题不在于学生,而是我教学上一直难以跨越的一个坎:做好铺垫,突破难点。在赏析老人的神态描写时有三处同时写到“平静地望着我”,我提出来两个问题:1、为什么老人要一直“平静地望着我”?2、第三处“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因为在前面没有做好铺垫,强化老人忍受我“锯床腿”般的声音需要付出多大的耐心和爱心,所以孩子们的回答都是泛泛而谈,尤其在第二问题全班竟出现静默的状态。由于自己经验的不足,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也只能草草地将自己提前准备的答案分享给大家。情感的渗透不充分,对作者的内心感受就把握有偏差,所以在最后的练笔中孩子们天马行空,什么都有,但好的是没有偏离作者表达的主线。在这堂课中做得较好的是课堂容量适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另外在练笔后补充了文中删掉的那一段,配乐朗读,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省略号也好,文字也好所带来的文学魅力。
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种进步,慢慢来吧,时间的沉淀可能会带来不一样的自己。
【唯一的听众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唯一的听众》的课后反思06-23
《唯一的听众》课后反思06-22
《唯一的听众》课后教学反思06-23
关于唯一的听众的课后反思06-22
《唯一的听众》课后反思(4篇)06-09
《唯一的听众》课后反思4篇06-09
六年级语文下册《唯一的听众》课后反思06-23
《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五篇07-03
《唯一的听众》课文教学反思07-03
语文课文唯一的听众教学反思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