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课文理解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题思想。
4.领会哲学家循循善诱地教育学生的思想和艺术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课文理解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题思想。
2.领会哲学家循循善诱地教育学生的思想和艺术方法。
三、学情分析: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联系上下文领悟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初步联系上下文领悟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复备内容
一、读课文,理解生词.
1.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去听一位哲学家的课。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在给他的一群学生上的最后一课里,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讲述一个怎样的哲学道理?想来一定是不同寻常的。这篇课文才700多字,只有三个生字,相信经过大家的认真练习,一定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自由练习朗读,大约在5分钟左右。)
2.请同学提出生字,并自行认读理解,但要告诉大家自学的方法是什么。
哲——哲学愕——惊愕铲——铲子
3.还有哪些生词需要共同讨论
饱学之士满腹经纶斩草除根旷野
归结自学生字的方法:
查生词中不理解的那个字,比如“惊愕”一词就查“愕”;
结合上下文理解意思。如“斩草除根”“旷野”;
请教老师、同学,如“哲学家”。
二、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1.检查朗读情况,交流读书收获,说说文章都写了什么?
2.学生汇报
教师要提醒同学朗读时注意体会声音的强弱顿挫,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每个同学读完某一部分,都要说说有关小节的主要内容。
三、指导学生练写
1.请学生上黑板上书写上述生词,请大家评说字型是否美观,以及改进书写的意见。
2.练习临写生词。
第二教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领悟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领会哲学家怎样循循善诱地教育学生们用美德来净化自己心灵的。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复备内容
(一) 导语引入情境,突出人要有“知识”
一位哲学家带着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10年间,他们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满腹经纶,成了饱学之士。这样的人在我们眼里就是( )的人。
名师出高徒。对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学生的哲学家,我们应该怎么来赞美他?请你赞美一下哲学家。
看着眼前满腹经纶,年轻有为的学生,听着我们的赞美,哲学家应该可以放心地让他们的学生回家了,可是哲学家还要为他们上最后一课。让我们再次走近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读题)
(二) 精读2-9自然段,学习“最后一课”。
1.自读课文 2-4自然段,边读边想:哲学家在最后一课里提出了哪些问题?哪个问题是主要的?用笔画出来。
2.听到哲学家的提问,他的学生有什么时候反映?
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惊愕(换词训练)他们惊愕什么?(一个探讨人生奥秘的哲学家在最后一课竟问了个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读出惊愕的语气?指导朗读。
3.面对如此简单的问题,学生们想出了哪些解决的办法?
(3)指名回答,①用铲子除 ②用火烧 ③撒石灰 ④斩草除根
(4)指导朗读4名学生的话(自信、肯定的语气)
(5)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4)对待学生们的答案,哲学家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而是怎样?(让学生们回答照自己的办法作一做,一年后相聚。)
(5)于是哲学家的学生们就在这一年中,用自己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他们实践着、观察着、思考着……
(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他们在旷野中各自忙碌的身影。)
(学生想像说话。)
(三)学习10-11自然段,比较除草方法。
过渡: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竟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1.自读第10自然段。哲学家的答案是什么?哲学家与学生的除草的方式有什么时候不同。请作比较,
2.看到“原来的地方长满谷子”,学生是怎么想?怎么说的?
(四)、教学最后一小节,明白哲学家的良苦用心
1.齐读,为什么要上这最后一课?
2.(出示句子)学生们了解、领悟哲学家的用意了吗?
①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②“杂草”的不同含义
③灵魂里的杂草,具体指哪些?美德是什么?有哪些美德?
④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板书:铲除灵魂里的杂草——美德占据)
⑤小结:哲学家真正想告诉大家的是:要做个有美德的人,因为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
(五)总结升华,记住人还要有“美德”才完美。
1.这就是这位哲学家一直在探讨的人生奥妙,在他有生之年的最后一课上,想告诉学生但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的人生哲理。 这就是:( )
2.这就是那些满腹经纶的弟子们,通过实践、比较,亲身体会到的人生哲理:这就是( )
3.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记住的人生哲理。 这就是:( )
(六)交流名言。
1.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你们还知道哪些?
2.教师推荐:
①与其修饰面容,不如修正心胸。
②心中无邪念,行为必端正。
③诚实的失败比卑鄙的胜利好。
(七)作业:
1.背诵最后一小节。
2.收集有关道德修养的名言。
板书:
3.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根除旷野里的杂草——种上庄稼
铲除灵魂里的杂草——美德占据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片断赏析07-03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02-25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现代文阅读及答案07-03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06-07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11-11
最后一课教学实录07-01
最后一课优秀的教案设计06-23
最后一课获奖教学实录07-01
语文《最后一课》教学实录07-03
有关《最后一课》教学实录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