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例证教材的挖掘与重组论文

时间:2022-06-24 07:40:18 教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例证教材的挖掘与重组论文

  摘 要:例证说明,课堂教学必须从教材的重组和挖掘入手,要注意做到明确目标是关键、分析教材是基础、确立课魂是中心、划分层次明思路、提炼主线控方向、能力培养是实质,使课堂成为智慧论坛。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例证教材的挖掘与重组论文

  关键词:教材 挖掘 重组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刻认识与理解“新课标”的目标和要求,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启迪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与实施者,其驾驭教材、组织教学的能力面临着巨大考验。

  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九年级历史(上)第二课《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讲完之后,虽然已经进行了点评和研究,但仍然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就依此课为例,从教材的挖掘与重组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明确目标是挖掘和重组的关键

  人生需要理想,教学必有目标。新课程标准就是我们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终端目标,它是我们教学的关键。《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一课课标中运用了知道、了解、识记、掌握、学会、分析、探索等词语做了描述。教师面对这众多目标要求,就需要字斟句酌、理解其意,依据教材、做好重组,立足课堂、抓好教学。这样才能使你的教学活动真正达到新课程的各项要求,使你的课堂成为智慧论坛。

  二、分析教材是挖掘和重组的基础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一课承接《史前时期的人类》,在教学中学生已经对人类的起源、进化历程、生产生活状况有了一个系统的知识建构。在讲《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时,我们回归历史原貌,这些古代人类凭借围猎、驾畜犁耕、挖沟建房、定居生活,依托江河冲积形成的肥田沃野,安居乐业,生产快速发展。特别是在非洲东部的尼罗河流域、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中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和东亚长江黄河流域,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凸显了社会生产发展到最高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文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埃及古国家出现、古巴比伦颁布《汉莫拉比法典》实行专制统治、古代印度分裂为四大种姓阶级产生、印度佛教文化的产生,这些都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成为古代文明的特征。纲目相连,教材编排意图清晰,打好了教材重组和挖掘的基础。

  三、确立课魂是挖掘和重组的中心

  从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最精粹、最主要的部分,实际上可以概括为七个字——上古东方文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课魂。教学目标要依靠它来实现,教学工作要围绕它展开,课魂便成为我们教学工作开展的指挥棒。

  四、划分教学层次,明确教学思路

  划分教学层次,首先要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要遵循课程标准,又要维护课魂的中心地位,还要囊括教材的方方面面。《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中,金字塔、《汉莫拉比法典》、种姓制度、佛教的产生成了教学的重点;如何从这些文明标志中提炼文明特征并进行理解成了教学的难点;还要讲授文明的产生和四大文明古国的形成,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明确,教学工作有的放矢、胸有成竹。

  五、提炼教学主线,把控教学的方向

  教学工作必须把零碎的各个知识点用线串起来,才堪称完美,才够得上艺术,教学的大方向才会操控在你的手中,教学工作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知识体系化、明了化。《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教学主线就是上古东方文明的形成和特征。这样做就把教材中的四个章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六、重视能力培养,达到教学的实质

  能力培养不能停留在表面,应有深层次的挖掘。《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除了我们前面找到的教学主线外,还蕴含了一条暗线,那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这三个为什么会连成一条线?通过学生的分析,他们分析理清了三者的关系,并在分析过程中学生又成功提炼出了一个主题——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创造了文明,政治压迫与思想反抗的不和谐为佛教的出现提供了土壤。进而教师可以结合对我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的理解和分析,融入爱国情感教育和理想教育,升华教学目标,展现历史无穷的魅力,回归教育本质,促成课堂为智慧论坛。

  经过扎实的重组梳理以后,我们就可以进入备课程序,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水到渠成。在备课中,我们还要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精选史料,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在课堂中赏玩品读,游历史河,用智慧叩击学生心灵,开拓知识视野。同时要发挥历史借鉴作用,分析社会发展趋势,感性理解社会现象,养成知史、鉴史、用史的良好习惯,达到历史教学的最高境界。教育创新,思想先行。老实说我对新教材就有抵触情绪:重点不突出,编排体系乱,教学难度大,学生不易接受。现在我才真正找到了原因:原来是我没有理解新课程的实质,没有梳理出教材编排的意图,不会利用教材,把转变观念、改进教法、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只停留在笔记中,没有落实在教学上。这是没有积极地投身教改实践所造成的,有悖于教育改革,也是悖逆教育潮流的。只要我们加强学习,勇于实践,积极投身教改,加强教学研究,探索教学新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我们的课堂一定会成为智慧的论坛。

【《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例证教材的挖掘与重组论文】相关文章: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教学设计11-30

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论文07-02

挖掘信息技术教学如何补充教材论文07-04

挖掘教材实验素材 加强实验变式教学论文06-23

例证的技巧与方法04-11

旧教材与新教材议论文07-03

教材管理系统论文06-23

让学生不做教材的奴隶的论文07-02

新课程教材浅析的论文07-02

小学语文教材的论文“教材体”变身记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