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听《“红领巾”,真好》有感
今天市新教师见习专题活动在我校举行,我校共开出17节课。趁着第一节有空,我去听了徐老师上的二年级课文《“红领巾”,真好》,虽然对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是个门外汉,但今天的听课还是挺有收获的。
翻阅了教材,了解到《“红领巾”真好》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全诗分三节,结构基本相同,每节都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叙述。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是一曲歌颂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
在这节课上,徐老师的几点教学很值得我们学习:
1、培养学生质疑析疑的能力
学起与思,思源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本节课中,徐老师很关注这一点,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自主提问题,整节课就围绕学生提出的两个问题:“红领巾是谁?”“红领巾真好,好在哪里?”开展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2、注重学法的指导
在整堂教学中,徐老师非常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通过读书提出问题,再通过读书解决问题。由于本诗的三个小节结构基本相同,在学完第一节诗后,徐老师总结了“读一读,划一划,说一说”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由学习第二节,由
“扶”到“放”的,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在句中找重点词,通过词语理解,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关注语文教育价值
语文是生活的语文,学语文也要学做人。本课的教育价值是“使学生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爱护它们也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为此,徐老师拓展了许多相关的资料,比如哪些鸟类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每年大概能吃掉多少害虫,以及一些鸟类濒临减少灭亡的困境,唤起孩子们爱护鸟类,关心鸟类的意识。
4、我的一点思考
语文学科学什么,关于这个对语文本质的问题,自古就有“文道之争”,或是只强调语言的工具性——语言形式,忽略语言所载的文化,思想内容和思维过程;或是只突出思想内容,而忽略了语言形式。“文”“道”有机结合,既关注文本的内容又关注文本的形式,将无形的人文熏陶融于有形的语言实践中,使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为一体。我想,这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之道。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应热衷于课文内容分析,不应将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当作语文课的主要目标,而应该将语言的积累和训练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最近读了支玉恒老师的一篇文章《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很有启发。学语文,就要用语文的手段---“听说读写”,去解决语文的问题,在关注文本内容的同时,还要挖掘文本的训练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由言生意,由意得言,言意共生。这才是扎实的语文课。
在这篇课文里,可供学生语文的训练点较多,但徐老师在本节课中似乎过于关注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从而忽视了一些有效的语言训练点。例如,在课文的结尾处,教师可以引导:“小鸟夸‘红领巾’真好,你们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也夸一夸‘红领巾’呢?既巩固了文本的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再如“叽叽喳喳”“朴棱棱”等这些叠词在本文中出现较多,徐老师也教学生认读了这些词,知道这是属于“AABB”和
“ABB”结构的词。但词语的教学就此戛然而止是否显得过于匆忙,可否再提高一个层次,让学生再积累更多结构相似的词,说说有哪些词也是属于“AABB”和
“ABB”结构的。不仅如此,而且可以再提高一个层次,让学生运用这样的词,仿照每节诗的结构,再仿写小诗。原文第一节是“清晨,林中谁最快乐?/是可爱的小鸟,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梳理蓬松的羽毛。”老师可以提示:什么时候,林中谁怎么样?然后运用这种一问一答的句式,用上叠词,仿写诗歌。
当然,在课的结尾处,徐老师也出示编诗的环节,但遗憾的是作为课后的作业呈现。其实,这是训练学生积累词语,运用语言一个很好的训练点,放在课内进行训练可能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听《“红领巾”,真好》有感】相关文章:
精选《红领巾真好》教学实录06-28
《“红领巾”真好》教学实录07-01
红领巾真好教学反思07-03
红领巾真好教学评价07-03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02-04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03-07
有关《红领巾真好》的教学实录06-27
《“红领巾”真好》教材理解素材06-27
红领巾真好教学实录范本07-01
红领巾真好优秀教学实录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