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外语学习中学生同伴互助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同伴互助作为教师校本研究的主要手段,已经在中小学教师的教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相关文献可以看出,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同伴互助对其学习的促进作用。文章试将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模式运用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分别从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提出可行措施,以期促进学生外语学习。
关键词:同伴互助;外语学习;模式;建构主义
外语学习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随着课程改革的兴起,英语课程已经普及到小学阶段,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关于如何有效开展外语学习的争论却经久不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要重视学习的过程体验,认为知识是借助于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的;与此同时,受到一致好评的合作型教学法也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而同伴互助恰能将二者的核心点连接起来。基于同伴互助对教师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思考,认为该方法也适用于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助,以期促进他们的外语学习。
一、同伴互助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
我国素有相伴而学的传统,“伴读”、“结对子”、“小先生制”在古代教育中已经盛行。而《学记》中也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记载。这些现象的背后渗透着同伴互助的理念,只是当时不够系统,也没有专门的称呼。
在国外,这一特殊的学习活动是基于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因为儿童的社会体验是个人开展活动、发展内在心理功能以及形成个人文化的前提条件。同伴互助学习实质上就是聚焦于课堂教学中常常被忽视的生生之间互动这一社会活动,从而发挥其所具有的潜在的积极作用。若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同伴互助学习”实际上也是一种在课堂内外让学生成为“教学指导者”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同伴互助学习”作为专门术语首次出现在1974年亚历山大等人共同创作的论文中;而托平教授和伊利博士在1998年出版的《同伴互助学习》使得同伴互助学习作为一种有效学习或教学方式获得了独立地位。
二、学生同伴互助学习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师授生受,过度强调“师生”这一学习共同体而忽略了“同伴”这一学习共同体的存在。学生之间可以在互动中学习,在交往中学习。而且,与师生互动相比,生生互动更有其优势。
1.学习环境更轻松
与跟教师交流相比,跟同学之间的交流会更轻松、更顺畅,因为师生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包括智力、理解力等差异;而与同伴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疑惑;另外,学生之间有着相同的学习背景,对于同一个知识点有相似的认知程度,他们可以更清楚地知道疑惑出现的原因,并对其疑惑进行解答。与跟教师见面后询问疑点相比,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接触时间。有了疑问可以随时提出,及时得到解决,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之后的学习。带着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将或多或少的阻碍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2.同伴双方互惠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一个关于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忆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既能听到又能
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效率将大大提高。所以,在同伴互助过程中,基础好的学生向搭档讲解难点问题的过程,其实是对知识进行整理、推导和应用的过程,通过反复的帮助和协作,他们会越来越有社会敏感性,能感觉到他人所期望的行为以及要达到这种期望所要采取的技巧;而基础差的学生能够得到教师以外的来自于搭档的更多帮助,将同伴的知识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一起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消化,及时消除学习中的疑惑,慢慢减少与搭档和班内其他同学间的差距,及时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双方的认知和思辨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同伴之间的互助是在各自水平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学生都可以解决属于自己的问题,在自己原有的起点上提高着、进步着。
同伴互助留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了提高,同时他们各自的观点可以得到重视,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更有利于体现其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三、同伴互助学习模式
同伴互助学习在教育教学中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两种:非结构式和系统结构式。前者往往是指学生自发的、未经过任何训练地组合在一起,互相指导、互相帮助的学习行为。而后者是经过训练、按一定规则进行的学习行为,它主要包括全班配对学习模式和互惠配对学习模式两种。从学生方面来讲,在未经过正规训练之前,我们也可以得益于非结构式的互惠配对学习模式,即同伴互助学习模式。同伴互助需要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即提供帮助的一方需要在学业、能力和素质等方面优于接受帮助的一方,如此,帮助的行为才能完成。 1.广义上的同伴互助
广义上的同伴互助贯穿到同伴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基本技能、“知识”(一般意义上的知识)、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的人生态度等,基本知识可以从教师课堂上的传授获得,而一些隐形的东西只有通过同伴间的交流才能获得;另外,通过交流同伴间的感情得以促进,避免了因以考试为中心而导致的恶性竞争,从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氛围。
2.狭义上的同伴互助
狭义上的同伴互助仅指在学习方面的互助,学生的学习只靠自身的反思是不够的,同伴之间可以通过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交流学习策略来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具体到每堂课中,同伴可以在课前、课上、课后分别进行互助、互惠。
(1)课前共同预习。对于外语学习,课前的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同伴可以在预习新知识时进行互助。对于遇到的生词,可以随时询问同伴,这样可以减少浪费在查单词上的时间;若遇到都不会的生词,查过字典后同伴之间互相讲一下该词的用法,这样可以更快、更多地记忆新单词。此外,在预习完新课后,同伴可以分工了解该课的文化背景知识,并在课前进行分享。这样,两者互相督促,学习更有劲头。
(2)课上共同探讨。教师在课上提出思考问题后,同伴之间可以在原有的知识背景的基础上更深入地讨论,实验证明:群体决策的精确性和创造性会高于个体,通过同伴的讨论,双方会对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而课前未了解过文化背景知识的学生只能听教师泛泛而谈,无想法可交流。
(3)课后一起复习。外语学习的课后复习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不论是对单词的记忆,还是对外语文化的了解都是如此。“温故而知新”,这里的“温故”在同伴之间进行会更有益处。同伴之间可以互相讲解一下自己从本课中学得的知识点以及学完本课的感受,这样,在轻松随意的谈话中便对知识进行了总结,同时,对于自己遗漏掉的知识点还可以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得到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此外,外语学习的口语及听力练习也可以在同伴互助中得到提高。平时的交流直接用英语进行,对于自己不会表达的事情要及时查阅,这样日积月累,口语及听力水平就会有很大的进步。
四、同伴互助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及解决办法
同伴互助的积极开展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但是有些习惯于单独学习的优等生可能有排斥同伴互助的倾向;或者有些学生碍于面子不愿与他人谈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加之以竞争为导向的校园文化不利于学生之间敞开心扉,这些均会造成同伴互助开展的障碍。对于此种现象,作为学生要深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要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思想、切磋技艺、在相互的交往中共同进步;而作为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同伴互助的优势,积极组织同伴互助实验小组,通过该小组学生成绩的进步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开展同伴互助。
五、结语
建构主义强调的支架理论以及合作型教学法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共同催生了学生同伴互助的模式,[2]这是对古今中外优秀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它有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业成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并能有效遏制两极分化。但要使学生的同伴互助学习发挥更大的功效,则需要我们做更深层次的探讨、尝试和研究。
【外语学习中学生同伴互助模式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汽车客运中心设计模式分析论文07-03
同伴互助教学反思素材06-23
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模式现状分析论文07-03
酒店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模式分析论文07-03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论文06-25
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分析论文06-22
传统外语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导入论文07-03
外语学习中的错误研究论文07-03
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对策分析论文07-04
沼气生态农业模式能值分析论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