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职教育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

时间:2022-06-25 14:39:14 考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简析高职教育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现行的高职考试制度存在考试形式单一化、内容书本化、题型标准化和结果分数化等问题。文章指出建立与高职教育目标相适应的考试考核制度,必须从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职业资格证书、计分方式和校企合作等方面来改革现行的考试考核制度,突出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的培养。

简析高职教育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考试制度改革职业技能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职学生不仅要学习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二是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设置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职业延展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与培养高职人才相适应的考试考核观念,废除那些有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培养的考试考核方法。

  一、高职现行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考核评价方式仍然受传统考试的影响,采用以期末总结性考试和闭卷笔试为主的考试方法。这种考试夸大了考试评估学生学业成绩的功能,忽视对学生的品德、智能、个性,尤其是职业能力方面的考核,严重背离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1.考试形式单一化。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考试形式较为单一,这种单一的考试存在“四多四少”的特点: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答辩少;理论考试多,技能、操作考试少;一次考试定结论多,数次考试综合评价少。事实上,由于受考试时间的限制,一份试卷不可能覆盖所有的知识面,也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对掌握知识的程度。“一考定成败”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缺乏热情,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养成也受到限制。

  2.考试内容书本化。长期以来,考试由任课教师出题,而教师往往根据教材的内容出题,只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试的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而不重视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和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情况。学生为了获得高分上课认真记笔记,课后拼命背笔记,考试默写笔记,考后完全忘记。这种学习状态让学生的学习丧失了主动性、创造性,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发展。

  3.考试题型标准化。高职院校的考试大多采用的是标准化的考试题型。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名词解释等客观题的比例大,而综合性思考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主观性试题较少,这种题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4.考试结果分数化。人们往往根据期末考试成绩的高低判定学生的优劣,把卷面分数看成是能力的具体外在表现,认为分数越高的学生能力越强,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同时,由于考试成绩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升级、毕业、获得学位,而且是学生获得奖学金、评优甚至找工作的主要依据,因此,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

  二、改革考试考核制度,突出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

  1.改革考试内容,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考试内容要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实训”“应用”等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即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岗位技能和职场应变能力。考试内容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岗位技能等方面的学业内容,又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人际交往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价值观等非学业内容,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职场应变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认为,基础理论知识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这就要求高职的考试应减少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内容,减少一些名词解释、计算技巧方面的内容,增加与实际生活和职业岗位相关的、能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且能够真实反映学生职业技能的内容。也就是说,市场和社会需要什么职业技能,我们就考核学生什么能力。

  考试题型要改变传统的标准化试题,多采用问答、讨论、案例分析和项目工作等把知识与真实情景结合起来的试题,要求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去解决实际情境中所包含的实际问题。教师不能在书本所铺设的轨道上“设计”所谓的问题和情境,必须走出书本、课堂、学校,进入实训台、实践基地、企业和社会,从实训过程、实践基地、企业和社会中获取课程考试试题,获取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的试题资源。这种试题可以是一个真实案例的分析,一项工作任务的展现和一件完整作品的提交。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真实情境中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多样化的,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甚至很难判断不同答案的对与错、优与劣。因此,教师在评分时,应重点审查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过程,评判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综合应用能力和判断能力。

  2.重视实践考核,改革考试方法,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职业能力的获得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最重要的培养目标。传统的卷面考试方式只能测试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如何考核学生的职场能力,如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紧急事件处理能力等是目前高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围绕这个中心任务,高职院校在实践中应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过程化、工作任务化的考核方式就是一个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它将教学内容优化整合成一个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包含“知、技、能、教、学、做”六个环节。学生在学完一个工作任务的主要专业理论知识并完成每一个技能点的实训后,就要进行一个工作任务的考核,这种考核通常需要学生组成团队(即一个小组)来完成。例如,在交易磋商的模拟考核中,两组学生需要扮成买方、卖方、银行代理人,完成建立业务往来、询盘、报盘、还盘、返还盘、订购和签合同一系列的交易磋商流程。在完成这个流程的过程中,既考核了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和国贸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考核了其团队合作、公关、沟通、处理紧急事件等职场技能。学生亲身体验了这种在考中训、在训中考的考核后,将会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有助于提高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根据课程的性质,针对不同情况、不同学生采用开卷、闭卷、现场实际操作、论文、调查报告、辩论、情景测验和制造作品等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比如,采取口试或答辩的方式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快速反应能力;采取论文和调查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用工作现场考核代替传统的考场考试,用学生的实际工作成果代替传统的试卷试题等。总之,不管采取哪种考试方法,其出发点是利用考试的导向作用,因势利导,改革创新,着重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推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要求:在职业院校中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促进学校教育与行业、企业结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体现。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要主动向行业和企业的要求靠拢;我们的考试内容应与企业的职业要求相一致。高职院校应该以“国际或企业行业标准”为考试的外部导向,充分发挥学校以外的社会职业证书考试的评价作用。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再是自己说了算,不再是“教什么”就“考什么”,它必须得到社会尤其是行业的认可。这种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质量认证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也有利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拔和聘用。

  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具有公正性、全面性、权威性,能较好地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它也是学生就业的通行证。一方面,高职院校将学校考试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使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进行职业资格能力方面的学习,提高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这样他们在校期间就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从而大大提高毕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取消某些科目的考试,采用职业资格证书来替代传统的成绩评价,只要拿到了该专业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就等于拿到了成绩。这样,学生既可以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又可以多获得一块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敲门砖”。

  4.以职业技能考核为中心,改革记分方法。在传统的“一卷定终身”的考试中,多采用百分制的计分方法,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把期末考试的分数分为平时表现得分和卷面分数两个部分。卷面分数占相当大的比重,一般占期末总成绩的70%或80%。也就是说,学生的成绩是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于是一些学生不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不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只是在期末考试前突击复习以求多得卷面分,因此,一些学生虽然考试分数高,但其动手操作能力却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的成绩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理论课成绩和专业技能实践成绩,这两方面的成绩都应计入学生的成绩记分册和学生的毕业成绩记载表。理论课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可以采用两分制记载,如“达标”和“不达标”。专业技能实践成绩是考查重点,可采用论文、设计、制作、答辩、现场实际制作和情景测试等方式考核,采用五级评分制加以评分,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这种考试内容、方式、计分方法的多样性使得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职业技能的学习,真正体现高职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特点。

  5.建立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评价体系。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都照搬本科院校的学位本位、学校本位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试题的选择上,都以学生获取学位、文凭为核心。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多数高职院校依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对这种学位本位的教学状况进行了改革,在教学计划中添加了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实训课程,但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些课程都是在学校完成的,学生对实际工作过程及岗位所需要的职场技能知之甚少。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提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企业与学校共同组织学生的专业理论教学和职业技能实训,学生的考试成绩分为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学校组织理论考核与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对岗位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企业组织实践考核与评价,主要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品质等职业素养,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工作速度、专业知识、社会行为、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学生的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方面必须都合格,才能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和学校的毕业证书。

【简析高职教育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师范教育专业考试改革思考论文07-0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简析的论文06-29

护士执业考试改革与高职护理教育策略论文07-03

考试丢分原因简析06-29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06-26

高职体育职业素养教育改革的论文06-24

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06-23

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简析论文07-04

大学摄影教学的几点思考的论文06-29

社保基金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