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职业教育教学做合一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陶行知“教学做合一”
论文摘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与当今世界的教学研究成果——“肯定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认识主体的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取决于能否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或是学习的积极性”不谋而合,有异曲同工之妙。它对于我们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新世纪的创造型人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做合一”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反对旧教育、开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的教育命题,其目的在于培养“在劳力上劳心的人”。贯彻在劳力上的劳心教育,才能培养出手脑并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在陶先生看来,教学不是一件事而是三件事。教与学之所以能统一就是统一在“做”上,只有在做上教的才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才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学来做才是真学。这样的理论是培养手脑双挥的创造性人才的法宝之一。与当今世界的教学研究成果—“肯定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认识主体的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取决于能否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或是学习的积极性”不谋而合,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对于我们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新世纪的创造型人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经济需求呼唤“三合一”式教育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目前经济的发展依靠更多的制造业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则更依赖于高素质的优秀基础操作人才,无疑就是陶先生提出来的“在劳力上劳心的人”。而我们职业学校作为基础型人才的培养和输送的中心环节,必然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这也是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和扶持职业教育的根本原因。有了这样的外在需求,职业学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所发展,输出的人才就必须是“手脑双挥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做合一”正是适应这个要求的改革方向。只有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统一到“做”上,才能培养一流的创造型人才;只有把理论的知识统一到实践中去,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才能为学校和企业建立良好的输送渠道,保证学校和企业各自发展的良性循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对当前的教学改革的实施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二、“教学做合一”对执教者和学习者的意义
陶先生认为:“是怎样做就要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教的法子。不在做上用功,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来看,先生和学生并没有严格差别,事实上,破除成见,60岁的老翁可以跟6岁的儿童学很多事情。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天天发生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因为一个活动对事说的是做,对己就是学,对人就是教。我想不仅是我们教师,甚至是其他行业的人,看到这样的话语,一定会很感动;教师若能做到如此,我们的孩子前途一定是一片光明。其实我们也深深知道看书是学,讲解是教,创新就是做,实践就是做。教者要在做中将知识融会贯通,授课以循序渐进的方法,不能使学的人觉得突兀。学的要在做中体会理论知识的具体指导作用,从而将知识吸收。整个教学过程在教中得到了统一。
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自然要与当前的形势相联系。近年来国家大力表彰科技上做出贡献者并不断加大力度扶持科技产业,对于执教者而言做就有了更丰富的内容,如何将知识转变成生产力是一个值得广大职校教师思考的问题,怎样将自己所学学科的科研优势力量发挥出来,把教学变成科研式教学,也就是教师不仅要做,而且要能开发出新产品,这样的“教”才更有说服力也才更为学生所接受。另外,对于学者而言,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制造业缺的不是人,而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多做,多创新就能为学生在就业前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技术,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勇于思考的精神,敢于创造的胆识。学生要成功关键是看有没有这样的目光和勇气。只有这样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因此,“教学做合一”对于执教者和学习者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时代的进步突显了信息渠道的重要,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也仅限于某个学科的知识而已,就如《师说》所言“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也不必不如师”。从这个角度上讲,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因为有时在其他领域做教师的甚至不如学生,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创造力,“做”是唯一统一的途径。从现代意义上讲,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可以分解成教师的教学做和学生的教学做两类。教师不是纯粹的教师,要不断地学;学生也不是纯粹的学生,也有作为教师的机会。只有将教师和学生都统一在做上,教学做合一的指导作用就会突显出来。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学做合一存在着许多问题。
三、目前教育中“教学做不合一”的现象
(一)只注重教师的教,忽略其学和做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管教。教材有什么,他就教什么;教材有儿段内容,课后有几道习题,他就让学生做几道题目;最后对对答案,课程就算是结束了。教师只管埋头教,年复一年,日复一旧,结果不学习也不创新。对于这样的教师来讲,他的发展就停滞了,只要吃自己的知识老本就够了。然而现今的社会是个进步一飞速的时代,稍微的停滞就要面临着淘汰。知识被淘汰,教师的个人资本也就荡然无存了。所以,从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学校人才的培养两方面来讲,教师的教学做合一也是改革必须触及到的要点。 另外,这样的教师上课,学生开始能注意听讲,但只一会儿便会有学生低下头想自己的事情或者是邻座同学间窃窃私语或者是趴在桌子上睡意朦胧。如果没有实际的做,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愈发感觉理论枯燥难懂。若只注重教的结果,反而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不到教育效果。这种只注重教而教不会的现象正是“欲速则不达”的最好写照。从教育效果上来讲,会“做”的教师更能把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更能体现教的实质,学生也更易于接受和把握。
这种“教做不合一”的现象在今天,并不是个别现象。由于教师只管教,没有实践作为基础,又没有在怎样教上「功夫,教就脱离了做,教的也自然无味了。必须指明的一点,如果教师知识渊博,上课妙语连珠,诙谐幽默,学生如痴如醉,以至学生不觉时间流逝,这种课与前面的形式上很类似,但教师在教上下了许多功夫,在研究教材的内容方面涉猎了许多内容,翻阅了好多书籍,这就使他成竹在胸,兴致盎然,讲的白然是生动有趣,其师一言一行在学生头脑中萦绕不绝,课堂上便是虽静犹如动。从表现上看学生听得忘我,固然极少有多余的动作,实际大脑处于极其兴奋状态,思维活跃,甚至课下还针对上课内容浮想联翩,回味无穷,迫不及待地收集或查阅教师提到的书籍和资料。由于做到了在做上教,在做上学,自然是达到陶老的“教学做合一”。
职教事业的发展应多培养这种“教学做合一”的教师,提高输出人才的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
(一二)学生只注重学,教学脱节
学生只管对知识进行填鸭式的学习,不能深刻理解其中含义,最多只懂其大概或者蜻蜓点水地学习,没有时间来打基础,结果是越学越累,越学越不理解,越学越没兴趣,久而久之学习成了负担,使很多的学生产生深刻的厌学情绪。陶行知先生在《教育的新生》一文中,就革新传统教育方法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那么,学生只注重于学,而没有实际操作的经验便是“无所成”了。甚至没有实际“做”的巩固,知识便容易遗忘,于是便形成了目前学生考试拼命记忆,考完试便“四大皆空”,学生便成了一种虚设,效果是大打折扣的。学和做的分离让学习成为学生沉重的包袱,无形中加大教学的难度。
现在许多学校的备课书都分为两个栏目,即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这样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改变教师以教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备课和上课的注意力转移到学生身上,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但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缺乏有机联系,学生的活动多为读、写、答、背、看图等缺乏主动性的活动,体现的还是学的方法,依据教的法子,不管合适不合适。这就导致了教和学脱节,教师在教和学生在学上都没有下工夫,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不强,教学理念薄弱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在有些课堂上我们看到师生互动很热闹,学生活动也由呆板的读写背变成丰富的小型合作,竞答、讨论、表演、实验等。一节课下来,师生都为之兴奋,但是热闹过后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呢?教师并未深人的思考。而若在学生不知的情况F,针对这节课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往往差强人意。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在学生那儿依然是难点。仔细揣摩这些课的教学过程,不难找出问题的症结。表面看学生活动丰富,主动性高,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就发现教师的点拨、引导等教法不是为知识而点拨、引导,却是为活动而做。学生的丰富活动不是为了知识而活动,而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教和学都脱离了做的基础
【职业教育教学做合一论文】相关文章: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07-30
教学做合一幼儿教学07-03
关于教学做一体化职业教育的论文06-24
职业教育的论文04-18
职业教育有效教学评价研究论文06-23
职业教育研究论文07-02
浅谈职业教育实习教学的几点做法论文07-03
探讨卫生职业教育论文07-02
过程导向职业教育论文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