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复式折线统计图》课后反思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同学爱国情感与学习兴趣。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笼统和升华。让同学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同学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书中例题只提供了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看上去很单调,枯燥无味。怎样激发同学情感呢?新课开始就出示中国地图,并欣赏同一时间我国南北地区气候的差别,体会我国地大物博,感受祖国的神奇,激发同学的爱国情感;紧接着说:“下面,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睛再次感受祖国的神奇。你们愿意吗?” 并适时出示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在“分析应用”时出示某商场一季度冰箱、取暖器情况统计图,并请同学根据第一季度销售情况对今后销售工作提出有效建议。由于接近同学生活,同学是畅所欲言,说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教学效果证明这样处置真正激发了同学的爱国情感,有效地调动了同学学习的兴趣。
(二)设置学习悬念,引导同学主动探索。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出息。”古人也曾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对学习的重要作用。“疑”是同学深入学习的原动力,“疑”是开启思维的金钥匙。例题教学时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青岛、昆明两个城市2003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同学是踊跃发言);再提出悬念:“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同学一下子就恬静了)这些问题仅在一幅统计图里找不到答案,需要把两幅统计图中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逐月计算两个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数,才干找到答案。在同学感觉这种方法非常麻烦的时候,我适时点拨:“对比着看较烦,有没有好方法让我们一下子就看清楚呢?”同学们先深思了一下,紧接着都叫着举起了手,他们知道怎么办了?然后我改变教学计划(原先准备直接出示画好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请同学自身分四人小组讨论该怎样修改?课堂一下子就进入高潮,同学说的各种修改意见真的既合理有全面。我真的体会到同学的想象力和发明力是无穷的。(我的内心当时真的很激动)
(三)正确分析,大胆预测,培养同学统计意识。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只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和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同学的统计观念、发展同学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同学进行考虑;另一方面还启发同学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如“分析应用”时,先根据某商场第一季度冰箱、取暖器销售统计图(没有图例)进行正确分析(哪条折线表示哪种电器),再根据图上信息进行合理推想(如何正确进货)。如“经历制作过程”时,让同学根据图上信息进行大胆预测:我国第29届奥运会将获得多少枚金牌?从而使同学在分析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同学的统计意识。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创设情景,激发情感——设置悬念,主动探索——正确分析,大胆预测”等教学环节中同学即强化了思维,锻炼了能力,又增强了统计意识。
【《复式折线统计图》课后反思 】相关文章: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07-02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05-28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实录07-02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07-28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06-04
折线统计图的评课稿03-24
《折线统计图》评课稿【经典】09-26
折线统计图评课稿11-15
《折线统计图》评课稿11-19
折线统计图的评课稿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