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课后教学反思

时间:2022-06-16 18:47:28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游园不值课后教学反思(通用8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游园不值课后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游园不值课后教学反思(通用8篇)

  游园不值课后教学反思 篇1

  上完了课,教师往往回过头来总结分析,将授课过程中的得失和所感写成教学反思。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游园不值课后反思。叶绍翁《游园不值》写的是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通过游园不值课后反思,教师可以尽早发现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出现哪些问题、课堂交流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

  《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作者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通过体会句子含义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这首诗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还揭示了一个道理:美好的事物是压制不了的,必然会蓬勃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描述事件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写的意境。

  由于教材对诗中的一些词作了注释,所以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发挥想象理解诗意,避免了冗长沉闷的串讲,效果较好。但学生对诗的后两句,只能作表面的理解,未能体会出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我及时启发点拨,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让学生感悟诗句的含义。课后我还布置了诗改文的训练,由于学生对原诗理解得较好,所以不少学生写得令人满意,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游园不值课后教学反思 篇2

  我在教学《游园不值》时,我针对这首诗进行了四次有效引导:

  第一次,引学生自学诗意。同学们,读得字正腔圆了吗?读出抑扬顿措了吗?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诗句讲了什么意思?回忆一下,平时我们理解诗句意思的方法。(大屏幕显示理解诗句意思的方法:补空白、补省略、换语序、看插图、看注释、查字典)然后学生自学,顺理成章,效果很好。

  第 二次引导,引导学生读悟第一句。见过苍苔吗?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读书,看电视,查电脑等,说说“苍苔”是什么意思?(学生说)(出示课件,苍苔的解 释)看到苍苔我禁不住想说,苍苔,学生说:真绿呀!春天,学生说:真美啊!作者也会这样吗?带着这种感受读第一句。再品品哪个字,包含了作者对苍苔的情感 呢?(怜)再读,读出这种情感。学生读的声情并貌。

  第三次引导,引导质疑。感悟了后两句诗后。让学生质疑有不懂的问题吗?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一下子提出了“一枝”怎么就是“满园春色”呢?我相机解释以点带面的写法,并拓展这种写法的诗句。恰到好处。

  第四次引导,想像拓展。在学生声情并貌的朗诵完后两句诗后,我即时点拨,此时,你就是那枝红杏,前边同学往后看,后面同学往前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以词的形式说)学生妙语连珠。这实际上是将学生自我生命个体与古诗画面结合的一次朦胧引导,有了前面的想象基础,古诗读的基础,于是使得画面越来越清晰,诗中的一幕幕仿佛就出现在眼前。

  这四次引导,使得整堂课学生不是在为学古诗而学,是在享受古典的文化生活味。

  学完诗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将其积累在脑中,我想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教师朦胧地对待古诗本身,引导学生生自己关注他们所关注的,所能关注的。对于小学生生,我们不能因为积累而积累,因为理解而理解,那样古诗到最后还是生硬的语言块。课堂中,我们能放手处且放手,深奥的又不是主要的字词可以不谈,让学生在自我范围内去欣赏,在情感范围内去感悟,真正将古诗作为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引导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古诗后能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但遗憾的是这堂课,读和拓展的时间搭配不够合理,读的时间多了些。课堂就是充满遗憾的艺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的。

  游园不值课后教学反思 篇3

  《游园不值》诗文的外在语言显得朴实无华,给人以娓娓道来的叙事感,但在这看似平淡的语言背后却饱含着作者那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诗中由一枝红杏联想到春色满园的内在诗句魅力,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所以教学此诗我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来综合考虑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因此,我在教学本诗时主要注意了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情境,间接接触文本。开始一组配有音乐的`图片课件的运用有意识的让孩子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在心里埋下对春天的喜爱的种子,为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与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产生共鸣埋下伏笔。

  二、用课件中的朗读资料让学生听,会使学生在字音、节奏、韵味上有所感悟,对后面的品读打好基础。

  三、充分利用课件的辅助作用,解决了诗中难解的字和生活中不常见的事物,如“屐齿”“柴扉”,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四、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发展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多读也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诗的外在语言以后让学生诵读诗句达情、达意。一是扣住“小扣”、“久不开”、“关不住”等诗语,让学生诵读。二是扣住两次情感变化的诗句诵读。三是整体引导诵读,这样采用先理解后诵读,边理解边诵读,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层层上升递进的诵读,多次进行。达到当堂熟读成诵的积累运用效果。,同时读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

  一节课上下来,其实我更是感觉到语文教学中,教师语言的感染力具有无穷的力量,它能引领着学生走入一种美好的境界,而我在这方面做得还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就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有时感到自己都词穷,没法用渊博的知识感染学生。我想真正提高自己,是在“行动中”,而不是新在“口头上”。

  游园不值课后教学反思 篇4

  今天,我又观看了窦桂梅老师执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游园不值》一课,窦老师以她独特的气度、神韵,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深深陶醉、折服,有感于这位大师的教学风范,有感于她那豪爽的教学激情,特把心底的激动诉诸笔端,与大家共享。中国是诗的国度,窦老师的课堂是诗的课堂。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游园不值》,已领着孩子和听课者在古诗的国度里畅游一翻,让人感到酣畅淋漓之际又觉意犹未尽。

  1、巧抓题眼,走近诗句。窦老师对学生说:今天我们要跟着这位诗人(叶绍翁)去游园,更重要是体味游园的“不值”。明确的告诉学生,游园就是要通过读诗体味诗人蕴涵于诗里的情感,感悟诗歌的深层含义。在随后的教学中,窦老师就是用这种“游园便是悟诗”的润物无声的教学方式,带着孩子们看到了游园路上的绿莹莹的苍苔、园门口简陋的柴扉、园子内渴望自由的红杏……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体会到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的“值”,不遇中的“遇”。

  2、推敲诗意,推敲课堂。窦老师开篇第一句:诗是推敲出来的。紧接着,贾岛推敲的典故娓娓到来。整节课,学生就在窦老师的引领下反复推敲、反复体味:

  推敲“怜”,让学生想想为什么不用最初的“嫌”而用“怜”,从“怜”看出作者叶绍翁对苍苔的爱惜、怜惜;

  推敲“扣”,通过比画“扣”的动作理解诗人对园主人的尊重,对春天的喜爱;

  又把“关不住”的“关”与陆游的“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中的“遮”作比,突出园内红杏渴望自由的情感;这时诗歌的含义得到升华,学生的对诗歌的理解更进一层;

  最后推敲“满”和“一”,得出“一就是满”的结论,顺势向学生灌输“一生万物”的道家思想。

  从理解古诗字词的意思到理解整首古诗的诗意,进而上升到体味古诗的内在意蕴,最后感悟诗中包含的人生哲理,这一推敲诗意过程的同时也在推敲着课堂,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上出一节经得起推敲的`语文课。

  3、诗中有情,情亦是诗。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写诗人访问友人,因主人不在,柴扉久关而进不了门。而毕竟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旨在赞美春天里万物旺盛生命力。而这短短一首七言诗,寥寥28个字,在窦老师的解读下却变得如此多情。课堂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吐出灿若兰花的语言。学生说,他从“怜”字看出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他又从“扣”字品出了诗人对园主人的尊敬之情,他还从“关”字感受到诗中红杏渴望自由、向往春天的力量之美,他更从“满”和“一”中领悟了“一生万物”的道家哲学及“不遇中有遇”的人生哲理,犹言更深。诗中有情,需有善解之人,窦老师就是诗情的解语者。而窦老师在解诗过程中与孩子们的情感交流、智慧碰撞,又怎能说这不是一首动人的诗篇呢?

  诗意的课堂诗意的享受。课堂上,窦老师每一个神情都传播着情感,每一动作都散发着魅力。其声情并茂的讲解,其挥洒自如的演绎,给予听课者艺术的享受。使人不禁感慨:语文课堂原来可以如此多情,原来可以如此诗意!她以自己的“主题教学”思想把《游园不值》演绎得柔肠千转、意境迷离、哲思飞扬、风生水起。

  游园不值课后教学反思 篇5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美妙的春景图,诗人抓住景物的特点,抓住重点,以少总多,景中有情,情中寓理,是陶冶学生情操和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因此,教学这首诗,要在指导学生弄懂词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反复吟诵,从而领会一个道理: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切新生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是任何力量都禁锢不了的。我教这首诗主要抓住了两点:即理解词句这个难点和启发想象这个重点。

  一、关于词句的理解:这首诗有些词义和现代汉语差异很大,而且有些名词如“屐齿”、“苍苔”、“柴扉”等都是学生感到生疏的`,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基本了解意思的同学,说说从哪看到的,加强直观教学,效果较好。对差异大的词,我放在句中去理解,如“应”作“大概”讲,“扣”作“敲”讲。首句是全诗的难点,我帮助学生弄懂两个问题,一是本诗中有一个字直接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请学生找到,学生很快找到了“怜”字,二是着重对“怜”字理解:

  (1)“怜”字从字面上怎么理解?

  (2)“怜”什么?谁“怜”?

  (3)从哪看出来?对于次句,我引导学生理解,“小扣”、“久”的意思,并设想当时的情形,懂得诗人识礼知趣,后两句浅显易懂,我重点引导孩子们展开想象。

  二、关于启发想象:这首诗结构严谨,分两层,第一层写看到的,看中有想,第二层写想到的,想中有看,两层意思联系紧密。我启发学生想象,主要以理解诗意,导入意境为目的。前两句引导学生以久不开而想象园主人心情,想象诗人的心理活动,后两句启发学生想象园中的情景,把万紫千红的景象显示出来。想象越美妙、丰富,越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越能受的美的熏陶,从而体验出自然界中春天的生命是旺盛的,无私的,是关不住的。学生不仅体会到诗中表达的对美好春天的赞美之情,还进一步联想到生活的哲理:一切新生的事物,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将冲破一切禁锢茁壮成长。

  游园不值课后教学反思 篇6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作,表现了春天有着压抑不了的蓬勃生机,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热爱春天的赞赏之情。诗文别具特色,是一篇开拓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好教材。

  从古诗本身来说,这首诗很简单。学生通过读和查资料能清楚了解诗的涵义。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在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兴趣、发展想象。我的教学设计是:在学生初步懂诗句的基础上,紧紧扣住诗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推敲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掌握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把握住以下几点:

  (1)从诗名入手,根据“值”的几个意思想一想在“游园不值”中的“值”应该是什么意思。再由诗的意思延伸到诗句中,让孩子想一想诗人虽然是“不值”,但是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什么呢?由此让学生真是感受“屐齿”、“苍苔”、“柴扉”各是什么样子。认识了这三种景物之后,再细细体会在这三种景物之中所包含的感情。

  (2)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指导朗读。例如“应怜履齿印苍台,小扣柴扉久不开”这两句,我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你有过扣门却“久不开”的经历吗?当时是怎样的`心情?现在你能通过朗诵表现作者的心情吗?

  (3)抓住诗人感情变化的线索,用美好的春光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如教学“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句时,你觉得这红杏美吗?美在哪?接着再引导:作者看着这出墙来的红杏,想到了什么?他的心情又如何呢?学生体会到了诗意,感悟出了诗情。自然就能把作者的心情、感受读出来。

  (4)激发想象指导朗读。我在学生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时,激发学生想象:“一枝红杏 ( )出墙来?它出墙来( )?”学生饶有兴致地填入“探”“伸”“爬”“冒”等词,把这枝“红杏”当作了一个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的“小娃娃”。正是在这样的想象中,师生渐渐步入了诗所描画的意境中,并生发出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而此时我再一步激发孩子的想象:“园中的景物又会怎样展现自己的风采迎接诗人呢?”又一番奇思妙想之后,学生个个兴致盎然,读得也是抑扬顿挫了!

  (5)注意拓展延伸。古人描写春天和春光的诗句有很多,在这次的教学中我加入了许多古诗的拓展,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由此了解更多古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堂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例如:应该让学生再多读读古诗,老师也应该更多的范读。此外,最后还应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总体上再次认识这首古诗。

  游园不值课后教学反思 篇7

  链接生活、利用插图、结合诗意这些都是学生能够接受的解词好方法。

  苍苔,城市学生不常见到,于是,我出示了两张不同角度的图片,引导学生由远及近地观察苍苔,感受它的蓬勃生机,感受春天的气息。

  观察插图理解“屐齿”“柴扉”,用我们现代的门与“柴扉”比较,感受“柴扉”的原生态和带来的自然气息。

  二、渗透大语文观

  “杨柳不争春色,一枝红杏出墙头。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体会陆游诗中的红杏与本诗中的红杏有何不同。类似这样的拓展,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目的是授之以渔,以一带多,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词入手进行巧妙引导(如“怜”),加大课的容量,进行古诗的背诵积累。

  三、寻“诗眼”悟诗情

  “文章的`眼睛是‘文眼’,题目的眼睛叫‘题眼’,而诗的眼睛叫‘诗眼’。”这样的说法只是一家之言,不知是否合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想寻找诗的“眼睛”定能感受作者的情感。但,没想到的是,一个语文素养较好的女生,却撇过了“怜”,而找了个“春”字。看来或许是我的讲解误导她以为作者所要赞美的是什么?现在想来,我可以因势利导,是呀,诗人对春天,对春天的这些景物,包含怎样的感情呢?相信这样一启发,她一定能找到。而不是马上叫另一个学生来回答。再次告诫自己:耐心,再耐心些,或许精彩就在下一刻。

  四、感悟“留白艺术”

  为什么“一枝红杏”就能想到“满园春色”呢?当我反复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时,忽然脑海中闪现了多年前读过的一则故事。“有个考官出题‘踏花归来马蹄香’,考画家。很多画家画了一地的花瓣,而一位高明的画家,却只画了几瓣,他在马蹄的周围,画了几只翩翩飞舞的蝴蝶。”有时,越少的事物反而越能引发人们的想象。那不是跟古诗中的红杏有异曲同工之处。至于“留白艺术”在这里揭示是否恰当,自己也不得而知。意外的是,班上竟然有两个学生听过这个故事。看来是我太低估他们了。

  今天的古诗教学就权当是一枝探出墙外来的“红杏”吧。或许生涩,或许稚嫩,或许模仿的痕迹还有,或许自我的突破有限??但我相信,这“一枝红杏”一定会绽放在教师与学生心中。

  游园不值课后教学反思 篇8

  《游园不值》是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第四课《古诗二首》中的一首,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作者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通过体会句子含义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这首诗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还揭示了一个道理:美好的事物是压制不了的,必然会蓬勃发展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描述事件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写的意境。虽然教材对诗中的一些词作了注释,但有的词书上也没有解释,如 “ 应 ” 读第一声,应作 “ 应该 ” 解,但根据当时诗人想游园而不能进去的情况,只能作 “ 大概 ” 解,可无论是学生查的《新华字典》还是老师查的《古汉语常用字典》, “ 应 ” 字都没有 “ 大概 ” 的字义。这是师生发生争议的一个焦点。

  讲到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这一句时,要学生结合插图,充分想象:在作者没有看到的花园里,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引导、启发、点拨,有的同学说:园中的杏花开得最灿烂,但园子里还有别的花,如桃花、迎春花等也争奇斗艳;有的同学补充道:还有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枝条,小草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一棵棵小草仰着脸冲着太阳笑呢!还有的同学抢着发言:还有蝴蝶、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更有聪明的同学概括:是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借此机会,我动情地引导: “ 是啊,多美的景色啊!让我们拿出手中的笔,把你刚才精彩的'描述写下来。 ”() 课后我还布置了改写《游园不值》的习作练习,由于学生对原诗理解得较好,又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所以不少学生写得令人满意。

  不尽人意的是学生对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这一句只能作表面的理解,不能体会出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我及时启发点拨,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才让学生感悟诗句的含义。

  古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首先要读好古诗、背诵好古诗,这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是能够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对古诗进行 “ 翻译 ” ,对于关键字,必须知晓它的意思;第三则是对古诗的意境有所感悟,尽可能的走进诗人的世界,揣摩诗人的心境,对古诗的主旨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的学习能力还比较低,对于第一个目标的达成,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第二个目标要教师辅助完成,对于第三个目标的达成,则需要及时点拨,才能做到想象意境,体会感情,明白道理。儿童乐园教学反思动物乐园教学反思幼儿园教学反思案例

【游园不值课后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02-08

《游园不值》改写作文02-05

课后教学反思01-25

课后教学反思04-10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06-18

秋天课后教学反思11-01

《山行》课后教学反思07-01

数学课后教学反思05-11

英语课后教学反思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