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听教学《祖父的园子》有感
都说教师必须从传统“教书匠”的角色中挣脱出来,成为一名“研究者”、“学习者”、“引导者”、“创造者”……,确实,新课程正使我们教师转变角色。昨天去采荷二小听了虞大明老师执教的《祖父的园子》,我更想说:在语文略读课文教学这条长河中,让我们做一名快乐的“引航员”,载着学生走向河流深处……
没有气壮山河,没有纵横捭阖,虞老师用简约的旋律,轻松的基调,丰富的内涵,温暖的抒情,演绎了这节课。这样清缓、朴实,这样亲和、悠长,缓缓流入我们的心中,让我们久久地沉浸在无限的思索中:
教材是船课堂是舵
作家萧红在《祖父的园子》中用清新的笔触,运用了大量的事例——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吃黄瓜、追蜻蜓、抓蚂蚱、“浇菜”、睡觉等,描述了自己在祖父的园子里,大干“瞎闹”“胡闹”之事,处处透露出一个孩童的天真烂漫、自由自在。在这艘大大的船上,个个都是鲜活的事物,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特殊句式”, “乱花渐欲迷人眼”,哪一样都舍不得扔掉。如何在众多事物中,找寻那把最有力最有效的舵呢?特级教师的功力就在这里。
这堂课,虞大明老师侧重于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其中,第二学段:学习略读,粗知大意;第三学段: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在虞老师的这堂课上,鲜明又合理地践行了这两种阅读方法,第一遍,快速读,你觉得这个园子有什么特点?第二遍,把刚才的阅读感受变回问题,再读课文,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带着问题找句子,在旁边写批注。这里虞老师采用了“略读”的方法引导学生长文短读,概括课文又带着感受与问题回读课文。第三遍,虞老师采用了浏览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快速浏览全文,圈一圈,采用圈关键字的方式看看萧红在园子里做了什么?”第四遍,虞老师淡淡的一句追问:这么多事例中,哪件写得最具体呢?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件事写具体?一舍一取,删繁就简,直接把学生带入了最能凸显祖父的爱的事例,来引领学生精读重点部分。看似简略的四遍读,实则一遍比一遍深刻,一遍有一遍效力。
“让学生学习略读与浏览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是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逻辑起点。”而在此基础上重点部分采用精读,真正实现了略读课文的简约但不简单,教师教得简,但学生学得丰。
是的,教材就像是一艘船,留给我们师生无限的想象空间,而睿智的眼光,精心的取舍,轻松的课堂就如那支舵,引领着我们走向河流深处。
学生掌舵教师引航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学生应“冲”在前面,成为阅读实践的先锋,因此,掌舵人应该是学生,而教师则“或隐或退”,犹如一位引航员,成为学生阅读实践活动的帮助者、促进者、服务者和伙伴。因此,要真正实现略读课文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师合理的角色定位是基础和前提。
虞老师曾说:阅读教学的三种价值取向分别是语文知识取向;阅读能力取向;人文精神取向。阅读教学应当以突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主要取向,略读课文教学更是如此。在《祖父的园子》这篇略读课文的教学上,虞老师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提高阅读能力,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略读、浏览、跳读、扫读、猜读、抓重点读等方法;其次是在粗知文本大意的基础上要恰当地学习语言;也就是关注语文知识取向。这主要表现在,虽然在课上虞老师没有做一次写话的训练,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向学生渗透了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概括了一些写作方法:比如,1、以后写作文要写重点段时,可以把这段写的字数多一点,分自然段来写;2、把一段话写具体可以加上语言对话描写;3、还可以抓住人物的神态进行刻画。4、离开写作的目的,写作就无好坏之分;
请看以下教学片断:
师:咱们说话要有理有据。请你仔细地、快速地浏览这几个自然段,思考一下:你为什么觉得“铲地”这件事写得最具体?
学生浏览。
师:你凭什么说“铲地”这件事是最具体的?说话要有根据。你说?
生8:我认为“铲地”这件事是最具体,是因为别的事都没有描写对话,而这件事写出了作者与祖父的对话。
师:这是一条理由,请坐。你很会发现!萧红在定“铲地”这件事的时候,抓住人物的什么进行描写?
生:语言。
师:这就给我们什么启示?今后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如果把作文写具体,我们可以抓住人物的——
生:语言。
师:抓住语言进行描写。哎,这是一条理由。有第二条吗?你说。
生9:自然段是最多的。
师:哦,数一数有几段?
生:8段。
师:而其它事情顶多顶多一个自然段,这也是一个依据。写“铲地”这件事,自然段是最多的,而且字数也是最多的。这就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今后我们要把一件事写具体,也可以学着萧红的样子,怎么样?
生:把自然段写多点。
师:对。多写几个自然段,没错,确实没错
师:两条依据了,还有第三条吗?
生10:我觉得“铲地”这件事写得最具体,因为作者还进行动作描写,比如“抛”字。
师:人物的动作描写。除了动作描写,还有什么描写?
生:还有人物的神态描写。
师:我相信,你们在读这几个自然段,一定对祖父的神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不对?祖父的什么神态?
生:笑。
师:找到了吗?我们要学会快速浏览。
师:几次?
生:3次。
师:抓人物的神态也可以把一件事写具体。因为有这样的三条依据,所以才觉得“铲地”这件事情最具体。那虞老师就纳闷了:我觉得萧红在园子里的每件事情都很快乐,对不对?……
“我不会站在你的前面,因为我不想带领你;我会站在你的后面,因为我想推动你;我也会站在你的左右,因为我想与你们携手同行!”借用一句名言,或许能让我们教师明白: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我们该是一位怎样的引航员。
快乐渡船风景无限
“情”“趣”二字,在有儿童存在的地方来说,我认为是不可缺少的,因为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的。整节课,无论是师生对话与文本对话,虞大明老师彰显着语文味的情境学习。一篇篇看似孤立的、沉默的文本,当我们引着学生去揭开知识的文本的表层,把文本还原到作者的心灵世界中,我们将会发现,学生也走进了瑰丽的精神家园,与作者一起体验,一起成长,激发出无限的创造潜力。
“好,现在我们来浇菜!”学生做浇菜状,虞老师眼疾手快,请两位学生上台,“恭喜你们,全班只有你们两位浇对了!”其他学生恍然:哦,只有他们两个边浇菜边喊:“下雨了,下雨了!”
《祖父的园子》第16自然段,萧红以清新的笔触,儿童式的言说方式,反复使用“愿意……就……”的句式,抒发了自由的心境。作者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又通过什么样的句式表现出来,我想几乎所有的老师在处理该段教学时都会抓住这两点。
虞大明老师也紧扣住这两点,使用了比较的策略:出示自己写的一段话,这段话用上了很多修饰性的词语,着重描写了花园的美景。然后请学生把这段话与第16自然段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明白——不同的语言如果离开了目的,就无所谓好坏。
学生无疑是老师最铁杆的“粉丝”,他们对老师既熟悉又陌生的精神世界,充满了好奇。虞大明老师在学完课文后补充了自己的童年趣事片段,《网鸟》《捕鼠》《小鸡之死》,还有一张很有意思的孩童照片,骑在祖父的头上,尽显天真。学生读着一段段妙趣横生的文字,看着好玩的图片,各个兴趣盎然,乐不可支。
以上的教学片断岂不是课堂中师生快乐渡船,看见无限风光的有力见证?
观赏之余,再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把略读课文讲成精读课的同时,却疏忽了对学生学法的领导,忽视了对文本语言的细读。虞老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恰是一盏明灯,指引我们走向正确的略读课文教学深处!
让我们做一名引航员,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课中有情趣,引领孩子走向略读教学长河的深处!
【听教学《祖父的园子》有感】相关文章: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07-01
《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实录06-27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03-06
《祖父园子》教学设计05-17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11-30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01-12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范文06-26
课文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实录07-03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及简评07-04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素材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