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记沈括评桃花诗轶事有感小学作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读了这首诗,我们脑海里浮现的一定是桃花漫山遍野盛开的景象,而北宋著名科学家、文学家沈括年少时可不是这么想的……
“这首诗的意思是,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作者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姹紫嫣红的桃花。”江南水乡里的一个小学堂中,白发苍苍的私塾先生说。
沈括听了,皱起眉头仔细思索,顿觉诧异:“桃花三月开得最艳,到四月时,已是败落飘零了。为何城中桃花已谢,山村的桃花才刚开呢?如此之说,岂不是自相矛盾?白居易可是一届文豪,怎么会犯此等小错?”私塾先生一听,答不上来了。
这个问题困扰着沈括。为了调查清楚,沈括约了几个伙伴,打算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当时正值四月天,乍暖还寒,山里更是凉风刺骨。沈括和伙伴还没到山上,就冻得瑟瑟发抖。于是,很多人开始打退堂鼓:“桃花几月开管我们什么事呢?白居易怎么说就随他怎么说吧。我们可不愿意跟你去受这番罪!”
沈括尽管也冷得瑟瑟发抖,但他想:要是放弃了,这个问题不就永远解决不了了吗?于是,他继续往山上爬着。
终于到了山上,眼前的景象让沈括大吃一惊:山上一片姹紫嫣红,
桃花开得正艳,花瓣尽情舒展着,层层叠叠,千姿百态,形成一片艳丽的花海,跟山下花残叶败的景象呈明显对比。
白居易的诗是对的,但为什么山上的桃花开得迟呢?沈括思索起来:“唔,为什么呢?……!”一阵凉风吹过,沈括茅塞顿开,“一定是因为山上温度低!”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温度低,桃花就开得迟,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
凭借着这种伟大的求知精神和实证方法,沈括长大后成为了一位科学家,发明了许多东西。并写出了著作——《梦溪笔谈》。
……
这个故事让我联想翩翩。如果故事里的人换做我,我肯定跟沈括的伙伴一样,白居易说什么就什么呗!管他嘞。沈括却带着可贵的求知精神去实证,不仅证实了疑惑,并且通过思考找到了原因。
我们现在的人都普遍缺乏沈括那种“勇敢”与“思考”。“勇敢”指的是敢于提出疑问并反驳;“思考”是在知道正确答案的情况下去思索原因,这就是求知精神。有几次,我觉得老师的标准答案不大合理,想举手提出来,但转念一想:你的答案敌得过标准答案吗?得分能高过标准答案吗?要是老师把你驳回去再被白上几眼岂不丢脸?我看了看周围,同学都在埋头苦抄呢,没一个提出异议。于是我把手缩了回去,咂巴几下嘴巴,不吱声了。
没有了“勇敢”,就没有了“思考”。到了后来,就不思考了,反正标准答案对标准答案有理。答案就在黑板上,谁思考原因谁傻。
但这种去思考“城芳虽败,山花犹开”的“傻人”往往是最成功的。只有“勇敢”才有“思考”,只有“思考”才有“成功”。古今中外哪个伟人没做到这些?沈括之所以成功,与他的“求知精神”有莫大的关系。
当你再遇到那些思考“城芳虽败,山花犹开”的人,千万别笑他傻,说不定他将来就是个伟人。
【记沈括评桃花诗轶事有感小学作文】相关文章:
桃花源诗翻译07-04
木兰诗评课稿06-03
军训轶事作文02-17
桃花源诗原文及翻译08-04
《香菱学诗》评课稿08-11
诗两首评课稿06-01
《琴诗》哲理诗有感02-08
沈括勤学好问的故事07-05
关于科学巨星沈括的历史成就07-04
桃花小学作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