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教育的仰视链随笔

时间:2022-06-22 03:24:55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打破教育的仰视链随笔

  江湖上传说,人大附中的学生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小时不努力,长大上隔壁。

打破教育的仰视链随笔

  是的,北京考生可以低分上清华、北大、人大,南京外国语学校可以一届仅有21人参加高考只因其他学生已全被世界名校录取,多少三四线城市考生因此感叹自己生不逢地,只能对着别人优越的政策和条件望洋兴叹。

  可如果是北京考生,就无处仰望了吗?

  如果北京考生有外国国籍,连高考成绩都不用苛求,一部分学校随便你挑。再往上去,这类有外国国籍却非在美国本土求学的学生,申请哈佛、耶鲁也得受到歧视,只能仰望着本土的美国学生。

  那么,如果仅是三四线城市的考生,就徒有临渊羡鱼之心了吗?

  讲道理的话,中国十三四线城市比比皆是,许多人不得不上到高中就回家打工。这些人,也恰恰仰望着三四线城市那些拥有一个走出去的机会,能凭几张考卷改变自己人生的考生们。

  社会学里有一个著名论断:鄙视链是无尽的。反过来看也可以这样说:仰视链是无尽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我们从不缺仰望的对象,教育公平原来是讲公平地接受教育,而不是接受公平的教育。于是生活在三四线城市的我们习惯于仰望遥远的帝都。

  但回头看呢?

  正如前面所说的,我们在仰望别人的同时,却忘了自己也在被别人仰望。《塔木德》里说道:“人的眼睛是由黑、白两部分组成的,可是神为什么要让人只通过黑的地方去看东西呢?因为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见光明。”

  仰视能让人感慨、嗟叹、怨天尤人,回头却能让人挺起胸膛;仰视能让我们看到自己拥有的是何等少,回头却能让我们看到自己拥有的是何其多;仰视会挫去自信,回头却会让人把握当下。萧红在《生死场》里说:“我不能决定怎样生,怎样死,却可以决定怎样爱,怎样活。”的确,我们不能决定自己出生在帝都还是乡下,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应回头看到那些自己被别人仰望的优势。这世上不缺麻省理工博士夫妻的女儿考上哈佛的故事,更不缺寒门贵子的传奇。

  打破教育的仰视链,在自身基础上无限延伸,直至闪闪发光的世界尽头。

【打破教育的仰视链随笔】相关文章:

教育随笔:他打破了我鼻子08-05

教育随笔 随笔作文06-29

教育的随笔04-03

教育随笔07-02

教育的随笔05-07

[小班教育随笔]小班随笔05-24

教育随笔:感恩教育06-29

教育随笔:鼓励教育05-14

教育随笔:爱的教育06-28

打破谈判僵局的技巧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