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蒋捷《虞美人 听雨 》有感

时间:2022-06-22 05:20:1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南宋蒋捷《虞美人 听雨 》有感

  南宋蒋捷有一首广为流传的短词《虞美人 听雨 》,全词很短,但意蕴深邃。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境遇中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蒋捷《虞美人 听雨 》,就揭示了一个人心态的变化。

  心,投射到的客观事物,有近有远。心的射线,长短不一。有时无限长,长到“心事浩茫连广宇”;有时无穷短,短的接近零。心的射线长短的变化,是心力的表现。心力强劲,投射出的射线自然很长。 心线长短的变化,是心力的表现,但是也并不完全是取决于心力之强弱。到了暮年,自然规律使一个人的心力逐步衰弱。大多数人都是抗拒不了衰弱的,可是也有很多例外。老骥伏枥,象陆放翁那样象辛弃疾那样,心的射线还是那么长,心的射线仍然投射于千万里者,实在令后人钦佩。

  心的射线,我们不仿简称为 心线。 显然,除了自然规律之外,除了心力之外,决定人类心线长短的因素,还有。那就是信念的变化。 看来,决定心线长短的因素,起码有两个了。决定心线长短的,既有生理因素(自然因素),也有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社会成员的心线长,于国有利,于民族有利。社会成员心线短促,尤其读书人,都“求田问舍”去了,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也是一个民族活力不强的表现。

  蒋捷的《听雨》,通过时空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 雨”画面,将一生的悲欢渗透其中。“少年听雨”,是“不识愁滋味”。“壮年听雨”,在“客舟”风雨飘摇中。“而今听雨”,刻意凸现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 而又枯槁的身心。“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 限枨触,不尽悲慨。“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 但彻夜听雨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彻悟之境,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调节和心理控制能力。

  暮年蒋捷,控制了心线的投射!他的这首词,既反映了晚年心境的冷寂,也凸现了南宋社会的风雨飘摇。

【南宋蒋捷《虞美人 听雨 》有感】相关文章:

听《雨的印记》有感范文06-30

听雨02-17

听雨的作文01-08

听雨-800作文07-11

有关听雨作文04-23

关于听雨的作文01-14

实用听雨的作文01-14

听雨学生作文01-03

实用的听雨的作文01-10

精品听雨的作文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