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对职业教育背景下社会人员学习的调研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以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十方物流有限公司社会人员学历教育中实施学分积累,兑换学历教育证书的实践,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和其在社会人员素质教育提升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论文关键词:社会人员;学分积累;职业教育;终身教育
针对企业和社会人员自身对劳动技能和素质亟待提高的需求,某市电大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把教育送到企业中,搭起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劳务人才素质提高需求之间的桥梁。在社会人员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中的引入学分积累的模式,走出一条为某市滨海新区服务,开展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特色办学之路。
一、学分积累的提出
(一)问卷调查
2009年8月,我们以了解企业经营现状、人才需求、合作的可能性为题,组织人员走访了区内部分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共计15家,开展问卷调查。行业涵盖电子电器业、仪器设备制造业、高技术研发以及汽车产业配套业等。
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有企业均表示非常急需与本行业对口的,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一线务工人员;对于社会人员学历要求,90%的用工企业表示,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要有机结合,课程设置要有较强针对性,在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和应用能力强,有技能,用的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使他们获得相应的学历。在企业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十方物流有限公司,正在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打造“百年十方”的企业人才建设规划。为此十方公司提出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全体职工素质,奠定可靠的人才基础,不断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决策。
(二)学分积累的策划
企业对人才需求说明电大教育服务滨海新区可以大有作为,可以发挥电大学历教育所具有得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一是某市电大滨海学院的学历教育(中专)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同时为学习者设置灵活的学习时间,便于解决外来工的工学矛盾;二是全国电大学分互认,采用单科累进,学分积累的培养方式,使流动性强的外来工得到学习积累能够在全国电大系统互相承认;三是电大网络学习资源丰富,涵盖了学历、非学历、职业技能、心理、法律和生活常识等教育内容,适应外来工学习多样化的需求;四是学费低廉。十方物流有限公司因而最终选择与某市电大滨海学院合作办学。
对十方物流有限公司外来务工学员培养,学院既考虑到企业的人才需求,又要充分顾及到外来务工学员的学习特点,把学分银行的理念引入到对社会人员的学习规划中。采用学分积累,制定弹性学制方式。
二、学分积累的实施
(一)过程
1.招生录取。既然学校是帮助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那么用工企业的推荐选拔是社会人员报名学习的前提条件,由企业推荐贡献大的生产一线骨干员工,参加由本企业组织的专业技能考核和某市电大组织的入学水平测试,并以此作为重要依据面向企业公示录取学员。此举充分发挥企业的激励机制,激发了务工学员的荣誉感。招生录取工作的创新,提高了企业参与支持力度,迈出了校企合作的第一步。
2.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最为重要的一点,也是与传统模式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必须按市场和用工企业的需求来设计专业和课程,如果仅仅采用传统课程是缺少使用价值和生命力的。
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外来务工学员的需要出发首批设置了机电一体化和物流管理两个专业,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了教学计划,把企业需要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全部纳入了教学计划。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课程设计包括了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程和毕业实践环节4个模块,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均紧紧围绕企业岗位需求。
在课程评价中,考虑到学员的实际情况,学分以平时大作业和练习为主的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加权平均的成绩来计核,每门课程实践课程不低于学习总量的40%。为了保证学习质量,对于出勤、作业等制定严格要求。这样一来,强化了对学生施行过程管理。
本案某市十方物流有限公司提出,职业道德规范、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应用、港口物流与运输、汽车构造及维护保养、仓储与配送作业、现代港口工作组织等课程希望纳入教学计划。学校考虑到该企业是某市港的物流企业,应该突出港口物流方向的特色,经与企业和教育行政部门反复协商终于出台由市教委通过、企业满意的教学计划。
3.师资资源。本案除教学计划中文化基础课选用传统学校师资外,大胆启用了潜在的师资资源,整合包括滨海新区各领域专家、大型企业的内部讲师、甚至是企业的骨干员工,加入到应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来。按照高校教师任职条例,为他们申报电大教师任课资质。从实践过程中看,他们所传授的实际工作经验是院校师资无法比拟的,也是学习者和企业所急需的。这些师资在完成本案培养策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支持服务:(1)学习信心与辅导支持。电大教学一贯提倡的自主学习模式。而本次与企业合作,经过对外来工入学水平测试分析,发现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多数还是比较薄弱的,如过多强调自主学习,忽视外来务工学员的特点,他们将很难获得学分和完成“学分积累”的。为此本案从实际出发,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模式,如:传统组班学习、混合式学习、案例式学习、小组协作学习、行动学习等模式,大幅提升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此外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从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入手,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困科目有针对性地重点帮扶,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技巧;(2)学习地点与资源支持。十方物流有限公司从开展企业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出发,创建了职工终身学习教室,利用某市开发区社区学院数字化学习中心学习资源平台,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公司从总经理到普通员工,每人一个电子档案,无论是参加公司内的还是公司外的学习与培训全部按时间顺序,详细记录。公司学习教室为倒班工人24小时提供学习支持。通常在面向社会办学时无法应用的技术在企业内部是可以应用的。如企业的办公系统、企业员工拥有的个人邮箱、终身学习教室的学习系统等等,都在本案中得到了充分利用。
5.学分替换。学分替换是未来学分银行实施的核心环节,本案中高中毕业生参加中专学历班学习,原高中课程可以替换现文化基础课程如数学、语文、英语的课程学分。程序是学生提供已修课程的相关资料(课程名称、课程标准、成绩);由相关专家进行比较并提供学分互认建议,由学校教务部门正式批准。又如学员参加了物流员级以上的职业资格培训达到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者,可以替换中专学历专业基础课模块的课程如“物流学基础”等课程。公司还将职业道德规范、港口物流与运输、现代港口工作组织等课程根据员工工作岗位安排全员培训,参加培训的员工,学习行为和考核结果与学历班的学员一样计学分,给暂时没有机会完成学历教育的社会人员“存学分”。成绩合格换取单科结业证。此项制度减轻了学员的学习负担,促进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课程的互通。实践证明学分互认依据双方课程标准中相同的要求来实现是可行的。
(二)效果
首批82名社会人员,通过学分积累,达到规定的总学分,“支取”了毕业证书。学分积累的培养方式,为企业培养了“学有所用,用有所成”的技能人才,企业发展和职工个人获得双赢。进一步打通了外来工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通道。2011年对十方物流有限公司回访,首届毕业生中34.6%的学员岗位技能等级得到提升。提升了企业和职工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在我为“百年十方”献一策活动中,15人“好建议”被公司采纳,并给予奖励。无论什么基础的学生,都力争用最短的学习年限,用学分兑换学历证书,对学生既有“压力”又有“诱惑力”,事实上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自觉性。对于持续开发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学习型企业,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一线职工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三、意义和启示
所谓“学分银行”(school credit bank)是一种模拟或是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实现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信息储存、学分认证管理、学分流通消费、学习信用管理的银行化管理模式。“学分银行”的主要内容为累积学分。学分积累是衡量学生在课程方面经历的发展水平的一种课程评价制度。它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将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特点是淡化结果评价,注重过程评价,淡化学生的分数,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
本案学分积累设计以符合企业全员参与,提高职工素质和技能的愿景为基础,加强岗位学习信息、学分积累,完善全员培训三方相结合,达到提升员工素质的目的。要求学完一门课经考试合格获得单科结业证书并记录学分;参加技能培训、考证也计算学分,然后按全部应得学分累积。
弹性学制即学分统计打破学年界限,以整个学程(如本科、专科、中专阶段)为单位,统筹计算学生修习的学分。在规定的年限内,允许学生提前或推后毕业。弹性学制为外来务工学员提供了更大的学习自由度,照顾到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学分累积达到学历教育教学计划规定毕业最低学分和最少学习年限,即可兑换学历证书。
十方物流公司外来务工学历教育从策划组织到实施,将国家成人中等学历教育的质量标准和企业的用人标准结合起来,建立了以专业知识和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计划,是变革教育质量观念的创新。实现了学历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打破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间的壁垒,从单一走向灵活多样;本案实施以来,受到了社会人员的广泛关注与欢迎,并赢得了企业和社会的高度评价。
基于某市滨海新区社会人员每年以30%的增长速度递增,目前超过100万且数量还在持续增加,其中大部分人文化水平偏低。探索社会人员的文化素质教育培训和行业岗位技能培训的学分制管理及课程模块化管理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实践并完善相应的学分管理办法与制度迫在眉睫,建设某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系统平台,建立终身教育相互沟通衔接的学分体系和机制,实现各类终身教育形式之间的学分认定、累积和转换刻不容缓。
【对职业教育背景下社会人员学习的调研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职业教育的论文04-18
职业教育研究论文07-02
职业教育教学论文07-30
高等职业教育背景下体操课程设计研究论文07-03
国际投资背景下的经济增长论文06-25
技工院校改革背景下的准员工教育体系论文07-03
探讨卫生职业教育论文07-02
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07-23
县职业教育工作调研报告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