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语文公开课有感

时间:2022-06-24 10:00:2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听语文公开课有感

  我们很庆幸地看到,语文课已走出“掌握生字新词──分段概括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的教学沼泽。但是,我们又不无遗憾地发觉,语文课又陷入了过于拘泥教学参考书和课本知识点的新的教学泥潭,究竟──

听语文公开课有感

  某市中学语文青年教师研究会会员大会暨中学语文学科第三次教学研讨会正在举行,这次研究会设定的中心是记叙文的阅读和学法指导。会议的主要内容为听课,依次为《八只小猫》(两人先后上此课)、《白杨礼赞》、《过万重山漫想》、《致橡树》。前两篇为初中课文,后两篇为高中课文。五位老师或是市教坛新秀,或是曾在市优质课评比中获过奖,可谓都是全市中学语文教学的精英,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本地区中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在引入课题时,第一位先拿出四件工艺品让学生看了一眼,然后写下题目“八只小猫”,相当勉强,有一种油水分离的感觉。第二位由英语中的“中国”即“瓷器”说起,并展示五只瓷小猫,后板书课题,比较自然,却明显模仿别人。第三位大概是为了突出政治,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使馆”说到“白杨礼赞”,相当牵强。第四位提问《过万重山漫想》能否改为《过万重山》就算导入了。第五位说“美即诗”、“诗是文学的灵魂”,后板书“致橡树”。

  可以说除了第二位老师的导入较为贴切一点之外,其他几位的引题纯粹是做做样子,成了一种游离于内容之外的形式。其实,作为公开课来说,学生们一般已经知道要讲的课文,还需要假惺惺绕圈子吗?一些文章把“导语”的作用说得神乎其神,不恰当地夸大了导语的功效,才使得有人绞尽脑汁地编排导语。

  导入新课之后,接下来就是让学生带着一连串的问题默读课文,或听课文朗读录音,或听教师范读。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按照所提的问题,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段落,好让老师接下来讲解分析。找不到没关系,老师可以一步一步地引路,直至“入瓮”。

  或许你打算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但一定会有人说你是十足的外行。可我们平时阅读时都带着问题吗?想必不是,也不可能,带着问题去听读课文却是语文课惯用的伎俩。学生边听读边思考,让学生开动脑筋,多好的愿望呀。可这样一来,听读时就难以仔细欣赏课文了。因为要回答老师的问题,要留意与问题有关的语句,这就难免要破坏文章的整体感,此时的课文已经被问题肢解得支离破碎。当然,听读课文是实实在在的必要,但一定要解决什么问题也太急功近利了。从某种意义上也就难免破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章的艺术性。

【听语文公开课有感】相关文章:

教师听公开课心得02-21

听演讲有感07-30

听《曹操》有感04-28

听《恐龙》有感04-28

听《太阳》有感04-28

听《雾凇》有感04-27

听军歌有感12-30

听《童年》有感11-09

听老歌有感04-07

听《稻香》有感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