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原则
原则是人们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职业岗工变换异常频繁的情况下,中等职止学校的专业设置应遵循科学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原则,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原则是实践过程中对事物规律性的概括,因而它最接近客观规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原则,指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中所依据的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制订的或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标准。
一、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准则。科学性原则主张凡事应从事物的本质和客观规律出发,尊重客观性,反对主观性;尊重必然性,对偶然性;尊重本质性,反对表面性。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不科学现象较为严重。专业名称不规范,专业内涵不明确,专业教学不严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功能的发挥。因此,强调科学性原则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要正确。职业高中的专业设置绝不是迎合家长、学生的口味,投其所好,盲目赶潮流,也不是学校创造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人成才愿望,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只有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在专业设置过程中才不会被短期利益、局部利益所迷惑,造成专业设置的盲目性。
其次,专业划分要科学,名称要规范,内涵要明确。专业划分必须符合国家职业分类的有关标准,突破以往一个行业一个类别的分类模式,依据某类职业所要求的素质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划分。
第三,专业设置的操作过程遵循科学性原则。从专业的规划、实施、管理到教学,每个环节的进行都要做到有据可依,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作合理调整。
二、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是指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要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需设置,体现社会职业对人才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中所设专业均为应用性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要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一线。只有遵循适应性原则,才能实现其专业设置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才能确保经济必须依靠教育,从而形成“服务——依靠”互为推动的良性循环机制。
首先,专业结构必须与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适应。职业教育的一个主要功能是为经济建设服务,因而专业设置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同步和匹配。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大调整时期,各地都在根据当地的资源、技术、经济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规划适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为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变化的需求,职业高中必须切实做好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调整的分析工作,选择专业种类,合理安排专业结构,使之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相适应。其次,专业口径要与社会职业分工情况相适应。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不平衡,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行业社会分工程度和劳动组织形式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再加上社会职业群体范围有大有小,因此,确定专业设置,应当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具体要求。
第三,专业设置必须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情况。教育资源的可利用性是专业设置的现实依据之一。职业高中的专业设置,不仅要适应社会的需要,还要考虑现实可能性,适应学校本身的发展情况,这包括适应学校可能具备的物质条件、师资等,更重要的是与学校所处的地理、经济、社会等环境,学校的特色、发展目标相适应。
三、效益性原则即指职业高中的专业设置在实现社会需求和社会功能时,要考虑其是否经济合理,效益是否最佳。其要旨是指专业设置应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专业教学内容符合社会职业劳动实际,培养的人才能顺利就业,创造社会财富。在此前提下,可强调效益的最大化,即合理配置职教资源,充分运用现有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具体要求是:
首先,保持适度的专业规模。职业教育是以专业组织教学的,各专业的专业师资、教学设备、管理规范都有其特殊的要求,而各专业师资(特别是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教学、实验、实习设备的配置都有一个基本标准。如:每名教师负担的学生数或平均授课时数,如果过多,会影响质量,如果过少,则工作量不足,造成闲置浪费。同样,就教学设施和实验、实习设备而言,如果规模过小,造成设备利用率过低;如果规模过大,造成设备不足,就会影响教育质量;如再添置设备,又有可能造成设备利用率过低,使成本过高,造成不经济。其次,保持专业的相对稳定性。职业教育有着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其基本要求是保持相对的稳定性。通常一个专业,需要若干年的建设,如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建设、教材建设以及教学经验的积累等。这些是保证教盲质量的条件。很难想象,一个专业处于频繁变换的学校,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而且专业设置频繁变换,还会造成原有教育资源的闲置浪费。
第三,形成专业结构的综合优势。在具体的职业教育机构,可设置若干个主干专业,并分别围绕主干专业,设置几个互有联系的专业,形成具有综合优势的专业结构。这些互有联系的专业,由于其基础理论学科相同或相近,专业课在各专业之间能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接近,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潜力,有利于实验、实习场地和装备为各专业综合服务,提高设备使用率,有利于组织教学,安排进程,这样就有可能较好地发挥学校教育投资的效益,综合提高教育质量,而且专业口径和内涵有较大的伸缩余地,学校就可灵活地适应市场需要。
当然,职业学校在设置专业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效益,一些专业即使投入多,需求量小,但如果社会确实需要,也得设置。
四、发展性原则专业设置的发展性原则即要求专业设置具有长远规划,满足学生、专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首先,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职业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基本途径。随着社会经济、职业的发展,人们已不再终生固定于某一职业,这不仅是职业结构不断变化的要求,也是人们出于自身发展需要而作出主动选择的结果。为此,从业者要有宽阔的职业视野,健康的职业价值观,长远的职业计划及主动适应和创造的意识与能力,以便将职业的变化与他们自身的发展协调起来。个人的这类要求具体表现为对多种职业持续不断的试探,在职业学习过程中受个性、目的、兴趣所支配。如果忽视了这类要求,不仅不能适应职业世界的变化,也不会受学生欢迎。因此,专业设置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能否确保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专业设置,无论是学制的确定、培养目标的制定、课时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等,都要使学生在原有的素质基础上有所提高,并为学生今后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可能性。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正在朝着这一方向进行建设和改革,如课程改革中出现的“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目的就是让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为其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专业改革中的拓宽专业口径的措施,也有利于扩大学生的择业面,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为学生的择业、转业、创业奠定基础。其次,立足于专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体现在专业自身要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招生就业市场、职业环境的剧烈变化。为此,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注重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保证专业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第三,立足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任何专业设置都要服务于学校的整体利益,遵循学校的综合发展规划,有利于学校教育资源的统筹调配和最大效益的获得。如果开设某一专业会影响到学校整体功能的发展,损耗学校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利于学校的深层次发展和进一步提高,甚至会损害学校根本利益,则该专业不宜开设,应该放弃。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原则】相关文章:
中等职业学校自我鉴定02-01
中等职业学校自查报告10-30
中等职业学校工作总结11-14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总结12-0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制度06-1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08-09
中等职业学校暑期培训心得体会10-31
中等职业学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11-30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处工作总结07-28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定(精选17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