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论文
摘要:虚拟时代呼唤网络道德教育,在信息技术课堂渗透网络道德教育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必由之路。教师有责任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网络行为,从而提高网络道德品质。本文尝试从创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着手,探讨如何通过课堂逐步规范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规范。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网络道德规范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因特网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获取信息的媒介,渗透入我们的生活。CNNIC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上网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25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数量已经超过1亿,其中18岁以下的网民超过6600万。青少年无疑是目前互联网最受关注的群体。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我就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给予学生正面的、积极的网络行为引导做出了一些设想。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对规范学生网络行为的重要意义
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1.95亿人,占网民总体的50.7%。随着近年来各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装备的完善,中、小学网民在学校上网的比例迅速攀升。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主要便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与交流等能力,开展合作学习,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一系列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相关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但同时网络也是把双刃剑,网络上充斥着的大量的负面、消极的信息对于自制力和甄别力不高的中学生而言却是无所适从的。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遵守这个虚拟天地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网络行为。
二、渗透网络道德教育,创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
1.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网络学习意识
受学生身心发展等因素制约,中学生对于网络的兴趣往往不是因特网本身的媒介优势和对知识的迫切渴望,而是对于娱乐的需求。在课堂上网游、视频点播等现象屡禁不止,对于这样的情况既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听之任之,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尝试了一些创新的方法,如拓展教学内容,以学生感兴趣的任务驱动,将学生的兴趣点从娱乐向渴求知识转移。搜索引擎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好的获得知识、开阔思路的网络工具。《信息技术基础》中2.2节关于搜索引擎的使用推荐的实践题很难激发所有学生的探究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设计出行计划和电子商务相关的搜索任务,任务通过小组合作,组间竞赛的方式利用搜索引擎了解丽江古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近期的天气情况,旅行社的旅行线路报价,填写出行手册并配以图片说明,并使用百度地图搜索路线。最后根据出行经验,结合网络上提供的参考信息,初步尝试网络购物,推荐站点:淘宝网、京东商城。实践和讨论网络购物的方法以及规避风险的窍门。
2.培养维护网络安全的主人翁意识,形成积极的网络道德规范
高中信息技术第一课必学内容之一便是《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可仅仅言传,说教,对学生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只有让学生真正了解网络的功能、原理,真正成为因特网建设主力军中的一员,才能让他们了解其实娱乐仅仅是网络提供给我们的一小部分服务。综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课时安排的现状以及学生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水平等诸多因素,在《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信息集成与交流中,让学生亲历制作、发布网站的过程,了解网站设计、开发、维护的方法。
3.提高教师修养,寓德育于“情”“理”之中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德育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的,教师的情意会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孔子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做有心之人,提高教师自我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模范形象,从点滴做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培养学生优良的自控能力和坚韧的意志品质
任何能力的发展都与学生的意志品质有密切关系,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的依赖性过强,上机操作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耐心,缺乏坚持性的学生容易在出现错误时放弃努力,以至无法完成操作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也可以发挥榜样作用,让取得成功的学生示范操作、交流心得体会,感染身边的同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言语暗示训练,让学生学会在打算放弃尝试时暗示自己继续努力,直到顺利完成操作任务。培养积极向上的网络行为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老师、学生、家庭共同付诸行动和努力,同时更需要社会对整个网络环境的监督,还孩子一片纯净的虚拟天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2]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M].开明出版社,2001.
[3]范孔明.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德育渗透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
[4]李爱娟.中小学德育与信息技术整合初探[J].教学与管理.
[5]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2001.20.
[6]班华.让教学成为道德事业[J].教育研究,2007(2).
[7]张茂聪,王培峰.网络交往伦理:青少午网络道德教育的新视域[J].教育研究.2007(7).
[8]刘必豪.开展研究性德育的实践与感悟[J].中小学管理,2008(05).
[9]袁亮.浅谈学生网络道德教育[J].中小学电教(下),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