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论文

时间:2022-06-27 19:05:50 物流管理 我要投稿

物流管理论文

  一、协同理论

物流管理论文

  “协同”现象和概念古今中外普遍存在,而协同学则由HermannHaken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Haken认为,协同学研究系统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规律和特征,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断科学。它研究系统中子系统之间怎样合作以产生宏观尺度上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或功能结构。它既处理确定问题又处理随机过程。这里所说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或功能结构就是“自组织”。协同学处理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系统,不同系统的子系统可以是性质十分不同的,特别是这些结构以自组织的方式出现时。协同学研究这些自组织过程的原理,而不问子系统的具体性质如何。

  在解释什么是“自组织”时,Haken以一群工人为例,说明了‘‘组织”与“自组织”的本质区别。比如说有一群工人,如果每个工人在工头发出的外部命令下按完全确定的方式行动,我们称之为“组织”,或严格地说,是有组织的行为。显然经过这样调整后的行为,导致生产某种产品的联合行动。如果没有外部命令,而是靠某种相互默契,工人们协同工作,各尽其责来生产产品,我们把这种过程称为“自组织”。因此,自组织是指在没有外界因素的驱使下,开放式(与环境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在其子系统或元素间的合作下自发出现新的宏观(整体)尺度上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新结构的现象。

  协同概念在管理学中最初出现于1965年H.IgorAnsoff所写的《公司战略》中。Ansoff认为战略管理中的协同效应是一种联合作用的效应,是企业获得的大于由部分资源独立创造的总和的联合回报效果。Ansoff提出的战略协同理论,向公司经理们阐述了基于协同理念的战略如何作为纽带把公司多元化业务连接起来,从而使公司更充分的利用现有优势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协同这一基本理念在随后的岁月中表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战略管理借用协同一词的本意在于强调在战略中应体现出来的系统特征,即系统的整体突现性。即系统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激发而产生的整体效应,即结构效应或结构增值,单个组分或组分的总和不能产生这种效应。他确立了协同的经济学含义即为什么企业整体的价值有可能大于各部分价值之和。HiroyukiItami对协同进行了比较严格的界定,把Ansoff的协同概念分解成了“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两部分,他心中的协同是一种发挥资源最大效能的方法。

  ChatterjeeS将并购协同效应分为合谋的、经营的和财务的协同效应三类。M.Lubatkin将协同效应分为技术的、货币的和多角化的协同效应三类。J.FredWeston所著的《接管、重组与公司治理》一书中把管理协同效应也列为与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并列的一类协同效应,并认为它是混合兼并的一个重要动机。王长征(2002)以企业价值链评价为基础将协同效应分为纯粹增加效应、加强效应、转移与扩散效应和互补效应四种类型,并对如何通过价值链重组实现协同进行了讨论。

  PorterM.E.指出,对公司各下属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管理是公司战略的本质内容。Porter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一种可以准确识别协同机会的方法。陆玉明(1999)强调分析了不同类型兼并中的潜在的经营协同效应。

  KanterR.Moss对在大型公司内如何实现协同进行了分析,指出多兀化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获取协同效应。BartlettC.A.andGhoshalS在合著的《跨越国界的管理:跨国之路》一书中认为,通过企业之间的共享,公司可以有创造更多价值的大量机会。PrahaladC.K.andHamelG?指出,发展不同下属企业可以共享的技术或其他方面的竞争力是成功企业的主要战略目标。MalkL.Sirower认为,“协同效应”必须放到竞争环境中去考虑,它应该是合并后公司整体效益的增长超过市场对目标公司及收购公司作为独立企业已有预期之和的部分。刘文纲(1999)分析了无形资产对企业并购的影响,认为,在企业并购中依托品牌、专利技术、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优势的转移和发挥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并极大提高并购绩效。

  物流系统是一种由多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组成的开放式系统,为使这些相对细立,具有自主、自治、自利能力的子系统能相互“默契”地协同工作,实现共同的最终任务,需要借助协同学的“自组织”原理进行协同物流组织。因此,协同学自组织原理是我们进行协同物流管理研究的一种基本理论武器。

  二、协同物流

  协同物流指各企业通过Internet提供服务并协调所有的商务活动,以提髙利润和绩效,它创造协同环境使各企业共享信息和资源。协同物流具有网络经济的成本优势,是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它将企业控制范围扩大到供应链上所有节点企业,第一次让企业可能及时获得供应链中完全的信息,最重要的是它让企业知道产品的状态,如生产、运输以及能否按时到达等。协同物流是以Web为基础的主机软件服务,它使生产企业、零售企业、运输企业用更低的成本解决企业内外物流问题。

  夏露阐述了协同化物流模式的基本含义,通过分析得出其应用于电子商务中的比较优势,指出,完善电子商务中协同化物流的战略突破口还在于实施供应链管理,以客户服务中心思想重构物流企业,构筑专业化系统,实现协同物流产业化发展。金喜在和王大超认为,对于现代生产企业而言,物流过程的重要表现已越来越突出地反映在它的协同性上。并从物流组织的协同性、物流功能的协同性、物流手段与电子商务的协同性等几个方面分析与探讨这一问题。杨文涛论述了协同的方式、益处及障碍。

  协同物流强调竞争,可确保参与协同物流的各物流实体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运行效率:强调合作,是因为参与协同物流的各物流实体所承担的任务之间存在着各种物理上和逻辑上的相互依赖,最终任务的实现需要各物流实体的互相配合;强调协调,则是由于各物流实体在实现各自承担的物流任务的过程中,存在时间、资源、目标等各方面的约束或冲突,相互间需要进行信息交流,使得各自的物流行为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各物流实体按上述概念所组成的协同物流系统是一种开放式系统,通过“竞争-合作-协调”方式,使系统不依靠任何外来的干预,而实现系统空间-时间-功能的结构重组,获得自组织能力。

  协同物流是顺应协同商务的当代物流理念,与现代物流理念的区别在于,协同物流不仅关注物流系统成本,更关注整体商务系统的价值;不仅关注物流功能服务,更注重物流信息服务及物流信息与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信息共享与协同;不仅是物流系统简单地与生产、采购、营销系统的集成,更强调的是与企业商务系统的融合,形成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核心的商务大系统,使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四流合一;采购与营销物流不仅仅是单向的买卖与配送关系,更强调多方协作,协调与供应商及分销商的关系,考虑供应商与分销商的利益,做到双向、互动、公平,做到科研、计划、开发、供给与市场的高度协同,共创双贏。如图1所示。

  生产商把生产能力、生产计划、零部件需求预测与供应商的产品开发进度、推出时间、生命周期及供应品种价格调整计划等信息进行共享与协同,从而对采购物流的储存、配送等物流作业功能进行高效而经济的控制与执行:把生产能力、生产计划、成品价格与分销商的行销能力、订货预测计划、市场需求、市场价格等信息进行共享与协同,从而对成品物流的配送、库存等作业功能进行高效而经济的控制与执行。

  协同物流的解决方案主要体现在企业价值协同网络中,体现在企业协同商务平台之中,从而也是物流融入企业商务系统之中,物流系统网络与企业商务网络有机结合,完成以有物流服务为中心到以企业价值协同为中心的转变。此时每一环节的物流作业,都与企业商务系统的各环节相联系、协同。

  协同物流应是同步协同的,应能满足大规模客户化的信息、服务、商品需求的;订单与采购、配送、企业信息同步互动。以前企业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如何使运作成本更加有效,如今企业必须迅速配置或重新配置货物、服务、信息以及程序,使自己有别于其他竞争者。领先的供应链从业者不再强调以减少成本为目标的标准化供应链系统和程序,转而关注可以创造敏捷供应链战略和协同物流战略,创造双贏。

  三、协同物流管理

  1.协同物流管理概念。借助协同学自组织原理和协同物流概念,我们把协同物流管理定义为:运用协同学自组织原理,围绕协同物流任务和目标要求,通过建立“竞争-合作-协调”的协同物流自组织运行机制,从企业网络中挑选出满足协同物流要求的各个物流实体,并将它们组织成一个具有自组织能力的物流体系,协同一致地工作,共同实现统一的物流目标的一种物流管理活动。由此定义的协同物流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1)协同物流管理以协同学的自组织原理为主要理论依据,研究如何将参与协同物流的各个物流实体构造成一个具有自组织能力的协同物流系统。

  (2)由于各物流实体来自于地理上分散、组织上独立、同时有不同利益要求的企业组织,因此,协同物流系统是建立在虚拟企业组织形态之上以实现协同商务的一种物流组织与管理系统,是协同商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3)协同物流管理的研究对象是协同物流系统,并以“竞争-合作-协调”协同物流自组织运行机制为手段,使协同物流系统不需任何外界因素的干预,能自发地进行宏观结构的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这是协同物流管理区别于传统物流管理的重要特性,也是协同物流管理的重要标志。

  (4)协同物流管理通过自组织运行机制,使参与协同物流的各个物流实体协同一致地工作,以实现协同物流任务和目标。由于虚拟企业的动态性、分布性、自治性、自利性等特点,而各物流实体存在着动态变化的和难以预测的相互作用,几乎每一个物流实体都需独立、自主地作出局部决策。因此,可以运用MAS技术,通过在各决策结点上建立起对应的Agent,构造一种基于Agent的协同物流系统,更好地实现系统目标。

  (5)协同物流管理的最终任务是要建立一种使参与协同物流的各物流实体能协调一致地工作的协同物流系统,髙效、快速、敏捷地提供满足用户定制要求的解决方案。

  2.协同物流管理的实施步骤。图2为一个建立在Internet/Intranet基础上的协同物流管理实施步骤,其基本处理逻辑如下:

  (1)核心企业不断捕捉市场机会,通过市场机会确认机制,将可行的市场机会,转化为可实施的任务。所谓市场机会,是指客户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产生了对物流企业有利可图的机会。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市场机会可能来自某个较大的客户,也有可能来自于某个地区的多名中小客户企业。应通过详实的市场调查报告,仔细分析,寻找和确认适合自己的商业机会。

  (2)按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功能,对任务进行分解。

  (3)核心企业进行自身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分析,为自身优势资源分配相应任务。对其他任务,通过Internet/Intranet向企业网发布资源请求,寻找所需资源。(4)寻找物流资源,依据评价指标选择符合要求的物流资源。

  (5)与被选资源进行协商,安排任务,达成协同物流协议。将承诺承担任务的资源,列入协同物流成员清单。

  (6)判断所有任务是否被全部承诺承担,如果“No”,则返回步骤(4),如果“Yes”,则继续。

  (7)对参与协同物流的所有资源进行动态自组织协同物流组织,直至为市场提供满意的物流服务方案。

  协同物流过程由若干个物流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由核心物流企业下达指令开始触发,其余活动在满足活动间逻辑关系的前提下,由前驱动活动出发执行,活动的执行结果由后继活动在交接时进行评估。由于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区域,后继物流活动会自觉地对前驱活动进行监督,最后由客户接收时对总体的物流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价,从而形成一条跨越各活动的监督流。

  在这个监督流中,每个环节的监督情况都会通过信息系统反映给核心物流企业。核心物流企业根据这些情况,在需要时给以指导和支持,必要时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等。因协同物流企业的失误而造成的损失,也应当协议赔偿。在业务发生较大变动时,应提前和协同物流企业沟通,说明情况,以便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安排。同时,协同物流企业也可以对核心企业的运作协调、业务配合以及自身的业务环节履行情况提出建议。另一方面,也可以定期请客户对服务质量的完成情况提出建议和批评。通过这样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使得各企业共同完善物流服务,提髙服务的水平。

【物流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常规物流管理流程的论文06-30

物流仓储管理论文07-20

物流管理论文11-09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11-11

物流企业的精益物流管理思路论文07-03

物流管理论文致谢06-29

逆向物流管理之初探的论文06-30

物流管理论文致谢精选07-04

物流管理创新性分析论文07-04

物流管理现状发展分析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