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山行》优秀教学实录(通用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行》优秀教学实录,欢迎阅读与收藏。
《山行》优秀教学实录 篇1
教学要求: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书写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他停车就是因为爱这美丽的枫林!
c、师生齐读。
②引导学生角色换位体验:你就是诗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学生交流个人感受,进一步体会“坐爱”、“红于”、“晚”。
④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小组共读、师生读、两人读等。
⑥配乐齐读
3、配乐背诵
(1)描述画面。
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
指名读
(2)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3)配乐齐诵
五、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把画送给大家,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4、作业:好多同学也写得不错,拿回家给画涂上颜色,还可以把它放进你的成长记录袋里。
板书:
21.古诗三首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径(斜)
枫林(红)
白云(生处)人家
《山行》优秀教学实录 篇2
一、导入:
先请问同学们,在春夏秋冬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
生:喜欢冬天。因为冬天可以堆雪人,而且冬雪后的景色也非常美。
生: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生: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吃冰糕,穿裙子;可以戴太阳帽,可以游泳。
生:我喜欢春天,春花灿烂、万紫千红、春风和煦、景色怡人。
师:确实,一年四季各不相同,只要我们有着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就会觉得四季都是美的。但是,秋天,在多数人的眼里却是一个悲凉的忧郁的季节,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清代女诗人秋瑾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歌,但在唐代诗人杜牧的眼里,秋天却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胜景;在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毛主席的笔下,秋天更是有着“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的壮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牧的《山行》,并和毛主席的《采桑子·重阳》进行比较阅读,跟随他们去欣赏秋天的美景,去感受赏秋的情怀。(板书:山行 杜牧)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需要达到哪些要求哪?请看大屏幕:
找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二、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二)过程与方法:以比较、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秋天,发现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初读古诗
下面,我们来听这首诗的录音朗读。(屏显画面)
同学们跟录音读。
自由朗读。
四、理解诗意。
师:下面同学们结合注释,试着理解诗意,有不懂的地方,同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学生看注释,交流。
师:《山行》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枫叶红的季节应是深秋
生:从“霜”字也可看出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还有“寒”字也点明是深秋季节。
师:那么,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除了写霜叶外,还写了哪些景物?(板书: 霜叶)
生:还写了、石径、云、人家。(板书:景: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师:文章怎么写“山、石径”的?
生:
师:由“远上寒山石径斜”,你能想到山势怎么样的?
生:高而缓。
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生:“远”、“斜”。
师:“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写出了山势的缓。“远”和 “斜”这两个字也是互相照应,又写出山高。另外写山势缓、坡度不大,从后文也能看出?你找到了吗?
生:“停车”。坡度不大,可以乘车游山。
师:写“云”、写“人家”是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用了一个“生”字,有一种版本印成了“白云深处有人家”。你觉得“生处”与“深处”用哪一个更好?说说理由。同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一下。
生:“生处”比“深处”更好,因为“生处”不仅有“深处”的意思,而且“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师:“深”是形容词,“生”是一个动词,“生”字把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给表现得栩栩如生。这位同学在回答的时候运用了联想,他由“云”、由“生”想到了白云飘浮的种种动态。“丰富的联想”对学习诗歌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同学们也运用联想,从“有人家”三字会想到什么?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你能不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生:想到小屋,傍晚时分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一家人正忙着做晚饭。(两三位同学说)
师:古人说:“诗中有画”,从我们这几位同学生动形象的描绘中,我仿佛从“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诗中看到了一幅“山林人家晚炊图”,感到了深山中也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但最令诗人动心的还不是“石径”、不是“人家”,那么晚了,诗人停车驻足,诗中说,这全是因为——
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经霜的枫树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经霜的枫叶图。(多媒体展示一组枫叶图)
师(解说):枫叶流丹,层林如染。傍晚了,诗人还停车驻足,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的,胜于春花的枫叶。
古人写枫叶的名句很多,如:“红树青山好放船”——吴伟业;(屏显)
师:这里有青山、有红枫、有流水,诗人坐在船上欣赏自然之景。
“林间暖酒烧红叶”——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屏显)。
师:浪漫的诗人在枫林间温上一壶酒,枫叶像被火燃烧一样火红。
师:这两句诗既写了枫叶,又写了人的活动。但这些诗句与杜牧的诗相比,惟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专写秋天枫树色彩的艳丽,说它胜于春花,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的山林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感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那么,作者借这样的景,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哪?
生: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师:下面同学们结合对全诗的理解与感悟再来诵读这首诗。要想读好一首诗,除了要注意诗的节奏,也就是停顿、语速的快慢外,还要注意理解诗的内涵,理解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感情。我们常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要读好诗,你还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把自己当作诗人,把这首诗当成你自己的。同学们自由朗读。
师:我看很多同学都能背过去了。谁能给大家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生背。
师:再找一同学背。
师:我们一齐来背。
师:同学们背得既快又好。《山行》这首诗作者抓住了山、石径、云、人家、霜叶,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样是秋天的美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毛主席,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哪?下面我们来看比较探究中的毛主席的一首词——《采桑子·重阳》。
师:我们先来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投影)找一学生读。
师:听朗读录音。
师:自由朗读这首词。
师:结合注释试着理解词意。
老师讲析词意。
师:这首词和杜牧的《山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写了秋天的景色,赞美秋天的,都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生:都是借景抒情。
师:借的景一样吗,抒的情相同吗?
生:不同。《山行》这首诗由描写眼前的秋天的美景,来抒发一个文人士大夫对秋天的热爱之情,而《采桑子·重阳》的视野却非常开阔,描绘了经霜的万里秋色,抒发了作为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的毛主席的战斗豪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师:自己朗读这首词。
师:下面我们一齐来朗诵《采桑子·重阳》,体会这首词所抒发的革命豪情。
《山行》优秀教学实录 篇3
一、引入
秋天在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笔下是“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在清代女诗人秋瑾的笔下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歌,在唐代诗人杜牧的眼里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牧的《山行》,书写课题,齐读《山行》。
二、初读感悟
a)自由读诗,把诗读正确,达到流利。
b)指名读。
c)师生合作读学生读前四个字,老师读后三个字
老师读前四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
老师读题目和作者,学生读诗
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更要读出感觉来,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诗的感觉
生:美
生:快乐
师: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霜叶红于二月花)谁能用自己的理解来说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生: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师:那个字是比的意思?
生:于
师:你是怎么知道“于”是比的意思呢?
生:从课后的注释里。
师:根据诗后的注释来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三、熟读成诵,想象意境
师:那是怎样的枫叶?
生:红艳艳的枫叶
生:象火一样的红的枫叶
师:诗人是在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看到这如火的.枫叶的?
生:秋天
生:傍晚
师:你从哪里知道是傍晚?
生: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晚”字就是傍晚的意思。
师:一个深秋的傍晚,诗人看到了哪些景?
生: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师:闭上你的眼睛,(师配乐朗诵)
你的眼前看到了怎样的山?怎样的路?
生:高高的山
生:弯弯的小路
师:这是一个深秋的傍晚,“我”走在一条由小石子铺成的小路上,小路弯弯曲曲一直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小路的尽头是连着天的白云,此时,这样的景让我们感到了什么?
生:像仙境,很美
生:静
师:在这寂静的山林中,我抬头看见了白云深处的
生:人家
师:有人家就有
生:炊烟
生:犬吠
生:小孩的嬉戏……
〔板书:白云深处有人家〕在你们的《必背古诗》中“白云生处的”“生”就是“深”,请想一想,这两个sheng有什么区别?在这里用哪能个好呢?深与浅相对,生与死相对
生:从“生”我们看到了活力与生机(掌声)
师:这一静一动,让你感到了什么?
生:就像一池静静的湖水起了涟漪,美极了!
师:当“我”的目光由远及近时,“我”情不自禁的停下了马车,屏住了呼吸,陶醉了,是什么吸引了“我”?
生:枫林
师:这里的坐怎样解释?
生:因为
师:我惊奇地发现在夕阳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我看到这里,不禁念到:停车坐爱枫林晚,
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我看到这满山云锦,如烁彩霞,不禁念到:停车坐爱枫林晚,
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我看到这比二月的花还红还艳丽的红叶,不禁念到:停车坐爱枫林晚,
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我”看到的仅仅是如火的红叶吗?在秋风瑟瑟中,“我”看到的是满目凄凉吗?
《山行》优秀教学实录 篇4
教学内容:
4课《山行》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诵和背诵古诗
2、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诗的意思
3、学习诗人写景、抒情的手法
4、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教育同学们应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过程和方法:
通过反复朗诵使学生融入情境,在赏析景物中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感受诗中美的意境,体会诗人热爱秋景,乐观面对人生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欣赏诗中描绘的秋色,学习诗人写景、抒情的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识文意:
(一) 儿歌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国的古诗不仅能通过读、画来表现,还可以通过唱来展示。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首由古诗编成的儿歌,一边听一边想:这首古诗叫什么名字?你从课本或者其他地方读到过这首诗吗?
播放儿歌《山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这首古诗《山行》,全班齐读一遍课题。
(二)揭示课题,认识作者,了解文意
(1)通过理解诗题,初步了解全诗内容:同学们应该已经预习过这首古诗了,那题目“山行”是什么意思?谁在山路间行走?
(2)师生交流诗人情况:现在,有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杜牧? (杜牧生平:(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被后人成为“小杜”,以区别杜甫,他和同时期的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二、新授
(一)读顺古诗,理解字词, 解决疑难
(1)自由朗读,先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这首古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注意节奏。
(2)指名朗读,强调难点: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教师根据该学生的朗读,指导全班同学注意诗中易读错的字词。
重难点字词:“斜”字,在这首诗中读xia,而不是读xie。因为古诗讲究韵律,诗句中末尾一个字韵脚相同,读起来就朗朗上口。在这首诗中,为了让“斜”与“家”、“花”押韵,所以读xia。
(3)全班齐读:大家一起把这首古诗读一遍。
默读古诗,划出难解字词: 现在,请同学们再小声地默读几遍这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把你不理解的字词用波浪线标出来。
(4) 全班交流,解决疑难字词,了解诗文内容
重难点字词:寒山、石径、斜、生处、坐、爱、晚、霜叶、于从“寒,霜”推断出诗文写的是深秋景色,从“白云”、“晚”推断出诗文分别写了白天与傍晚的景色,
(二)创设情境,串联诗意,融入意境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把这首诗中难以理解的字词都弄清楚了。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注释和自己的理解,自己串联这首诗的意思。
(1)指名描绘情境:哪位同学能把这首诗描绘的场面口述出来?
(2)融入情境,感受美景:其他同学请闭上眼睛,在轻柔的《高山流水》音乐声中,仔细感受他说描绘的景色。
(3)带着对美的感受朗诵全诗:同学们,他刚才描绘的秋景图美不美啊?让我们带着对这种美景的感受齐读一遍古诗。
(三)品读古诗,赏析景物,体会情感
老师从大家的朗诵中,体会到了你们对这首诗描绘的美景的感受。那么,在这幅秋景图中究竟有那些景物呢?诗人是从那些方面来描写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赏析景物。
1、赏析景物,勾勒图景,体会喜爱之情
(1)找找景物: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诗人描写的景物,把它们圈出来
(2)描绘场景,探寻景物,美丽的秋景图中究竟有哪些景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是怎样描写的。
“白天,诗人乘坐马车行走在山路间,向远方望去,他看到的景色有……诗人沉醉在美丽的景色中,边走边看,直到傍晚。在傍晚,他又停车观赏,这时他看到的景色有……”
在所有的景物中,诗人写白云用了一个“生”字。“生”是出现生成的意思,表现了白云的.升腾缭绕,说明白云是静的还是动的?其他景物是静还是动?
(3)师生交流,串联景物,揭示诗人对深秋美景的喜爱之情
在这幅秋景图中,有白天的……有傍晚的……有远处的……有近处的……有动态的……有静态的……这所有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一副秋景图?看到这样一幅……的秋景图,诗人会有怎样的情感?
正是这样一种……的情感,使他认真的观察眼前美景,用诗歌从……六个方面描绘出了这幅深秋美景图,从而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4)带着喜爱之情朗诵全诗: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美丽秋景的喜爱之情,再有感情地朗诵这篇古诗。
2、深度品读,对比感悟,理解霜叶寓意
听完大家的朗诵,我感觉深秋的景色真美,诗人已经完全沉醉其中。那么,在读完全诗以后,你们觉得,诗人最喜欢的是哪些景物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1)齐读3、4句诗,思考:美丽的景物这么多,为什么他独独最爱枫林霜叶?你认为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让诗人如此喜爱?
(2)对比“霜叶”与“二月花”,体会寓意
a.气候与环境对比:“霜叶”是深秋时的枫叶,二月花是春天的鲜花。从气候来看,深秋的气温是……春天的气温是……,从当时的环境来看,深秋的动植物……春天的动植物……这说明,枫林霜叶的生存环境比二月花要……
b.提问引出枫叶品质:可是,为什么被霜打过的,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霜叶比温暖的春天中盛开的花还要红艳?这说明霜叶具有怎
《山行》优秀教学实录 篇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山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诗的意思,图文结合体会诗的意思和意境,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图文结合体会诗的意思和意境。
三、教具:
挂图、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提问: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对,秋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了。“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橙黄橘绿时” 指的就是绚烂的秋天。
你觉得秋天什么最美?
揭题:有一位诗人,他也喜欢秋天的景物,他写了一首描写秋天景物的诗《山行》(板课题:山行),这位诗人就是杜牧。杜牧,唐朝著名诗人,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杜牧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许多诗篇。有一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诵千古。这首诗就是《山行》。
2、初读感知
(1)“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什么呢?
翻开课本到十四页,自由朗读《山行》,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学生自由朗读约5分钟)
(2)指名朗读,请两位同学朗读。
(3)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3、精读感悟
(1)诗中有哪些景物?
板书: 寒山、石径
白云、人家
枫林晚、霜叶红
请同学们欣赏挂图,看看图中有没有这些景物。
(2)现在让我们跟随诗人去欣赏这些美景 (用小黑板出示古诗)
①(结合挂图)诗人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他首先看到了什么?(寒山、石径) 为什么诗人说这座山是“寒山”呢?
若学生不能理解,则引导:深秋时节,天气渐凉,山上草木枯黄,阵阵秋风向诗人吹来,诗人会有何种感受?
石径就是石头小路。
“远上寒山石径斜”,诗意:山间的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②诗人抬头看,又看到了什么?“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句诗中,有没有你们不理解的词语?请同学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 看图,有白云的地方是什么样子? (虚无缥缈,就先人间仙境)
人家又在什么地方?
在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③诗人这时突然叫道:“停车。”这是为什么呢?“停车坐爱枫林晚”
同学们现在都是坐着上课的.,但是这里的“坐”和我们平常理解的不一样,这里的“坐”是“因为”的意思,因为它比较特殊,所以同学们像这样,用笔在书上记一记。
④这样的景色太美了,诗人太喜欢这景色了,以至于发出一句感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
诗人为什么说“霜叶”啊?引导:这首诗描写的是深秋的景物。被秋霜打过的枫叶就是“霜叶”。
二月花就是春天的鲜花,请同学们有一个词语来形容二月花。如学生无法回答,我会提示:老师会用漂亮来形容二月花,也会用五彩缤纷来形容二月花。
二月花是如此的美丽,但是诗人却说“霜叶红于二月花”,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花还要红艳,诗人将霜叶与二月花作比较,可见霜叶是有多美啊,诗人是多么的热爱这景色啊!同学们带着喜爱的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诗。
4、现在你们就是作者,用你的话向我们介绍这些美景。指名回答。
游戏:老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
老实说诗句,学生说诗意。
5、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带着赞美、热爱的语气朗读,再次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这些美景。
五、作业:
钢笔描红
《山行》优秀教学实录 篇6
【教材简析】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作者主要以秋天为主题、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了解、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诗人笔下的深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重点、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设计思路】
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学习情境、本首诗优美生动、可以在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蕴涵、利用直观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就不至于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香山枫叶的录像)
师:你们感觉这怎么样 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 让诗人看到了——(生:作一首非常有诗意的诗。)
师: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这首诗。
2、板书: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 引导学生自读。
3、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 (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 (学生各抒己见。)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
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二、品读古诗、领悟意境
1、明确目的、交给方法
师:小朋友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但仅仅会读还是不够的、还要能理解古诗的意思、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呢 你们都知道哪些好办法呀 (学生自由说)
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方法同位合作学习这首诗。
学习要求:
(1)读一读这首诗。
(2)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3)在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互相讨论、再和同伴说一说诗的意思。
2、再读古诗、品读诗句
(1)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 (板书)从这些景物中、你们知道诗人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2)解读感悟诗句。(出示课件)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谁来读第一句 通过自学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还有哪些是你不明白的
相机点拨: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斜:作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生、生出、存在。指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②说一说第一句的意思 这些景物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③谁来读一读 (个别读、齐读)
过渡: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映入我们眼帘的首先是这么一幅宁静、悠远的景象、诗人坐在马车上、忽然叫道:"停!停!停!"这是因为什么呢 他看到什么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欣赏枫林、感悟诗境。(出示枫林图)
师:同学们、这些枫叶美吗 在你的眼中这些枫叶又像什么呢
生:红叶像天边的火烧云那样鲜艳、那样壮观。
生:红叶像喝醉了酒似的姑娘、多么娇艳。
……
②师:在作者的眼里、这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还要美。谁来说说、春天的花是怎样的
生:争奇斗艳。
生:五彩缤纷。
生:生机勃勃。
……
③漫山遍野的枫叶为什么红于二月花呢 诗人用"二月花"与"枫叶"进行比较这样写好在哪儿
师生共同讨论: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觉到了山林热烈、生机勃勃的景象。枫叶不畏霜寒、经霜后更加明艳动人。
④还从哪也可看出诗人非常喜爱枫叶
生:从"停车坐爱枫林晚"也能看出。诗人为了停下来欣赏艳丽的红叶、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相机理解"坐"。)
⑤同学们、诗人喜爱枫林仅仅是因为枫林很美吗 感受枫叶不怕霜冻、越冷越红的精神气质。
⑥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傍晚的枫林美得像一幅画、连站在林中的诗人也成了画的一部分、他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慨、谁来读一读第二句
(3)诗人和你们一样、被这美丽的秋景给迷住了、被这美丽、和谐的大自然迷住了、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读这首诗。
三、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1、想象画面、整体感知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不仅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还读得很有感情。那么、谁能看着画面、边想象边用自己的话再来描绘这深秋的山林景色 (生看着画面说)
2、配乐背诵
(1)指名看画面背诵诗
(2)配乐齐诵
四、为画题诗、指导默写
1、(深秋山林图的练习纸)请你在画上题上这首诗、为画更增一份美。
2、学生默写、老师指导。
3、展示作品、点评。
五、总结学法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正确流利地读古诗、看图片想象画面、理解诗意、学完以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运用这样的方法多读、多背古诗。
六、识字、写字
1、径、霜: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看田字格、同桌记一记。
2、指导写"霜":说说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
【作业设计】
1、回家给画涂上颜色、放进你成长记录袋里。
2、收集两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寒山 石径
山 行 白云 人家
(喜爱 赞美) 枫林 霜叶
《山行》优秀教学实录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山行》。
2.学会古诗《山行》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古诗《山行》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用具:
小黑板,音乐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1.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3.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径”“飘”
2.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3.指名读课文。
4.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1.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2.为什么称为“寒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5.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山行》优秀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山行教学设计12-23
《山行》教学设计04-28
《山行》课后教学反思07-01
山行教学设计15篇01-10
山行教学设计(15篇)01-10
《山行》教学设计15篇04-28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04-12
望天门山的教学实录(通用17篇)03-23
《山行》课后反思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