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教学中多媒体发挥的作用
数学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要使课堂教学优化、高效,真正使每个学生能主动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和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随着教师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已不能满足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先进的教学思想和落后的教学手段的矛盾更加突出,需待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媒体进入学校以后,以发挥计算机媒体的“特殊能力”。
一.动态演示,建立表象
表象是头脑中所保持的关于客观事物的印迹所表现出来的形象,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细胞”,表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一般来说,运动着的学习材料较之静止的学习材料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而计算机恰恰在这一方面做的非常出色,它能把一些比较抽象的东西,通过演示,变得容易理解。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如下几种动态的演示:(1)描:分别描出不同颜色的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2)闪:将平行四边形闪动两下;(3)移:把平行四边形移出,使之一边长与长方形的长重合;(4)剪:从底边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另一端,使之与长方形完全重合。这样在演示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转化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又如在一年级教学“数数”时,我作了如下的设计:①在大屏幕上逐一摆出9根小棒,让学生从1数到9,然后电脑提问:“9再加上1是多少?”使学生在观看演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数到10。②电脑接着又把10根小棒作成一捆的动作展现出来,这样,学生一捆一捆地数,从而数到了一百。
二.隐去实物,抽取本质
人的思维总是从形象的到抽象的。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
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利用图片、实物等,借助直观形象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尤其是几何知识的教学(如面积的认识、圆的认识),更需要多媒体进行辅助,使抽象枯燥的概念变得生动,变得有活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往往都会先出示一本书,指出这是书的表面,指着黑板说这是黑板的表面,从而概括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这时候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只有当老师从书的表面,黑板的表面,桌子的表面,等等不同的实物中,隐去实特,突出表面,这样就除去了非本质的东西,抽取了本质的东西,而留下了共同的特征。然后可以通过移动,比较大小,从而得出面积概念。
三.提供直观的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认识活动一般都是从低级到高级,从感性到理性的。但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般都是前人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的间接经验,它又是感性的,在教学过程中,解决这种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践和理论间矛盾,利用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象等信息集中于一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获得极为丰富的、生动的感性知识。
四、随机出现,因材施教
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我们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如何运用好多媒体,实施因材施教呢?如何让每个学生从自己的数学实际出发,进行独立自由的思考,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教学课件往往不满足这一点,这也是我们课件制作的一个误区,我们的课件是一种演示型的课件,教师统治了学生的思维方向,如果一有学生走错方向,教师的课件也不能随机应变,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解决的问题应该是设计出一种交互性的课件,一部分是专门为教师上课之用,另一部分的内容则应该是学生自学,自己质疑问题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生而产生不同的题目,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解答,而产生相应的题目。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各种“特殊功能”,来辅助我们的课堂教学。但是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不讲形式主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我们计算机教学的真正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