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奶奶的白发教学实录
《奶奶的白发》是苏教版第二册的一篇文章,浅显的文字中蕴涵了一个深刻的主题:教会孩子孝敬老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娇生惯养。他们自我意识强烈,主体性强,但在成人的过分关怀下缺乏必要的责任感,抛弃现实不重视传统的现象比比皆是。从小加强孩子孝敬父母的教育,是这篇课文承载的一个重要任务。如何把这个道”通过课文的学习,深入学生的内心,拨动学生的心弦,河南省实验小学的刘程媛老师,以学生对课题的质疑为起点,通过品析重点词句为双翼,在读书思考中实实在在的体验到孝敬老人的过程,受到一次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下面是这一课的实录:
一围绕课题质疑,触摸文本
师:同学们看了课题,最想知道什么?
生:奶奶的白发是什么样的?
生:奶奶的白发为什么会变白?
师:这个问题提的真好,老师在题目的后面加上一个问号。
生:奶奶的白发为什么会是白的哪?
生:奶奶的白发还会变黑吗?
师:孩子们真会提问题,奶奶的满头的白发还会变黑吗?我们在题目后面再加上一个问号。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对于没有读过课文的学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愿望,了解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教学,已经超越了质疑问难本身的含义,寻求的是文本的视野与学生阅读视野的最佳结合点。学生提的两个问题,也是文本想要学生理解,文本的呼吁变成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联系生活,体验情感
师:孩子们我们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奶奶的白发是什么样的?能不能找出一个词来形容?(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找,在书上画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奶奶白发的词语)
师:孩子们读书真认真,奶奶的白发是什么样的?
生:奶奶的白发是雪白雪白的。
师:孩子们雪白雪白是什么样的?
生:雪白雪白是比雪还白。
生:雪白雪白是很白很白。
生:雪白雪白是比墙还白。
生:雪白雪白是很白很白。
师:啊,雪白雪白是很白。我们一起读这个词好吗?
(学生朗读)
师:课文中的小朋友是带着什么语气问奶奶的?
生:好奇的语气。
师:好奇的语气是什么语气?好奇什么意思?
生:好奇的语气就是奇怪的语气。
生:好奇的语气就是奇怪的语气。
师:我们一起用好奇的语气读。(齐读)
师:同学们把好奇的语气读出来了。
(教师先让学生理解雪白雪白的字面意思,这是工具性的理解。但是课文中的语言,大多都是浸润了作者的情感,是作者情感的投射,如果只是让学生理解字面的意思,学生只能停留在语音语义层,无法进入语言背后的言意象,更谈不上理解语言背后的思想意义了。如果按此进行分析,雪白雪白的理解是不是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哪。这个词的理解,我觉得应该练习当时课文的插图,与孩子说话时的心情去分析。即使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了好奇的意思,但这种理解缺乏文本的支持,失去了应有的根基)
师(指黑板上学生提的第一个问题:奶奶的头发为什么会变白?)孩子们,奶奶的头发为什么会变白?读一读第二节。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奶奶的白发是怎么来得?
生:我让奶奶操心了。
生:奶奶每天早上催我起床。
师:奶奶每天早上催你起床,这也是操心。
生:奶奶每天给我做饭,让她操心了
……
师:除了吃饭之外奶奶还操什么心?光为我操心吗?
生:奶奶刷锅洗碗。
师:奶奶还操谁的心?
生:奶奶还操儿子的心。
师:我们一起读第二节的第一句。
师:奶奶操爸爸什么心?
生:爸爸调皮,爱抽烟。
生:爸爸上班时不吃饭。
生:爸爸不愿意上班,天天让奶奶操心,惹奶奶生气
……
师:爸爸小时候让奶奶操心,长大了还让奶奶操心,现在又要操孙子的心。所以奶奶的白发变成雪白雪白的了。
奶奶的白发怎么变白的懂了吗?
师:我为什么低下了头不吭声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不高兴。
师:为什么?
生:我让奶奶操心了。
生:我心了难受,奶奶为我操了那么多的心,我却没有一点感觉,觉得她是应该做的。
师:多么懂事的孩子。我们一起读这一句。(齐读)
(这一部分的教学联系了学生身边的生活,似生活场景的再现,学生在不断的联系自我中突然发现了奶奶每天为自己做出很多的牺牲,自己却没有发现。这是课文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产生融合,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实现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但是这一段学生读的太少,此时美好的情感只能停留在学生的思想中,没有融为学生的情感记忆,化入学生的精神与身体里。)
三倡导争议,深化理解
师:孩子们,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奶奶的白发还会变黑吗?
生:不能了。
师:为什么?
生:奶奶永远有操不完的心,不能变黑了。
生:奶奶的白发能变黑?
师:有分歧了,你们同意谁的意见?
生:我同意变黑,不让奶奶操心,奶奶的白发就能一根一根的变黑。
生:奶奶的白发不可能变黑,她的孙子还会有孙子,孙子的孙子还会有孙子,还会让奶奶操心。(全场大笑)
师:孩子们,你们看到奶奶的年级了吗?
生:孙子的孙子还让奶奶操心,那时奶奶早已不在了。
师:奶奶的年级大了,头发不会变黑了,只是自然规律,你们认为哪?
生:老师奶奶的头发永远不会便黑,时间不能倒流,奶奶不可能像年轻时那样了。
师:明白了,如果不让奶奶操心,奶奶的头发也不会变黑,但是我们(欲言又止)
生:(大声说)我们可以让奶奶高兴。
生:让奶奶每天都快乐,奶奶就会变得年轻,显得更加健康。
师:我们虽然不能让奶奶的头发变黑,但我们可以使奶奶高兴快乐,心情好,经常保持愉悦的心情。
(作为成人我们肯定会认为奶奶的头发怎么会变黑哪,但是在孩子眼中就不一样了,他们从自己的认识出发有的孩子认为奶奶的头发会变黑。这个答案看似好笑,其实是孩子童贞的表现,对奶奶的爱化为自己的情感需要的表现。这位老师可贵的是没有马上给孩子一个准确的答案,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在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只是让学生的思维发散,而是尊重了文本的内在结构和预先给学生的潜在思维,引导学生认识奶奶的白发是自然现象。看似生成但是教师预先预先的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要做了一个懂事的孩子,给奶奶带来快乐的孩子。这可能就是预设中的一次生成,是教师对教材独特理解的表现。)
师:孩子们,我来扮演奶奶,你们如何让奶奶高兴哪?
生:不让奶奶操心,不让奶奶做家务,不让奶奶早上给我热牛奶。
生:学习好,让奶奶高兴。
师: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两句话。(齐读)
师:奶奶听到我的话,有什么表现?
生:抚摸了我的头。
师:抚摸师怎么样的摸?
生:轻轻的摸我的头。
师:是疼爱的摸我的头。我们再读这一句。
师:奶奶为什么会笑了?
生:孙子这么懂事,奶奶当然笑了。
生:孙子能作力所能及的事了。(学生轮换读这一句)
师:第二个问题奶奶的白发还会变黑吗,懂了吗?
(学生通过读书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越来越感受到自己对奶奶的爱,奶奶对自己的关心。学生在读书思考的过程中,历练了自己的情感。教师采用的朗读方式过于单一,有时不能体现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无法通过个性化的声音表现学生与奶奶之间和谐安详的氛围,浓浓的亲情。)
四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挑战性的作业,是想办法逗长辈笑,我觉得非常难。(学生嚷着说,不难不难,跃跃欲试)
师:老师扮演长辈,我们来演一演,看能不能逗我笑。(表扬开始,教师扮演奶奶)
师:饭菜都做好了,腰酸背疼,腿抽筋。好孙女放学了,来,奶奶给你倒水。
生:不用了,奶奶我来帮你倒。
师:你一定饿坏了吧,奶奶帮你盛饭。
生(连忙抢过饭碗)我来帮你盛,您坐下。我还要帮您拿凳子,拿筷子。
师:真懂事,我刷碗去了。
生:我来帮你刷碗。
师:干了一天活,累死了,腰都酸了。
生(赶忙跑过来)我来帮您捶背。
师:好孩子,今天为什么这么懂事?
生:因为今天学了《奶奶的白发》这篇课文,奶奶的白发为我操心都变白了。
师:奶奶的头发变黑是自然现象,这是自然规律。
生:(赶忙说)奶奶只要您天天心情好,天天高兴,头发就会变黑了。
师(问台下的学生)孩子们,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齐说)好孩子,懂事的孩子。
师:奶奶为由你这个孙子感到高兴(说着说着,笑了起来)
(在另一班上这一课时,有一个孩子与教师一起表演时,奶奶为她做什么事都是心安理的。台下的同学纷纷指责他没有完成作业,这个孩子都快哭了。这说明有的孩子并没有理解文本的作者赋予读者的思想,他的学习还只是停留在表层次的阅读上,没有认识和理解文本,文本的视野没有同化这个孩子。这种理解上的差异,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基本动力,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
【奶奶的白发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奶奶白发》教学设计08-03
《奶奶的白发》教学设计05-09
课文《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07-04
《奶奶的白发》教学案例07-03
语文教学实录之白发的期盼07-02
《白发的期盼》教师教学实录07-01
语文课文《奶奶的白发》教学反思07-04
《奶奶的白发》的教材解读07-03
奶奶的白发作文02-10
奶奶的白发评课稿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