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实录

时间:2022-06-29 06:47:56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实录

  (1)导入教学内容,初步感知物体形状。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实录

  师:今天老师从家里面找来了好多的东西(出示一个箱子)。我已经把它们装在了箱子里,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想!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依次出示实物,由学生来说一说物体的名称,然后摆放在讲台上。)

  生:(依次回答)茶叶罐、火柴盒、篮球、没削过的铅笔1支、玻璃球、书、磁带盒、可乐罐、皮鞋箱子、魔方、象棋、21金维他的盒子、弹力球、葡萄糖酸钙的盒子。

  师:这么多的物品,请你仔细的观察一下,它们长得怎么样?自己轻轻地说一说。然后由四人小组的组长负责交流一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相同的,可以放在一起。要给出你们一组的意见来。

  (每人思考后,全班分6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请第1学习小组的小朋友上来,把这些物体按照它们的形状不同分开放一放。其他小组要注意看,有什么不同的意见要及时地提出来。

  (第1小组操作:把茶叶罐、可乐罐放在了一起;把火柴盒、魔方、书、、21金维它的盒子、葡萄糖酸钙的盒子、皮鞋箱子放在了一起;把篮球、玻璃球、弹力球放在了一起。这时,那个象棋、铅笔、磁带盒没动。)

  师:赶快来帮帮忙!把这三样东西放放好。

  (这时,学习3组的组长上来了,她是这样操作的:把铅笔放在了茶叶罐的这一组;把磁带盒放在了火柴盒的这一组。可是那个象棋还是没有动。)

  师:(指着这个象棋问)你瞧,这个象棋多孤独呀!难道它没有形状相同的好朋友吗?

  (学生又来注意这个象棋。这时学习1组的一位小朋友把它拿到了篮球的这一组。)

  师:你们有意见吗?都认为这个象棋和篮球它们是好朋友吗?

  (有的学生说:是的。有的学生没什么反应,可能是心里没什么把握。)

  师:(在得到这些反馈后,我也不表态)那我们就暂时让象棋和球在一起吧!

  师:(环顾教室一周)你们对上面的分法还有意见吗?

  (有的说:没有了。有的还是没反应。)

  师:那好,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要讨论一下这些物体的形状和特征。和老师一起来探究一下,描述一下这些物体分别是什么样的。(板书:物体的形状)

  (学习1组的小朋友回到座位上。)

  (2)探究新知。

  师:请大家再来想一想,你们为什么这样分,每一组的物体有什么特征。你能用自己的话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吗?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个别组的讨论。)

  师:老师最喜欢听小朋友发表意见了!谁愿意先来汇报一下。

  生1:我发现这一组是长长的、方方的,跟我带来的盒子是一样的。

  生2:我看到了有的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3:有的面是正方形的也有。

  师:你们都说得非常好!还能不能说说其它几组呢?

  生4:那一组两头是圆圆的、直直的,像圆圆的棍子。

  生5:这些球圆圆的,而且刚才在分的时候放不稳,会滚过去的。

  师:真是说得太好了!现在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象棋吧!(教师把象棋举起来)请大家观察一下它的上下两个面是什么形状的?(教师有意识地摸一摸。)

  生:圆圆的。

  师:对。再来看看这两个面的大小一样吗?

  生:一样的。

  师:那你们看它是不是也是圆圆的、直直的,而且还会滚。(教师随手进行演示。)

  生:噢!

  (有几个小朋友已经着急地说:错了,错了。应该把象棋放在茶叶罐的这一组。)

  师:经过进一步的观察,大家又有了新的发现。这个象棋的形状其实和这些罐子的形状是一样的,只不过它没有那么高。大家一开始把它给忽略了。

  师:我们再来看火柴盒子这一组,虽然它们都像你们所说的长长的,方方的,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些物体当中有一个物体是与众不同,最特别的,大家赶快来找一找。

  (生观察讨论)

  师:有结果了吗?谁已经发现了?

  生1:皮鞋箱子。

  生2:魔方。

  师:现在有两种意见 ,那你们说说自己的理由吧!

  生1:因为皮鞋箱子很大。

  生2:因为魔方它好像是四四方方的,我看到了它的面是正方形。

  师:好,大家来看这个皮鞋箱子的几个面。(教师指着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

  师:那21金维他盒子的这些面(教师依次转动盒子,把各个面向学生展示一下,让他们看看。)

  生:2个是正方形的,4个是长方形的。

  师:其它的几个物体的面呢?

  (生七嘴八舌的说:长方形的。)

  师:那这个魔方呢?你们看的确所有的面都是四四方方的,而且都一样大。现在你们认为哪一种意见是正确的呢?

  生:(异口同声)魔方。

  (教师把魔方另外放好。)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真棒!接下来老师希望小朋友做得更棒!

  (教师指着这不同的四组,分别来揭示图形的名称。)

  师:我们把这些形状是长长的、方方的物体给起个名字叫长方体。你们也可以来试一试。看看和老师取得一样吗?

  (生在下面试着说了几个:圆体、皮球、球体、方体。教师把各种图形的图片在黑板上贴出来。并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一遍。)

  师: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们的形状,你能记住它们吗?

  (生闭上眼睛,教师依次报出图形的名称。)

  师:你记住了吗?下面老师要来考考你。请大家听口令在学具盒里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师报图形名称,学生找到相应的图形模型并举起来。)

  师:小朋友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只有你勤动手,勤动脑,就能发现好多新的知识。请你们把手中的学具推一推、滚一滚、看看你会发现什么?最后搭一搭,看哪一组搭得最棒!

  (在不断地操作、交流中得出:长方体、正方体不会滚,只能推动它。球和圆柱会滚。)

  师:大家可以走动一下,去看看别的小组都搭了些什么?互相学习一下。

  (有搭了高楼的,椅子的,路灯的,塔的,船的······)

  师:大家干得很棒!要继续努力呀!下面请各学习小组把从家里带来的物品拿出来任意地摆放在桌子上。蒙上一个小朋友的眼睛让他摸一摸,看他能摸对你们所说形状的物体吗?然后你们把这些物体按形状分一分,等一下老师会来检查你们的学习成果的。

  (生操作,教师巡视。对各小组出现的情况给予及时的评议。)

  (3)巩固练习。(略)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与已往“填鸭式”的教学相比,我认为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这节课中,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增长了一定的本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1、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选取合适的探究内容。

  《标准》指出“空间和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化,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一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个内容,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的。而立体图形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可以看到,接触到,所以在学习之前学生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他们的身边去寻找学习的材料,所选的材料尽量是大多数学生所熟悉的物体,所喜欢的物体,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和描述。同时也体现了《标准》中所指的“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一个个的学习机会。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能始终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就比较放得开,就敢于描述,敢于动手,敢于交流,参与探究的积极性更高了。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采用了儿童化的语言,鼓励性的语句,交流的目光与学生拉近距离。在教学中我能面向全体,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体验、探索放在首位。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的学习机会,如:说一说、分一分、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摸一摸。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探索新知,去合作交流,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从而获得新知。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照顾到班上所有的学生。在一节课中争取让班上每一位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动手的机会,给他们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判断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等。体现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练习设计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在练习巩固中,我让学生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来列举生活中又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让他们用以学的知识来描述自己所处的生活空间。另外,我还设计了一个课外调查作业:当一个小小侦察兵。回家去侦察一下自己家中的物体形状是怎么样的?并请父母帮忙把你所发现的相同的物体作为一组记录下来,第二天带到学校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学习的成果。通过我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体验成功的喜悦。也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让所学得知识服务于生活。”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07-02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05-02

人教版《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07-04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8篇05-24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8篇)05-24

《立体图形复习》教学设计05-10

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认识》教学实录范文07-04

《比的认识》教学实录07-01

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07-01

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教学实录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