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感随笔
不知在什么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则小故事,内容大概是:一个年轻人偶然捡到一页纸,他看了一眼,发现写的很有趣,把这页看完之后还想知道结局怎么样了,就费尽周折找到了这本书,痴迷的一口气把它读完了。从此,年轻人不仅被小说迷上了,人生轨迹也发生了难以想像的变化,他后来成为有名的小说家。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个年轻人就是马克·吐温。
我曾经读过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比较喜欢他幽默的文风,看了这则故事后就到新华书店买了《马克·吐温自传》。看了《马克·吐温自传》后,我多多少少有点失望,在这本《马克·吐温自传》里,并没有提及我感兴趣的那部分内容。
《马克·吐温自传》是作者要求自己死后才能出版的,可见这本自传的真实性是无可非议的。
我看书有个不好的毛病,对于不感兴趣的章节有点像完成任务,很多时候要强迫自己往下看,看了大半后才会真正的激发兴趣,越看越想看,加快速度看完。这本书也不例外。
读《马克·吐温自传》的前半部分,我的脑子像搅了浆糊一样。这篇传记既没有像《林肯》那样按时间顺序写,也没有按成长历程写,我怀疑是不是马克·吐温先生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它没有小说的华丽,章节读起来颇为吃力,我偶尔有放弃读下去或跳过此节的念头,最后还是坚持读完了。当然,就像我前面说的,读到一大半的时候,我一下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两天晚上没有照常出去散步,迫不及待的读完了它,而此书前面的章节我花了二十天时间,还读的心不甘情不愿的。
有些书只读一遍的话,你永远无法了解它的精髓所在。
《马克·吐温自传》值得去多读几遍,文中有很多箴言妙语,让人禁不住沉思良久。比如: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无论你得到什么,总得付出代价。往往你付出的,比你得到的要多出百分之五十。如果受惠于人,付出的则必须是百分之一千。事实上,感激之情是一项债务,它在不断积累,就像是敲诈勒索,你越付得多,敲诈得越多,终于你会意识到,人家对你的好,会成为一种祸害,你但愿没有这样的事才好。”
“做生意有一定的规矩和习惯,那并不错,但是文人的名誉就是生命,经济上可以贫穷,但品德上不能贫穷。”
“荣誉不是法令所能约束得了的。”
“我决不会去说服我自己,去使用我得来的来路不明的钱。”
“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惩罚,严厉的惩罚,永久的惩罚,从来都是落在不该受惩罚的人身上。”
“我们下意识中,都有一种衡量别人的标准。如果仔细想一想,这标准其实非常简单:凡是我们自身所不具备的优秀品质,而别人具有,我们会钦佩他、羡慕他。英雄崇拜便是由此而起。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所做的,往往是我们加以认可,而因为自己做不到,感到遗憾并暗地里引以为羞的事。我们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多少可以引以为豪的东西,我们总是私底下希望自己像某某人那样。假如人人都对自己满意,天底下便没有英雄了。”
《马克·吐温自传》描写最多的是人物,而不是事件。人物有马克·吐温先生的亲人、朋友以及伤害过他的人。文中描述的出版商,狡诈的让人恨得牙痒痒,马克·吐温先生总是选择宽容的对待,不是害怕他们,而是不屑于理会他们;对于亲人和朋友,马克·吐温先生是情真意切的,有什么危难他必会助一臂之力。比如对他哥哥奥里昂,马克·吐温先生十分清楚奥里昂的弱点,知道他最终会一事无成,却一再的为满足他的心愿,给予精神上、物质上的大力支持。这恰好说明马克·吐温先生是一位宽厚、善良的男人。
马克·吐温先生的妻子充当着天使的角色,不管是马克·吐温先生还是他们的孩子们都非常爱她。她带给马克·吐温先生的是不离不弃的爱情和无比真诚的友情,他们的好姻缘在这世上并不多见,让人羡慕。另外,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我觉得也是堪称优秀父母的楷模。例如:孩子犯了错,让孩子自己说出错在哪儿,然后由孩子自己决定惩罚方法。我觉得这样挺好。
看着看着让我哭了的是下面这一段:
“他们告诉我,第一个前来哀悼的,是她那条德国狗。没有人呼喊过它,它自己走来,后腿站立,前爪搁在台架上,最后一次朝那张它最爱的脸久久的凝视着。随后它默默地走开了。就像它默默地走来时一样。它能够领会发生的事。”
我仿佛看到了这幕场景。
【读书有感随笔】相关文章:
读《培根随笔》有感05-01
读《最佳教育随笔》有感02-15
读《培根随笔》有感作文07-11
读《最佳教育随笔》有感05-22
培根随笔读书心得01-04
爱的教育读书随笔03-27
读书爱的教育随笔02-15
意林读书随笔07-07
意林读书随笔02-20
爱的教育读书随笔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