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职业当信仰美文

时间:2022-06-30 00:28:49 职业/专业/职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将职业当信仰美文

  20XX年3月10日,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周小燕先生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数千名市民排队前往吊唁。她的学生从海内外汇集上海,只是为了送恩师最后一程。谈起恩师,学生们个个泪流满面,让旁观者无不动容。

将职业当信仰美文

  周小燕无疑是个杰出的老师,在她将近70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她的学生刘捷、廖昌永、张建一、高曼华等人曾在各类国际性比赛中频频夺冠。

  周小燕出生于武汉一个工商世家,父亲热爱音乐,母亲会弹钢琴。她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18岁的她考进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声乐。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小燕被迫中断学业。她辗转来到法国,进入巴黎俄罗斯音乐学院学习,在布朗热、贝纳尔迪等名师的指导下,周小燕显露了出类拔萃的音乐才华。经过七年的磨砺,周小燕登上了巴黎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并以精湛的技艺和美妙的歌喉征服了法国观众。其后,她应邀前往捷克,参加了布拉格之春音乐会,演出获得极大成功,她被誉为“中国的夜莺”。

  1947年,已在世界乐坛享有相当声誉的周小燕选择了回国,进入上海音乐学院,从此再没有离开。

  在周小燕心中,学生的家长是否当官、是否有钱没有丝毫关系,她总是用良师的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来自四川郫县的廖昌永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童年丧父,放过牛、打过柴、捉过螃蟹。初到上海,下雨天舍得不穿新皮鞋,打着赤脚从火车站跑到学校,周小燕看着心疼,经常将他带到家里吃饭,为他补充营养。现在活跃在美国舞台的女高音李秀英,当年断了经济来源,走投无路,周小燕将她接到家里,一住就是两年。

  在教学上,周小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比如廖昌永的钢琴、乐理基础差,一开口还有浓浓的四川口音,周小燕就一句一句话地给他纠正,从不畏难。20世纪50年代,周小燕只教女高音,注重示范演唱,结果学生的声音出现模式化现象。后来,她不断总结经验,确立训练标准,因材施教,注重突出学生的艺术个性,成功地培养了一大批声部相别、个性各异的歌唱家。她对工作痴迷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90岁仍在教学,每天上午四节、下午三节,饿了就啃几片面包,谁要劝她歇一下,她就跟谁急。可是学生一走,她趴在沙发上,起都起不来。

  真正的爱不等于放纵,周小燕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一向抓得很严。学生张建一,跟周小燕去四川演出,深受观众喜欢。张建一很高兴,跟陪同人员多喝了几杯。第二天演出,嗓子沙哑了,观众没了反应。周小燕涨红了脸,没有作声。张建一一下舞台,她就吼了起来:“你这么做是自私!你没把观众放在心里!”从来没见老太太发这么大的火,张建一懵了,从此滴酒不沾。1999年,廖昌永参加国际大赛得了金奖,人也就有点踌躇满志的味道。一次,外地一个小镇请他演出,临走,周小燕问起。他随口答了句:“没事,一个小地方。”周小燕立即沉下脸:“你唱给我听听。”果然,唱得没有神采。周小燕语重心长道:“小廖,演出没有大小。对待任何演出,你都得事先想一想,你得为词曲作家负责,对上音这所学校负责,对那些买票的观众负责。”某年,一位得意门生办音乐会,整场都唱的是外国歌,只在返唱曲目中加了首《长江之歌》,周小燕非常生气,责问道:“你是中国歌唱家,为什么不把中国歌曲列入正式曲目?”此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规定,每位学生每学期攻下的10首作品中,必须有4首中国歌曲。

  对待职业,世人不外乎两种态度:一是将职业当成饭碗,一是像周小燕一样将职业当信仰。将职业当饭碗的人,也可能具有一定的敬业精神,但这种敬业是外在的,带有某种自我强制的性质,一旦外面有更好的饭碗,这种人马上会掉头而去。将职业当信仰就不同了。这种人特别热爱自己的职业,愿意将自己全部的心血放到工作上面,他们整天考虑的不是从职业里得到什么,而是如何让职业承载更多的人生梦想与社会意义。

  生活恰恰证明了一个奇怪的逻辑:将职业当饭碗的人,他的饭碗往往平淡无奇;将职业当作信仰的人,职业反而成为一只非常令人羡慕的饭碗。

【将职业当信仰美文】相关文章:

将职业当信仰散文07-02

全球音乐CD销量将继续下滑英语美文07-03

职业到事业的距离美文07-03

如何将职业生涯经营的更出色?07-10

《信仰》的歌词05-19

《信仰之名》歌词08-04

信仰的力量作文02-05

五大绝招帮你准确职业定位美文07-04

奇迹单元养老险将引入职业年金 便于职员活动07-02

我国职业会计师将面临WTO挑战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