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高管集体离职360度全解析

时间:2022-07-11 23:22:06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万科高管集体离职360度全解析

万科很受伤吗?

万科高管集体离职360度全解析

2011年1月29日,万科公告称:因选择个人创业道路,日前万科执行副总裁徐洪舸向董事会递交了辞职申请。与徐一起离开的,还有万科副总裁肖楠,以及二人的十来位老部下,其中包括万科酒店公司总经理闻平洋、万科西安公司副总经理章晓任等重要人物。

作为万科的4号人物,徐洪舸1994年加入万科,堪称万科老将,17年苦心经营,将企业带上千亿规模,缘何此时偏要辞别?高管团队离职,为什么偏偏发生在以规范著称的万科?这与王石与郁亮的交接班,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高管离职,该如何做出跳槽还是创业的选择?该独自离开还是团队出走?作为中层管理人员,又是否应该追随离职的上级呢?

从万科组织建设的角度看,万科的企业管理在地产业最早建立了体系化,是行业内学习的榜样。所以,此次高管的离职并不会给企业带来多大冲击。

为何偏会是万科?

但既然如此,为什么偏是万科发生这种非常态震荡呢?我们不妨从万科企业文化上进一步分析。

万科文化强调稳定,强调体系化。在地产界,万科虽然前前后后也离开了不少人,但队伍在整体上是最稳定的。然而稳定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权力核心进行更替时,往往会引发中国式震荡,即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剧变。凡是讲究稳定、追求家文化理念的组织,权力更替时一定是腥风血雨。

任何一种组织文化都有他的利弊。而权力更替,对于追求稳定、追求企业是我的家这样东方文化特色的组织来说,是致命的冲击。因为高管及员工从心理上是不能接受权力核心更替的。相反,对于乐于阶段性用人理念的组织文化,追求的就是变动,平常就持续不断地更替高管,使组织成员对变动习以为常,留下来的成员都学会了权力变化中的生存法则,因此当权力核心发生更大的更替时,对组织的冲击反而小。

但万科,属于前者。

为何万科必须换将?

规模压力,人才大换血

万科的发展历程,就是人才持续不断的引进过程。其成功,就得益于人才持续引进。2000年,万科开始持续性、大规模地从中海地产挖走骨干,号称“海盗行动”。2001-2002年,万科一下引进了50~60位高管人才。万科20多个一线公司的第一负责人中,一度有1/3左右源于“海盗行动”。这次行动奠定了万科在全国全面铺开的人才基础,也使万科销售额跨越了百亿规模的门槛2005年万科销售达到了105亿,2007年万科销售额突破500亿。于是万科又开始了“千里马计划”,酝酿2008年跨越千亿门槛。结果不巧全球经济危机来临,使跨越千亿的计划推迟了两年,于2010年终于实现,销售额达 1100亿。 为什么要制定“千里马计划”呢?万科人是这样阐述的:“企业越千亿后,必须要有千亿操盘经验的人来做。”而2008年年初,放眼全球地产行业,还没有年销售额过千亿的企业。所以,在猎取人才的行动中,凡是做过地产行业的人万科一概不要,而一定是从非地产行业的跨国公司挖人。于是,便不断有跨国公司高管加盟万科。截止2008年年底,万科陆续引进来自金融、IT等32名跨行业管理人才出任要职,比如:以前在宝洁负责品类管理的陈东峰、曾任百安居中国区副总裁的袁伯银、曾任仲量联行亚太区董事和资产管理总监的许国鸿。即便引进地产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士,也主要从事操作层面。

于是问题就来了:当万科持续不断地跨行业招聘高级管理人才时,原来占据重要管理岗位的高级管理人才怎么办?跟上企业发展步伐者,继续前进;跟不上者,肯定得换掉,企业发展不等人。像此次跟随徐洪舸走掉的十多位,都是跟随着万科从很小规模逐步成长起来的。当企业成长为千亿规模时,原来一路跟随过来的元老,如果不能持续同步成长,必然被换掉。

行业压力,换将保增长

换将,除了万科自身成长需要,也因为地产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前,住宅产业成了国家重点打压的行业。以住宅产业为主业的万科也必然发生巨大变化。过千亿以后,企业能否持续保千亿?目前看,开发规模很难再创历史新高,但万科是上市公司,面对公众投资人与舆论的压力,一定要保千亿,而且还得保增长。这就必然会对经营层造成一定的压力:销售额已经达到历史峰值,会不会开始走下坡路?因为行业在走下坡路,任何企业不能超越行业大势。而要想实现保千亿、保增长的目标,惟一的办法只能是换将。因为那些老将们往往会有“千亿是在我的带领下完成的!”的自傲心理,很难带企业再往前走。因此只有引进新将,他们无功可居,只能是再立新功,心态上保持旺盛的斗志。

为何过千亿时老将要走?

而从高级经理人的角度看,当企业过千亿人以后,自己该怎么办?

是留守,还是要换平台?如走,是跳槽,还是创业?像徐洪舸这样执行副总裁级别的经理人,作为万科的核心,很清楚保千亿会很困难。国家的房地产政策谁不清楚?一旦保不了千亿,自己岂不是晚节不保?与其保千亿失败而被撤换,何不在顶峰走人?而且走后,真保不住千亿就不是自己的责任了。反正怎么都得走,早走比晚走好,可以保持名节。

为何交接班时老将要走?

对于万科现状而言,当权力核心更替后,高级经理人怎么办?显然,万科的权力核心正从王石变成郁亮。过去以王石为核心,整个万科都是以王石为核心形成的稳定且互补的结构。当郁亮成为万科核心后,徐洪舸这些人还能跟郁亮互补吗?原则上肯定不会互补。为什么?郁亮和王石是互补的虽然他们的价值观相同,但是行为风格和性格不一样。而要构建以郁亮为核心的团队,其团队成员必须与郁亮的性格和行为风格特点形成互补,而原来以王石为核心的团队成员大多与郁亮不能互补。再况且,徐洪舸本就有创业的心,心态上也不会跟郁亮互补。不互补怎么办?肯定被换掉。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是要有完美的团队。能力模型和风格都不匹配,这样的经理人该怎么办,已不言而喻。

新主郁亮为何要换老班底?

从新核心郁亮的角度怎么看?他肯定想用老团队,因为大家都熟悉,很省事。但是偏不好用,因为那是王石的团队。

郁亮要用这些老人,存在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驾驭了人又驾驭了心;第二种,驾驭了人驾驭不了心,不冲突但也不和谐;第三,既驾驭不了人,也驾驭不了心。第一种自然可用,第二种勉强凑合着用,第三种肯定不行,必须要快刀斩乱麻,不干掉对组织会有很大的伤害。为什么历代新太子登基以后,先把他们的弟弟们干掉?为什么新蜂王出来之后,第一件事是先把另外未出窝的蜂王咬死?因为不然,他们相互之间会打得遍体鳞伤,会死伤很多无辜的组织成员。

老主王石为何要逼走老将?

老核心王石又会怎么考虑?

王石是最了解这些老团队的人,每个人的专业能力、性格特点、行为风格,甚至个人价值取向如何,他都最有发言权。因而谁能与新核心互补,谁与新核心不互补也不冲突,谁与新核心冲突,他也都一清二楚。那么王石该怎么办?扶上马送一程,这是他对新核心郁亮必须要做的。而与新核心互补的人,他不用担心;如与新核心既不互补也不冲突,顺其自然;但是与新核心冲突的人,王石一定会想办法干掉,这样以新核心形成的组织结构会稳定持续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皇帝在向新皇帝交班前,会把有可能威胁到新皇帝权威的重臣处理掉。

王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新核心郁亮做准备。其实王石两年前就准备交班,因为他的志向就是要在自己在位时把企业做到千亿规模。只不过经济危机推迟了两年。这不,企业也过了千亿,徐洪舸等十多人辞职创业刚一个月后,王石便宣布远渡重洋哈佛求学去了,且这一求就是三年。这就叫做好组织平衡、过渡和发展。这些问题,他肯定跟郁亮私下做过意见交换,也肯定跟徐洪舸私下交换过意见。都是爱将,但只有一个人做核心,其他只能忍痛割爱,而且必须处理。徐洪舸的能力和心态、志向都与新核心郁亮相冲突,这一点王石比谁都清楚。他惟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在背后促成并帮助徐洪舸出去创业。这是王石负责任的做法。为何徐洪舸只能集体创业?

新核心郁亮形成过程中,徐洪舸等人离开是必然的。那么,我们再深入分析徐洪舸该往哪里去?该干什么去?

他已经站在了地产行业的第一平台,如果选择跳槽,该往哪里去?其实跳到哪里都是走下坡路,从平台来讲已无处可跳。作为一个平衡的跳法:我在这儿是老四,换一个比万科次一级的平台,争取去当老二。这样勉强也可以跳。但是细分析也不行,因为他一定也会看到:再跳一个地产开发平台,同样遭遇行业政策寒冬,他纵有三头六臂,也挡不住行业颓势。而且,他还存在着文化适应性问题。所以怎么干也是死,即便当个二把手也不值得跳。

如果行业内怎么跳都不是活路,怎么办?换行业?比如到金融业,但换行业风险更大,将面临文化和专业能力的双重陌生和排异,自己两方


[万科高管集体离职360度全解析]相关文章:

1.万科高管集体离职360度全解析

2.南玻A高管集体辞职事件

【万科高管集体离职360度全解析】相关文章:

高离职率的幕后黑手解析07-12

高管宁可离职不愿裁员07-12

中泰化学经营不善高管集体离职 回应称系调任07-12

阿里巴巴高管离职的原因07-12

如何看待高盛高管 Greg Smith 的离职信?07-12

节后高管离职潮蔓延16家企业发布高管辞任公告07-11

世纪佳缘被曝多名高管离职07-12

水井坊再现洋高管离职07-12

企业高管如何体面地离职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