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和钝角》的评课稿

时间:2023-10-30 17:00:48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锐角和钝角》的评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我们该怎么去写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锐角和钝角》的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锐角和钝角》的评课稿 1

  今天,我听了一堂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锐角和钝角》。

  这堂课要求学生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是在二年级上册中学会了如何辨认直角,并在判断直角中渗透了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学会借助工具来验证锐角、直角和钝角。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用角来创造美丽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我觉得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辨认锐角和钝角,知道锐角、钝角的特征。教学难点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是锐角还是钝角。

  本节课孙老师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1)情境导入,感知角。

  (2)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3)巩固练习,丰富感知。

  (4)课堂总结欣赏角的图案,

  通过这几个环节来完成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新知。

  在整个过程中,我觉得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在课的导入部分,先出示了凤凰山主题乐园这么一个情景图,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图中的数学知识——角,引发学生的自觉参与学习活动,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然后再抽象出角,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就在他们身边。

  2.学生学会本堂课有关角的一些知识后,孙老师让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角,学生兴致勃勃地去找每一个角。这样,无形中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会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制作角的这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展示一个角,并说明是个什么角。这一过程让学生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教师在课的最后安排了欣赏简笔画,通过用角来创造美丽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几何图形的美。

  5.一些细节处理的比较得当。得出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时候,老师边板书边指导学生读锐角和钝角,在用一个符号表示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关系并来说这个关系时,孙老师及时追问还能在怎么说,丰富了学生的数学语言等等。

  6.本堂课板书比较精简,通过板示,直角,锐角和钝角,加深学生对锐角、钝角特征的认识,便于学生辨别。突出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商榷之处:

  1.学生对角进行分类时,教师可以问一问学生的分类标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2.在制作小礼物,创造角汇报的环节,教师组织得不够有力,课堂显得有些乱。学生创造出来的角有很多,可以请其他的学生在这个作品中再来找找还发现哪些角,让学生去说。

  3.在板书上首先板示直角比较好,再板示锐角和钝角。学生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是和直角比较大小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生可以联系旧知探究新知的过程。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认识,有不恰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锐角和钝角》的评课稿 2

  听了邓老师的这节课,觉得邓老师既做了实现知识技能目标,又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学习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1、邓老师的教态非常好,特别是语言这方面,觉得特别贴近于生活。如复习角的知识时,邓老师把角的两条边比喻成孙悟空的金箍棒,我觉得很形象,而且使学生印象深刻。如在介绍锐角和钝角时,将它们和直角的关系用哥哥和弟弟来形容:说锐角是直角的弟弟,钝角是直角的哥哥。通过这样的'儿童化的语言,我觉得效果非常好。

  2、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环节紧凑,一环扣一环,使学生对角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教学锐角和钝角时,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邓老师首先用活动角在直角的基础上摆了一个比直角小的角,学生很自然的就概括出“比直角小”,邓老师接着问“你能摆出一个比直角大的角吗?”在这儿就让学生初步了解了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3、邓老师安排的让学生查字典了解“锐”和“钝”的意思,这个环节也很好,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同时也觉得这个角的名字取得很有道理。

  4、练习设计形式多样,有针对性。邓老师方法的指导到位。如过看不出是什么角的时候要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

  建议: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拿三角板比一比这些角,学生比的方法能说出来,但不一定会比,应多练习并给与指导。

【《锐角和钝角》的评课稿】相关文章:

《锐角与钝角》优秀评课稿01-20

《锐角和钝角》教学实录07-01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06-06

《锐角和钝角》课堂实录07-02

锐角和钝角数学教学实录07-01

二年级数学《锐角钝角》评课稿03-29

《锐角和钝角》课堂教学实录07-02

二年级《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05-12

二年级数学《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05-25

《陶罐和铁罐》的评课稿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