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相交评课稿
篇一:平行与相交评课稿
本节课,于老师能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出发,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教学。于老师的教学总体来说,是一节成功的有实效的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定位准确。体现在以下几点:
(1)通过操作活动,分类比较,初步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和相交,以及相交中的特殊情况——垂直。
(2)让学生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 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简单的抽象、归纳、比较的能力,激发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2、情境创设教学中能够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思考掉在椅子上的铅笔如果继续滚动,可能会怎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3、教学思路清晰,教案有层次。
整节课,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每个操作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等活动来加深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理解,突出重点难点的内容,整个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4、 探求新知重过程与方法。
我觉得这节课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在探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去理解数学知识,获取学习方法。老师课堂中始终围绕着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课程理念,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整节课于老师以分类为主线,设计了两次分类活动来初步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和相交以及相交中的特殊情况——垂直。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位置关系的理解。教师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逐步归纳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为今后学习平面几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5、 注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要求,在教学中于老师特别注重分组活动,体现在设计两次分类活动时,要提前把自己的.分类标准在小组内交流。这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的教学模式,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使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在小组探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着突出而到位的表现,她对小组里交流的要求说得明确而简要,我们可以明确地观察到,这对学生的交流,对整节课的展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避免了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的现象。
6、 教态自然亲切,师生关系融洽。
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强项智能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和
引导,可以带动和唤醒其他智能相应的发展,从而,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水平。新课程,给我们更大的启示,要关注学生,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氛围,给一个合理的,恰当的,鼓励的评价。老师很好的注意到了这一点。整堂课,老师始终面带灿烂的微笑,对于学生漂亮的发言,总是,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比如当于老师看到很多同学画出两支铅笔的位置关系时,她欣喜的说: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当学生对分类的标准提出质疑,于老师说: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当学生的分类标准不适合时,于老师总是耐心的加以启示,引导,点拨。让学生感受到回答不出或是回答错了也不要紧,让学生处处,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温暖,班级大家庭的融洽,和谐。这也是我们教师努力改进的地方。
7、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发挥了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尤其是在情景创设环节体现尤为突出。于老师从身边常见的铅笔掉落的情景入手,让学生加以想象,充分发挥了课件教学的优势。
篇二:平行与相交评课
11月1日,在西园小学听了两位年轻教师的《平行与相交》的两节课,下面谈一下对这两节课的看法。
“平行与相交”这一知识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角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后面一课时“画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的基础,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本质特征。此外,它与今后学习的平面及立体图形中底和高对应关系的辨认也密切相关,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非常重要。
一、 教学内容:
两位年轻教师本节课都是学习了“平行与相交”及“平行线与垂线的画法”两个内容。虽然青岛版教材把这两个内容安排在一个红点之内,但是如果放在一节课中进行,学生对这两部分内容理解掌握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所以应该放在两节课进行。一节讲“平行与相交”,另一节讲“平行线与垂线的画法”。
二、 环节设计
鉴于本节课的学习特点,教学环节应设计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总结归纳、形成概念这样体现学生参与、体验的内容。而我们看到这两节课在这些环节的体现中不很明显:
1.学生画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没有用到,直接出示的是老师已经准备好的内容;
2.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没有抓住直线的特点来分,直线是无限延长的,我们画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3.概念形成的过程,基本上都是老师灌输给学生,没有让学生亲自体验、抽象概括形成的过程。
4.在相交的基础上继续分类,引出垂直,分类标准不明确;
5.重点的关键词没有引起重视,没有讲解:如:在一个平面内、互相等;
三、板书设计
从两节课看来,板书也进行了设计,但需要注意的是:板书应提前设计好,需要书写的.重点提示内容,另外板书需要书写工整、规范,给学生一个示范作用。
参考意见:
1.教师演示:两支铅笔都掉到地面上,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猜想:如果我们把两支铅笔想象成两条直线,你能把他们的位置关系画出来吗?
3.教师巡视,搜集代表性的5-6中画法,张贴黑板。
4.学生观察、思考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
5.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汇报。
(1)引导学生分类,引出相交,总结提炼概念。。
(2)延长后不能相交的分为一类,引出互相平行的概念。 引出重点词:对互相的理解
6. 说出生活中的相交与平行例子
重点理解:同一平面内。
5.巩固练习
6.师生小结
7.板书设计
【四年级数学平行与相交评课稿】相关文章:
平行与垂直评课稿06-02
★《垂直与平行》评课稿07-03
垂直与平行评课稿04-03
《垂直与平行》评课稿04-09
《平行与垂直》评课稿04-08
四年级数学《相交与垂直》评课稿07-23
认识平行评课06-01
《平行线的性质》评课稿07-04
数学评课稿07-03
数学评课稿(精选)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