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一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现在社会上的信息量巨大,孩子们平时接触到的东西也都丰富极了,传统板书的授课方式一方面不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不能适应庞大信息量的展示以及拓展。在引出新知时,若能把具体情境或需要复习的重要内容用Flash、Powerpoint、Authorware等工具制作成动画课件,用电脑演示出来,其效果比传统教学自然不言而喻,不仅节约了时间,更能给学生以极大的吸引力,并且电脑制作的课件不但能长期保存,还易于修改,并可反复使用。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在一条风景秀丽的小河边猫妈妈带着一群小猫快乐的生活着,其中有一只名叫肥肥的小猫,它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猫妈妈就想找个机会帮助教育它。
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猫妈妈钓到很多鱼,又要分鱼了,猫妈妈对身边的肥肥说:“给你6条小鱼,平均分给2只小猫吃吧,”许多小猫拍起手来表示满意,唯独肥肥大叫着说:“6条小鱼太少了,不够吃。”猫妈妈说:“那好,我给你12条小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吃。”话音刚落,肥肥又叫又跳:“不够,不够。”猫妈妈又说:“那我给你24条小鱼,平均分给8只小猫吃,怎么样?”肥肥得意地说:“够了,够了。”猫妈妈和其它小猫都笑了起来,而肥肥却莫名其妙……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了教学过程,整个课堂也顿时活跃起来。教学十分轻松,过渡极其自然,提高了教学效率。
善于发现并利用多元价值
学习数学虽然是有客观答案的探索过程,但教师是在教育人、培养人,要注意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的培养,更要重视他们的心理变化,强化他们的自信心。在一次讲授圆的面积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很有意思。经测量学校的圆形水池的周长约是20米,你能知道这个水池的面积吗?班上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列出了3.14×(20÷3.14÷2)2这时,班上一个平时不太发言的学生举手:“老师,我觉得还可以用(20÷2)×(20÷3.14)来进行计算。”
看到他的计算方法,班上同学面面相觑,不一会儿,课堂中爆发出一阵哄笑。这时教师请所有的同学对这个计算方法进行论证,看到教师对这个算式的关注同学们收住了笑声,通过思考,大家发现这个同学的方法不仅是正确的而且还是非常简洁的,他是从圆面积计算推导的过程中发现这个方法的,圆面积是圆周长的一半和圆半径的乘积,这位同学也通过再次的思考,发现了自己的失误,及时地将算式修正为(20÷2)×(20÷3。14÷2)。这位同学能够在全班同学的方法不一致时,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种敢于质疑和发表独立见解的良好品质,这时对他的肯定将会对他一生的学习有益。而对于这一阵哄笑的讨论,也许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倾听别人意见的重要,尊重别人的重要,这也许是数学课堂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形成的契机。
课堂教学设计二
强调双基到关注发展
新课程下倡导的是为生命的发展奠基,让个性的翅膀张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有人说数学课程标准是有弹性的,其内涵是指“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目标中最基本的要求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容易达成,也许这就是“底”。正因为这样的底,就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不同的方向得到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也就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整合。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以及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调控都应时时不忘三维目标。
其次是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发展。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也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在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内容是“商不变的性质”。
三是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分层教学,不搞一刀切,充分尊重学生,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应该去鼓励。在活动过程中注意按学生的能力、特点优化组合,以期达到不同的学生能有不同的进步。
课堂教学设计三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点
受年龄因素等的限制,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所掌握的数学概念大多也仅仅依靠直接感知的方式得出,这就使得他们在理解一些深层次的数学知识点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又我个人认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学生营造一个与他们的理解能力以及接受水平相适应的数学场景,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一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问题,逐渐实现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所讲解的数学重点以及难点,有利于推动高效率课堂这一目标的实现。
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找规律》为例来说,很多学生对这种事物之间相互搭配的潜藏规律不甚理解。在他们看来,这种搭配规则笼统而模糊,理解起来也不像乘法或者除法等简单运算那样直接,这就导致他们在学习时也是兴趣泛泛,这样状态下的学习效果自然不难想象。因此,经过对教材进一步的仔细研究,我决定将更多的元素融入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符合他们实际的数学教学情境,力求帮助他们在充分理解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实现对教材的更好把握。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巧妙导入新课
小学生年龄小,心理思维发展等方面发展不成熟,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他们很难将全部的精神和注意力从课间活动或者游戏中迅速集中到教师的知识教学上。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课堂导入的一些技巧,在一节课的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结合生活实际或具体事例导入课堂,无疑为更好地展开新知识的教学提供了充分而有力的保障。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除法》这一章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学校要组织我们在国庆的时候出去郊游,大家想坐到一起,热热闹闹的,可是即使最大的车也只能乘坐50个人,那么全校师生共有300人,应该安排几辆这样的大车呢?再比如,爸爸妈妈利用周末想带着你去附近的城市旅游参观,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具体距离是135公里,汽车每小时能行驶45公里,那么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到旅游城市呢?”学生纷纷摇头表示不知道,但是眼神里全都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其实,这就涉及我们数学中的除法知识。充分掌握这些知识,不但可以帮助你们解决刚才两个的简单问题,同时还可以帮助你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问题。有兴趣的同学,下面可就要认真听讲了……”结合生活日常实例,不但实现了新课“除法”知识的巧妙导入,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实例还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强烈好奇心,这对于在一节课的最开始牢牢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学习兴趣来说,无疑产生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有利于高效率、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实现。
课堂教学设计四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在目前这个把创新作为发展主旋律的教育时代里,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高效课堂,最基础的一点教学优化策略就是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任何形式的教学都是以学生为基础的,要想在实现课堂优化,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了解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找教学的出发点,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二)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主体,把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依傍,那么要想实现高效教学,教师就应该落实教材的基本知识,客观的分析教材,在备课时,把教学效果进行想象与分析,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标准。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一课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把教材中的三角形定义等进行分析,考虑课堂的学生反应进行备课,达到高效课堂优化设计的效果。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
教师要学会指定目标,这种目标是自己教学的目标,包括课堂讲解的起止点和想要学生达到的接受效果,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把细节内容贯穿课堂,抓住每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思路。例如,在学习速度与路程部分的数学应用题时,教师要学会制订目标,把一节课要学生熟练掌握的内容和需要学生了解的内容分别明确,这样就会达到很好的优化效果。
(四)活跃课堂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对于小学生而言,活泼好动是他们的主要特点,所以为了让课堂效率提高,教学内容优化,教师要善于营造符合学生学习氛围的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活跃课堂活动,增浓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为了让学生在枯燥的大量计算里找到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开展教学活动,把学生以组为单位,对题目进行口算强大,获赢次数最多的小组就能得到作业减半的福利,这种活动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浓学习氛围,进而推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优化设计。
【数学高效课堂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复习高效课堂论文07-02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总结07-05
中学数学高效课堂计划07-03
小学数学教育高效课堂的构建07-03
高效课堂小学数学论文07-02
构建数学高效课堂教学07-02
如何设计提问打造高效课堂07-03
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07-03
高效数学课堂教学论文07-03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