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机制与职业选择的关系论文

时间:2022-07-02 03:41:13 职业/专业/职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评价机制与职业选择的关系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育评价机制 职业选择 关系 影响

教育评价机制与职业选择的关系论文

  【论文摘要】教育评价机制与职业选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教育评价机制本身的实践理念对职业选择前期的取向性定位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教育评价机制本身的结构体系对职业选择过程中的稳定性产生影响;除此之外,教育评价机制本身自适功能的完整性对贯穿在职业选择过程中的价值性产生影响。

  受教育者面临职业选择时的困惑和迷茫;在选择职业后的不稳定情绪;以及在所选择职业上所作贡献的大小等与职业选择有关的问题反应的不仅仅是关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隐藏在这些迷茫和低贡献率背后的是伴随这些初出茅庐的工作者多年的教育评价机制所带来的影响。教育评价机制的影响范围已经远远超出教育本身,它与职业选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从教育评价机制的目的性出发探索教育评价机制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目的性是教育评价机制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教育评价的直接目的是将处于不同水平线的人才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分流,但无论从应然还是必然的视角来看这都不是教育评价机制的最终目的或根本出发点。教育评价机制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受教育者的职业选择服务,在教育评价机制进行人才分流时应该将与人才层次相适应的职业理念贯穿其中以增强人才分流的职业目的性和职业方向性,教育评价机制不能单纯的为了实现人才分流而进行分流。

  在教育评价机制中适当加入与职业目的性有关的成分,受教育评价机制所规范的教育工作自然会将有关职业选择的教育作为教育内容。这一举措将有助于走出校门的毕业学子树立更加坚定的职业理想、有利于职业选择的顺利实现。这一举措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而不得不依靠国家政策上的扶持才能走出困境的地步;反之教育评价机制中职业性目的的缺失将直接导致教育过程中的职业性理念缺失,理念的缺失必然会影响教育行为产生同质的效应。这一连环效应最终的结果是使教育者会读书不会读社会,会考试不会行事,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在择业时职业观念落后,对职业的生疏感导致择业的迷茫和困惑;职业选择的挫败又将给整个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

  2、从教育评价机制本身的实践理念出发探索教育评价机制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教育评价机制的实践理念贯穿教育评价机制的整个过程,实践理念的落后必将导致评价机制与现实不符,这种与现实的反差最终将体现在高校毕业生职业选择时的“专业对口难,专业不对口更难”的局面之中,同时这种反差也将直接导致毕业生的职业挫败感。

  教育评价机制是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要践行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发展型人才的理念。紧跟时代的发展的步伐,紧盯社会不同行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标准,不断更新评价理念,时刻保持评价理念和实际相一致。而检验教育评价机制是否与时代要求相符合,是否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标准是:择业成功率是否能够保持在不引起就业矛盾的水平之上。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评价机制的实践理念理所当然的应该和职业选择时面临的实际需求保持一致,教育评价机制理所当然的应该和职业选择联系在一起。

  3、从教育评价机制本身的结构体系出发探索教育评价机制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教育评价机制最终的运行状况不仅取决于其理念是否与社会现实相符合、目的性是否与职业选择性契合,还取决于教育评价机制本身的结构是否合理。育评价机制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存在于教育系统内部,以教育教学工作为对象,为规范和衡定教育教学工作,形成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激励引导作用从而间接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为实现这些规章制度而开展的各种的实践活动。即,第一部分包含了理论上的评价规章制度和实际意义上的评价活动两个方面;另一部分则是存在于教育系统外部,以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有关的机构部以及这些机构部门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的社会效果作为对象,为形成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促进社会进步的教育而构建的评价体系。这两个部分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效用实现度是教育评价机制顺利运行的保障,内部评价侧重的是教育教学所取得的系统内效应;而外部评价侧重的则是教育教学取得的以职业选择为直接跳板而获得的社会效应。外部评价机制的健全与否关乎的不仅仅是教育本身更重要的是教育本身所带来的实际的社会效益。两者只有“双管齐下,齐抓共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保证教育评价机制和职业选择的协调性,才能获得积极的社会效应。

  4、从教育评价机制本身自适功能的完整性出发探索教育评价机制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教育评价机制本身良好的自适功能体现在能够在经济发展,政治改革、社会转型过程中通过适时的调整正进而保证教育事业依然稳步向前。这种效果的取得依靠的不仅仅是教育评价机制本身良好的自适功能,他是教育评价机制良好的自适功能和职业选择的有效结合后产生的综合效应。

  教育评价与人才吸收环节,人才输出环节都有着密切关系。良好的自适功能既表现在人才吸收环节不会使可造之才被抛掷在外,在社会对人才需求呈现多层次的社会背景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古训正变得越来越现实,任何人都有用武之地关键是教育评价机制能否在人才吸收环节将人才平稳引渡,将可造之才放到能够造就他们的地方。在人才输出环节,教育评价机制中必须贯穿提前意识,将人才的社会准入率贯穿传于教育评价机制之中。把社会准入率作为教育评价机制考核的重要方面,从客观上给予教育评价机制自适功能提高的动力。教育评价机制的自适功能与职业选择的关系就表现在教育评价机制所进行的人才吸收和输出环节是否适应了社会对职业选择的客观要求,是否将评价机制所筛选的受教育者的社会准入率保持在不扩大就业矛盾,不造成社会就业压力的水平之上,保障受教育者毕业后能够被社会接纳。

  5、从现实性角度看教育评价机制与职业选择的关系

  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不仅给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阻力,同时也已经造成了很多现实的社会问题。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与许多企业的“用工荒”之间的鲜明对比就是很好的例子。从不同个体的总体能力而言的,在接受教育之前个体之间的能力存在差别,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原本具有不同能力的个体其能力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接受教育之后的总体能力之间的差别在不同的人的身上会形成一个能力梯度,就像一个长梯,有的人的能力居于上,有的人能力居于中,而有的人居于下。如果放在同一个体上来看那在接受教育之后个体在不同方面的能力也会形成一个能力梯度。总之,不同个体或是同一个体在能力上都会有一个梯度差。同样不同用人单位在选择人员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也会形成一个需求梯度:高端行业需要高端人才,低端行业需要一般人才;在同一企业也会因为部门的性质而产生不同的需求梯度。

  只有当每个能力梯度和需求梯度结合时才是发挥最佳效用的状态。倘若是较低的能力梯度和较高的需求梯度结合,那势必会给从事相应工作的人产生极大的压力;倘若较低的需求梯度和较高的能力梯度结合,那势必会造成人才的高消费,致使人才资源浪费。但是事实却是很多大学生存在着“非高薪不就,非国企不就”。对于一些与自己能力梯度相符合却因为薪水、待遇问题直接将其排出在自己的就业考虑范围之外,而那些拥有高薪水、好待遇的行业所形成的需求梯度又远远的高于自己的能力,最终造成了所谓的“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一些人简单的把这一想象归结为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但是这实在是有点武断。我们应该更深层次的看到是造成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落后的原因而不是这一现象的本身。

  若能够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适当的平衡纯粹理论化知识或者只与本身专业相关知识与那些和现实相关的择业理念教育,使学生尽早的树立职业观、明确自己以后会用什么、自己现在该学什么,那么这一矛盾势必会得到很大的缓解。然而这一举措的实施离不开教育评价机制,任何评价体系势必会形成一种外在的需求导向,教育系统外部或者内部的这种需求导向会直接作用与教育行为,从而为职业选择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育评价机制贯穿了整个教育过程,而本属于教育系统构成部分的教育评价机制因为其自身的评价性和筛选性,直接从质和量上影响了能够进行某一职业选择的人群。只有把握住教育评价机制和职业选择之间的内在关系才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的潮流,才能够让人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实现教育为人服务的宗旨。

  参考文献

  [1]王远伟,高巍、社会分层、高等教育与职业选择[j]、交通高教研究,2004,2、

  [2]钟宇平,陆根书、中国大学生价格反应行为的基本特征[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

  [3]姜大源、职业与教育,在潜移默化中相互影响[j]、职业与教育,2007、

【教育评价机制与职业选择的关系论文】相关文章:

司法考试与法律教育的关系论文07-03

职业道德评价的机制07-02

社保基金监控机制建构论文07-03

家庭教育关系国家命运议论文07-03

浅析核心自我评价与员工工作态度的关系研究论文07-05

护理心理学教学对护患关系的效果评价论文07-03

环境教育校本教材开发与应用发展关系论文07-03

成人教育考试管理机制改革分析的优秀论文07-04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问题研究论文07-02

现代企业管理的激励机制的论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