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探讨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专业课程 人文精神 教 渗透
[论文摘要]在人文精神受到广泛关注的今天,学校主要通过设置人文课程、灌输人文知识和人文环境熏陶等教育措施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审视职业院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专业课程学习占据学生课程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教学内容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见,通过专业课程教学渗透人文精神无疑成为一条最现实可行的途径,必须转化为每一个专业课程教师的自觉行动。本文对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方法做了探讨。
一、引言
教育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更是开启智慧与觉悟的过程,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意义。专业课程教学同样如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要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内部挖掘人文精神,因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是人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成果,其中无不涉及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饱含着人文因素,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点化这些人文因素;二是教师要身体力行地传承人文精神,因为人文精神是贯穿体现在人的行为中的精神,是某种行为的指导思想和内在灵魂。“本立而道生”,教师良好人文精神的表达,是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必要前提。
二、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方式方法
1、溢于情感——在平等交往中表达人文精神
交往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基本活动,是人类社会性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学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就是人与人的交往,这种交往既体现了一般的人际关系,又在教育的情境中“生产”着教育,推动着教育的发展。交往的教育功能体现在交往双方为共同目的、就共同内容进行探究、发现、获得真理的过程之中。正如我国学者叶澜教授所说的:“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人与人交往,也隐含了教育构成的基本要素。”交往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发生的,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情感化的学习氛围,是激励学生自主建构学习的基本保证。因此,交往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多尔说:“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要在与学生的平等交往中表达自身的人文精神以及将专业知识中蕴涵的人文精神表达出来,首先需要情感的付出。这种情感,首当其冲的应该是“爱”,爱世界、爱生活、爱学生,对一切人类文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有人说,人文精神说到底是一种深切的关爱精神。用爱表达的人文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学生同样会调动自己的情感来学习。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促使人积极主动地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动力,所以专业课程中的理论如果从心理和动机激发的角度让学生即刻亲身体验,就能更深刻地掌握。如在讲授某原理时,从学生可能关心、感兴趣的角度切入,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来分析,启发学生学习该理论后能切实做点什么,这样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感情会倍加深刻。知识只有置于自身的情感体系和个性中,成为主体自身的价值、态度、信念,才能达到安顿自身情感的目的,也才是主体的真正知识。
2、源于知识——在教学内容中挖掘人文精神
从专业课程课本知识本身来看,它只是对技术的运用途径、方法的高度概括,其表达的形式无非就是对原理的陈述、对公式的呈现、对工艺流程的描述,这当然只是生硬的文字所能做到的。但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指出的:“知识具有人文主义性质,并不在于它是关于过去人类历史的积累和总结,而主要在于它对解放人类智力和同情心做出了贡献。”专业知识本身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是教师教学运用的材料,而这些知识本身的形成包含着无数人为之奋斗的故事和精神,充满着人类对技术的渴望、欣喜和感叹等多种感情。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要努力挖掘教学内容本身所蕴涵着的丰厚的人文精神。一方面,让那些推动专业知识和技术不断发展的人物形象和优秀事迹深入学生心灵,以此培养学生对科学实事求是、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也让那些玷污专业知识和技术的现象浮出课本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总之,专业知识和技术中的人文精神体现在人能否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重点还在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精神。
3、起于现实——在共同探究中追寻人文精神
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都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在进行教学时,紧密联系行业企业的生产实际、联系人们的生活是不可少的。教师在展示课本知识本身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的同时,更要注重补充现实中的知识和技术。生活在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和拥有远远赶不上知识产生的速度,一个大学生在大学毕业时他所学的知识有半数以上已经过时。如果专业课程“以昨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人才、为未来服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永远跟不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在这个认识上,对现实的探究比对过去的追问显得更有意义。另外,在知识来源多渠道化的今天,教师的知识即使是专业课程的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把握也不一定总是比学生要强。学习型社会呼唤师生“互喻型”文化的产生,那么,共同探究必然成为教学的最好形式。在课程教学中,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行业企业的生产现实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实际影响为参照对象,师生共同创设一个能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空间,将所学知识真正创造性地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人文氛围便已形成,师生自身人文精神有所表达,更有利于促使师生共同去追寻现实生活中良好的人文精神。
4、止于境界——在体察涵咏中提升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获得是他人不可替代而需自己作为主体去独立完成的,外在的人和事仅仅可以起影响、引导作用。人文精神的建构是每个人自己亲自介入其中去完成的‘份内’的事。”人文精神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并不只是由教给学生多少人文知识、人文事实而决定的,关键还在于学生自己的体察涵咏。虽然可以说,人文精神是经过教化而养成的精神,但人文精神首先是属于人的精神,是内化于实际行动中的精神。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了教学内容中的人文精神,而且也充分展现了自身的人文精神,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境界,这已经足够,再无需过多的言语要求学生如何去把握。而且,受专业课程教学的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也已经不允许教师进行专门的人文教育。相信学生的主体性,相信学生的潜能,巧妙地运用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在思考中、在讨论中、在探索中体察涵咏,经过“体”、“道”出来的人文精神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也就是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精神,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便达到了最好的效果。
三、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策略问题
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除了把握以上操作要点外,还要注意的是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尤其是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内部渗透,因此,要讲究教学中渗透的策略问题。这种教学策略归纳起来至少应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有机渗透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这些内容所蕴含的人文资源,寻找渗透的合理切入点,任何为渗透而渗透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虽然专业课程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但并非在任何时候、任何内容都要刻意渗透进去。强调“渗透”,就是要体现渗透贵在自然、贴切,与整个教学的具体过程紧密相连、有机融合。“顺其自然”“该出手时就(才)出手”便是有机渗透的策略之道。
2、适度渗透
虽然,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目的与专门的人文教育目的相同,都是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但毕竟是在具体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在保证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来渗透,也就是说,渗透应“适时有度”。所谓适时,就是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花在集中渗透专业知识中的人文精神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那就不是“渗透”而是专门的人文教育课程了。如果有必要进行专门的人文教育,也只能是某节课针对专业知识技术中的某一问题而展开教育。所谓“有度”,一是要注意渗透的程度,即渗透目标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要符合大多数高职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水平;二是要注意渗透的梯度,即在了解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发展潜能的基础上,尽量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可接受性及渗透的循序渐进,换句话说,就是“因材施教”;三是要注意渗透的效度,即教师要及时接收来自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渗透的方式方法,把握渗透的最佳时机。
3、灵活渗透
“教有教法,但教无定法”。同样,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操作要点外,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可言。从渗透的目标来看,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可以学生自我为中心,重在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可以他人为对象,重在学生协作友善精神的形成;可以社会为中心,重在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从渗透的形式来看,有个体式与集体式、传承式与讨论式等。从具体的渗透方法来看,有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案例解说法等。在不同的教学目标取向下,渗透没有固定模式可套用,也没有既定程式可模仿,各种不同形式和方法的灵活运用,才会构成有用的渗透策略。
参考文献:
[1]袁维新、交往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探、
[2]张祥云、人文教育特点新探[j]、高等教育研究,1999,(6):17—20、
[3]刘玉山、试析“人文精神”的内涵[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3,(2):3、
【浅谈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探讨的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服装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07-04
浅谈液压的传动课程多媒体教学探讨的论文07-03
浅谈电影中传统美学内蕴的渗透07-02
浅谈新课改中的英语教学论文07-03
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渗透的路径论文07-04
浅谈传统文化渗透入小学教育论文07-04
浅谈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论文07-03
中医美容专业课程设置建设探讨论文03-24
浅谈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论文07-01
浅谈在造型基础教学中的色调训练论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