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软件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围绕财经类院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建设目标研究以“新工科+财经”为特色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方法和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实践探索以“新工科”改革为牵引,以“双创竞赛”为推手,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为依托,构建财经类新工科建设方法和模式,为地区特色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财经院校;创新能力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完整的教育过程,是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依托的实施过程[1,2],因此,课程体系设计是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中课程建设与课程体系设置要跟上软件行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既要重视理论知识教学,更要突出实践环节教学[3]。同时,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授课效果,抓过程、重监督,从课程群建设、课堂教学方法研讨、精品资源课建设、加强赛教结合、评价、监督、跟踪、处罚等方面保障制度建设。
一、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1、理论课程体系。以培养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能力为主线,将理论、技术及应用结合起来构建课程体系,采取“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平台即学科共同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程平台;公共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指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要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模块即在平台基础上进行专业方向分流(动态的专业选修课),五个方向的核心模块课程,包括软件工程及项目管理类开发、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及编程类、语言程序设计与编程类、数据结构与算法类。
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是深化理论知识、进行科学试验训练、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使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创新能力、技术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提出了以应用型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五个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验—第二课堂—专业实践—双创实训—综合实践”。包括课堂上的实践练习,课堂外的实践实训,专业实践包括对核心课程设计、实践周及课程论文,双创实训包括暑期社会实践及创新创业训练,综合实践包括企业管理综合实训、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对整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见图1。
二、加强课程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主要从五个方面保障人才培养质量[4]: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手段建设,教材体系与精品资源建设,加强赛教结合,完善与落实评价、监督与处罚等制度。
(一)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1、课程群划分与突出教学目标与特色课程。课程群划分与整合软件工程课程,嵌入金融、经济类课程,突出“新工程+财经”特点,在建设中要进一步充实课程群的课程内容,协调各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衔接,理清课程顺序,避免内容的重复。还要充分考虑各教学、实践环节的完善和改造,减少授课重复工作,节约课时,让学生既懂软件开发又懂金融、经济类知识。
2、细化实践类课程体系。分层次设立独立的实践课程,强化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划分“训练层次”和“实践课程”,坚决避免将原有课程中验证性实验的内容搬家,层次性设立,例如:程序设计方法与实践—用户界面设计—软件基础实习—专业技能训练。
3、突出实践能力训练的课程。加强实践课程改革和教学,建立和完善以工程实践为核心的“边学习—边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螺旋式新型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加大实验学时比例,理论教学精讲,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和实验教学。教师更像是一位工程项目的经理,负责提出项目的要求,检查项目(学生)的开发进度,监督开发过程,评定软件质量。
(二)教学手段建设
1、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提高。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今科技社会中高校计算机软件开发和应用专业学生智能开发的需要[5],软件工程教学只有抛开陈旧的教育思想,引入新的理念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才能满足专业发展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进行不定期的教学观摩和定期的“教学法”研究,实施如软件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项目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方法、赛教结合、项目“研讨法”、双语教学研讨等教学方法的改革。
2、加强校企交流和学习。加强和国内外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与软件园、著名软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发挥企业优势,共同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组建专业实验室、吸纳行业内知名企业参与。比如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联合专业实验室让学生尽早接触行业的新技术,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软件开发的创新能力。
3、强化同行交流和学习。进行课程示范性交流,在教学内容、方法、新型课程开设问题上,根据自身条件确定主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一线教师全部参与的策略,积极组织我院教师参加全国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年会,学习他人的经验和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尝试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突出工程能力的训练,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体系;采取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案,依托科技园,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办学模式、项目实训与企业实习相结合的培养过程。
(三)教材体系、精品资源课建设
采用“内编外引”的方式,努力做好教材的自编与挑选工作。针对当前软件工程专业教育的需求以及学生和专业的特点,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水平较高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突出的国内外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对软件工程理论和编程课分“两条线”进行精品资源课建设,如软件工程、项目类和程序设计、语言类。建设并申请院级、校级及省及精品资源课程。加强现代化网络应用,建设微课、慕课建设,与网络共享资源课程建设。
(四)加强赛教结合
以“三赛一练”为牵引的“项目化”赛教融合模式。从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类课程—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数据库类课程—软件项目管理类课程,逐步递进,结合“数据建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三创大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使得课程和学科竞赛互相促进,互相巩固;采用教师上课和教师第二课堂相配合的“赛教结合”实践模式,使二者较好地融合,保障“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收效最大化,使竞赛的水平要求和学生的年级层次较好地融合。
(五)评价、监督、跟踪、处罚等保障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对教学评价一系列的评教体系和监督途径,目前包括网上学生评教、教师互评、教学监督制度与实施、学校督导制度与实施、违规处罚制度与实施等保障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玲,高旻,文俊浩,等.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8):205-208.
[2]张芬,彭直兴.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142-144.
[3]陈志刚,夏旭,师雷宏,等.“双创”视域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7,(11):18-22,38.
[4]佟玉军,周军,陈文实,等.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z1):49-54.
[5]张益新,曾庆尚,张立臣.加强软件工程专业教育的意义与建议[J].高教探索,2004,(1):72-74.
【软件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实践理论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论文07-03
谈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构建论文07-03
浅析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建设论文07-03
广告学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研究论文07-03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研究论文07-04
自动化专业教学研究论文07-03
关于机械专业教学研究的分析论文07-03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学研究论文07-03
高职院校机械加工实践教学研究论文07-04
软件技术专业青年教师实践教学研究的论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