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评课稿

时间:2023-03-03 20:04:12 语文 我要投稿

孔乙己评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孔乙己》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小说单元,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共有五篇课文,都是小说,安排这篇课文,能够用以指导学生对典范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的赏析。透过小说的人物的刻画,能够了解小说反映出社会意义,因此,本课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2、教学目标:

  小说重在刻画人物,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而孔乙己是本文的主人公,了解他的性格,悲剧就显得极其重要,只有对人物有了理解,才能推及其他方面,于是我把教学目标确立为以下两个方面:

  A:能力目标:通过问题讨论,筛选关键语句,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B:情感目标:评析孔乙己这一人物的社会意义。

  3、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本篇课文的重点,即:掌握小说基础知识的,以及掌握评析小说的方法。

  而本课的难点就是孔乙己性格特征的分析以及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二、说教学法

  矛盾分析法:准确把握人物性格,必须理解人物性格中的矛盾性,把握人物形象,深究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题思想.

  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思想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三、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图片导入

  (2)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

  (3)背景简介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4)小说基本知识回顾

  孔乙己评课稿1

  什么叫小说?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小说反映生活的主要手段?塑造人物形象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扫除词语拼音障碍

  (2)大致了解小说中的人物与故事环境

  (3)理清小说情节结构,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六个生活片断:

  1)众人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2)众人奚落孔乙己没有考中秀才;

  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4)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5)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6)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买酒。

  3、精读课文,理解形象

  问题:你觉得孔乙己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教师点拨:试从文中找出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句子来分析)

  生七嘴八舌

  “他身材很高大”,可又是“青白脸色”,这说明他营养不良和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因为他穷困而偶然偷点东西,结果被打伤,这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他那“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已是50开外的年龄,又表明他精神萎顿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好吃懒做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说明在科举制度的毒害下,他的精神状态已经到了十分迂腐麻木的程度。

  师生共同从文中总结任务的矛盾表现: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长衫)的人。

  2、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好喝懒做)的人。

  3、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的人。

  4、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偶有偷窃)的人。

  5、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从不拖欠酒钱)的人。

  6、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屡遭冷遇)的人。

  7、孔乙己是个被人讥讽但又(想和人交流)的人。

  8、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无人关心、可有可无)的人。

  (好喝懒做,庸俗迂腐,自命不凡,麻木不仁。)

  4、揣摩语句,学习方法

  外貌肖像————特殊身份,不幸遭遇个性语言麻木不仁,自欺欺人

  动作神态——追求功名,待人诚恳

  (学生自由诵读,体会课文老辣深刻的语言)

  5、研读探讨,深透理解

  生死结局的探讨

  孔乙己两次到咸亨酒店情景不同:

  当时天气状况与孔乙己穿着。

  从不拖欠酒钱到十九个钱一直未还。

  忍辱常来酒店喝酒到不再来喝酒

  三次分辩的不同

  悲剧命运的原因:封建社会制度是悲剧制造者

  四、板书设计

  孔乙己(鲁迅)

  性格:好喝懒做,庸俗迂腐,自命不凡,麻木不仁

  环境:贫富悬殊,世态炎凉

  主题: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罪恶,判麻木冷漠的国民性

  《孔乙己》的评课稿2

  今天听了辜先洪老师一节语文课《孔乙己》,感受颇深,以下是我的听课感受。不当之处,望各位批评斧正。

  情境导入发人深省

  辜老师讲《孔乙己》时先讲了这么一段话:“据鲁迅先生的朋友说,鲁迅先生对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我们学完课文以后,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不围绕课文内容本身,而借课题以外的与课文有关联的某些内容发问,巧设悬念,由远及近,引入新课,不仅过渡自然,而且所述问题正是学习《孔乙己》的一些本质问题,即塑造孔乙己形象的创作方法和孔乙己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目标出示言简意赅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它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对有效性地教学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辜老师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1.学习本文精巧的布局和社会环境的描写。2.认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3.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三个目标环环相扣,由浅入深,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而且可以在接下来的自学活动中做到方向明确,有的放矢,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主学习精彩纷呈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未来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对问题的探究。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自主学习这一环节,辜教师引导学生知道他们需要自学什么内容,怎样进行自学、可以用多长时间,最后要达到什么要求等等。学习有了具体的范围和要求,而且有了规定的时间限制,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了一定的压力,适当增加学习的紧张程度,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

  精讲点拨恰到好处

  点拨的时机是在学生进行了深度探究后,陷入思维困境的时候产生的。“点拨”是教师敏感地洞悉学生思维、情绪的态势,迅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教学艺术。在讲解《孔乙己》时,辜老师叫学生品析一个“半”字,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含“半”字的语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就有事可做了就有话可说了,通过探讨,教师点拨、总结:孔乙己半瓶醋的学问才导致他连半个秀才都没有捞到,半文半白的说话方式才叫人半懂不懂引人发笑,半途而废的工作态度导致半夜三更的下作行为,半身不遂导致他半人半鬼的生存状态及半文不值的社会地位。最后,我用一副数字联概括孔乙己的一生:十年寒窗,九载熬油,八进科场,七品难觅,六亲不认,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三餐无着,两袖清风,一文不值。精要的概括所以学生对孔乙己至今还记忆犹新。从而达到了精讲点拨的效果。再如讲解杜甫诗时,在介绍作者时,为了让学生较深刻的认识杜诗现实主义即“诗史”,我用杜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臭”的`读音来点拨。

  训练反馈相得益彰

  一堂课下来,有时不是人人都能学会,达成预定的学习目标。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针对学生的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辜老师用10分钟的时间叫学生找出有关描写孔乙己的句子,分别属于什么描写,另外还布置了稍微较难一点的问题,供基础较好的同学做。这种设计作业的低起点,多形式,照顾了所有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不仅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结拓展完美谢幕

  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要上好一节课,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教学设计尤为重要。课堂小结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精心设计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精彩的课堂小结,是教师和学生对本节课的整体梳理和高度概括,辜教师从课堂细节入手潜心研究,认真设计,收到了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孔乙己评课稿】相关文章:

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评课稿01-13

优秀评课稿优秀评课稿02-13

“比”的评课稿09-28

篮球课评课稿11-01

课赛评课稿03-08

语言课评课稿04-23

复习课评课稿06-01

心理课评课稿06-07

《掌声》课评课稿07-30

复习课评课稿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