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分析研究

时间:2022-07-04 17:16:12 职业/专业/职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对推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分析研究

  专业是指专门从事的某种工作或者职业,强调的是具体业务的执业范畴或作业规范。专业化,就是指简单、普通、单一的职业按照具体的标准逐渐发展成为专门职业、行业,最终获得整个社会认可而达到的专业地位。从简单、普通、单一的职业到专门职业,需要建立相应的专业标准,包括职业素养要求、职业条件要求以及一系列相应的培养管理制度。20世纪初,杜威首次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思想。2012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 41号),文件指出:到2020年,要形成一支具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之后,教育部专门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设置了教师工作司,标志着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建设开始成为纲领性规划,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开始由政府主导,从政策层面和组织层面推进。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推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建设,需要从明确专业化建设的内涵、确定评判新标准出发,以推进现阶段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对推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分析研究

  一、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内涵

  第一,学科领域专业素养要高,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要具备教学实践能力、科学科研能力,其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也要过硬。第二,高职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充足的教育科学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技术能力,还要具有双重实践性,既要具备作为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又要具备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生产实践能力。第三,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长期过程,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高职教师在其专业成长过程中应注重终身学习,同时要定期到行业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学习,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高职教师并非单一的专业岗位,不是其他教师可以随便胜任的,具有不可替代性。

  二、制约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瓶颈

  1.高职教师来源渠道单一,教师任职能力整体薄弱。随着高职教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教师的来源渠道和后备补充逐渐成为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分析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整体结构,可以发现高职教师多数在专业学历层次,行业、企业的工作经历,相关性研究等方面都比较薄弱。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大多数任职教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刚走出学校,脱离学生身份,又立即进入学校,转变为教师身份,其问没有一个较好的转换、适应、调整过程。其次,高职教师学历相对比较低,大多是本科学历,更有少数技术性岗位的教师是专科学历。最后,教师根本没有在行业、企业的实践工作经历,相关性研究也比较浅,缺乏进企业进行实践指导、实践培训的经历,缺乏相关的执教理念。即使有培训大部分也只是形式要求,造成培训内容反复套用、实用性不强,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没有得到根本有效的培养和提升。由此可见,我国高职教师存在学历相对偏低、实践能力薄弱、经验缺乏、专业化发展水平低等多方面的问题。久而久之,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就会成为制约高职教育专业化发展的瓶颈,最终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的兴衰。

  2.教学科研能力以及实践科研意识薄弱。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科研意识对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尤为重要,如果一所高职院校没有专业化的学术研究团队,这所学校的学术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就不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很多高职院校的领导及一线教师往往都忽略了教师的这项能力。

  第一,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和人事聘用的需求出现交叉影响,一方面,教师数量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另一方面,教师的日常教学任务和行政工作都很繁重,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问和精力采取措施来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更不要说培养自己的实践科研意识。有的高职院校过于偏重教师的实践教学应用,片面地追求过硬的技术能力,从而忽略引导教师进行教学科研,很少为教师搭建科研学术平台。

  第二,除了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外,处于主体地位的教师自身也缺少对教学科研以及实践经历的反思,尤其是青年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为了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往往更忽视学术科研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不积极参与教学理论、理念和规律的研究,这不仅会影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不利于高职学校的科研建设。

  第三,学校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之问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科研能力的提升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学水平也会得到相应提升,所以,科研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相适应的角度考虑,高职院校要能够培养面向行业企业的生产服务前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的专业设置要体现专业化、课程内容要强调职业化、教学过程要注重实践性。如果忽视科研能力的重要性,那将会导致整体连锁反应,整个高职院校的运行将受到挑战。

  第四,高职院校科研机构不健全、项目经费无保障等,都会影响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导致科研成果少、工程生产能力的效率低等问题,潜移默化中就会影响社会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评价,从而阻碍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职业要求比较高。

  3.教师职业道德精神欠缺,教师专业化队伍结构不合理。教育部曾对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结构进行调查,发现其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来源结构不合理,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些不合理的地方导致高职教师的职业道德精神与社会、与学生产生矛盾,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高职教师日渐将教育作为单一的谋生手段,自身没有完全融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大趋势,种种原因都导致高职教师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精神整体欠缺,降低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积极驱动力。

  三、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构建策略

  1.加大政策导向和专项经费投入。地方政府以及职能部门应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扶持政策,关注地方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关键点。可以让高职院校师生进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教育教学实践;还可以将职业教育的各项考评指标纳入教师、学生的综合考评。经费的保障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政府要设专项经费,尽可能地为高职教师提供多元交流的机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化培训会议、教学研讨会、课程改革会议等,邀请专家教授给教师做有关专题的讲座等,扩大教师的知识面。

  2.健全行业企业的融入制度,为推进高职教师专业化的进程提供实践平台。职业教育本身的目的就在于服务地方经济,行业企业作为地方经济的主体,与职业教育的成长息息相关。但是,现在很多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道德缺失,社会责任感低,不欢迎高职教师进入企业实践,担心教师在一线参与生产实践会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影响企业效率。即使让教师进入企业参与实践,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交流,不会让教师直接进入关键生产线。

  针对此种情况,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政策导向,为提高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提供相应的平台。政府要激发行业企业培养教师的积极性,使行业企业从根本上接纳高职院校教师入厂实践。高职院校应以产、学、研为突破口,以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为突破口,找到与企业行业进行合作的关键点,为行业企业提供国内、国际最新的科研发展动态,或技术性研究成果,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3.行业企业充分参与,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青年专业技术教师进企业,进行专业的实践锻炼,全而参与企业的各个流程,让其对企业一线的工作流程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这就更能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历,积累教学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剖析实际案例,提高其专业化的教学水平。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轮流进入企业一线,参与生产实践、实验研究,定期完成任务性科研成果并通过鉴定。在企业的实践可以设定在两年以内,在这个实践中间,必须取得一定的职业技师资格证书或相关部门的职业能力鉴定。副高、正高级职称以上的骨干教师,也要定期深入企业,中报并承担整个横向课题的立项、结项。通过这样的实践研究探索,既可以带动本校整体的教学水平,也可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型产、学、研相结合的职业院校,同时也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素质教师培养。

  四、结语

  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队伍的强弱是学校教育事业成败的核心因素,而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特点,运用最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接受教育,使学生能够尽快地将所学内容转化为技能和自身修养。持续不断地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仅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地进行主动学习和积极实践,良好的外部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多种激励措施需要齐头并进。.,

【对推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分析研究】相关文章: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07-03

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07-03

教师专业化的特点与发展07-03

教师专业化发展总结11-08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求同还是存异07-03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制07-03

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规划02-08

高职院校服装教师教学能力分析研究论文07-03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07-01

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总结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