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灰雀》教材解析
教材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不同于一般的书籍,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它主要是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和附录等部分构成,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随着科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的载体也多样化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灰雀》教材解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灰雀》教材解析
1、阅读、了解有关列宁的故事。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5个,读音难点主要有渣(翘舌音)、胸(后鼻音)。可以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前几册教材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通过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桦、婉、渣,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身体部位学习胸、脯。
可以把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中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如:胸、脯、渣、惜、低、诚都属于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渣、者、惜时,要注意三者之间的联系,它们都有日,但其具体形状不尽一致;学习散时,还应联系胸、脯,指导学生发现同样的月字,在不同的位置,写法也不一样。在学习结构特征不是非常典型的或者时,要注意具体笔画、笔形的特点,落实到位。
3、本文通过列宁、孩子与一只灰雀的故事,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对孩子的尊重、爱护之情,教师可以围绕列宁的这两种情感展开教学。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首先是灰雀惹人喜爱,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婉转地歌唱,这是灰雀让人喜爱之处。其次是列宁的言语和行动表现了对灰雀的喜爱。他欣赏灰雀的歌唱,给它们带来食物。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每次都要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它们体现了列宁对灰雀喜爱的程度。当灰雀消失之后,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这表明他对灰雀的着急和担心。在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中,如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它怕冷和可惜这两个词语,可以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和关心。学生在朗读相关的词句时,一定要将这种感情读出来。
列宁和孩子的对话,耐心而又得体,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尊重和爱护。当列宁询问孩子是否见到灰雀时,孩子回答没我没看见,从这种吞吞吐吐中,可以猜测到灰雀的消失与孩子有关。但是列宁没有去批评、斥责孩子,而是通过表达对惹人喜爱的灰雀的担心,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感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列宁与孩子的对话和神态体现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结合具体的句子、段落,以及文中的提示,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⑴列宁问孩子有没有见到灰雀时,男孩说:没我没看见。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男孩说话时为什么要停顿一下呢?他心里会想到什么?孩子可能担心列宁知道是他捉走灰雀、想说又不敢说,还可以进一步提示学生没我没看见应该如何读才能恰当地反映男孩的心理。
⑵列宁的两句话: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进一步体现了列宁的担心和惋惜。这种担心和惋惜使男孩受到了震动,于是说出了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的话。男孩说这句话时,他看看列宁,这个看看表明他下定决心鼓起勇气的心理变化过程。列宁已经知道灰雀的消失与男孩有关,但是他没有一句批评的话,而是通过自己对灰雀的担心来感染男孩,引导他认识了错误。
⑶当列宁问他会飞回来,表明了他喜出望外的心情,要引导学生读好。列宁的喜出望外进一步感染了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说明男孩决心改正错误的心理。
⑷当列宁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时,他为什么不问男孩,而是去问一个不会说话也不懂得人话的鸟儿呢?列宁在想些什么呢?这一方面表明了列宁见到灰雀之后的惊喜,另一个方面则表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护。
教师不必局限于上述的几个方面,还可以就列宁与孩子的动作、神态,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如:列宁自言自语地说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这些神态动作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
本课课后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这一基础上,可以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引导他们讨论: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为什么列宁不直接要求男孩将灰雀放回来?使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确下面几个问题:
⑴男孩听了列宁说的话,见到他着急、担心、惋惜的样子,内心受到了感染,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⑵男孩肯定地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第二天,灰雀果然飞回来了。表明男孩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是个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⑶送回灰雀以后,那个男孩站在白烨树旁,低着头,表明他仍在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⑷从列宁和男孩的全部对话中可以看出,列宁没有一点责怪男孩的话语,这体现了他耐心、巧妙的教育方法和尊重、爱护男孩的崇高品质。
4、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要将词语的注释直接提供给学生。如,对于婉转
的了解,通过上下文,可以知道婉转指的是歌唱,又惹人喜爱,可见是用来形容好听的声音的,可以结合孩子听到的鸟叫,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引导。再如仰望,可结合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灰雀是在高大的白烨树上,所以应该抬头看,仰望的意思就清楚了。
5、在朗读指导过程中,要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课后的第二题,要求学生在领会课文内容基础上,谈谈自己的发现。可以结合课文句段,可以通过语言、动作体会人物心理活动。除此之外,课后还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的积累。教师对此不宜做固定的要求,允许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但要有检查,看看学生抄写情况。
课后还有两个学习伙伴的对话,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列宁和其他名人的故事。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要为学生提供合适的途径和方式,使这项扩展活动落实,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工作。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班上组织爱鸟周活动,活动结束时举办一次报告会,谈谈自己对爱鸟的认识,或者举办一期有关鸟类的资料展。
【参考资料】
〖灰雀〗
小型呜禽,体形如雀,羽色多样,鸣声悦耳,可以笼养观赏。群栖在河谷、溪流、树林中。食物为烨树、榆树、柳树的嫩叶和种子。本文中说的灰雀是红腹灰雀。在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乌苏里江一带和辽宁、河北等部分地区都能见到。
《灰雀》课堂教案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多媒体动画:列宁在树下仰望两只灰雀,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已不见了。)
师:一天,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怎么了──
生:不见了!(齐)
二、学习第3~10自然段
1、提出学习要求:
师:列宁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列宁和小男孩说了些什么
(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3~10然段,用“____”画一画列宁说的话,再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
师板书(旁批):读、画、体会
(师巡视,辅导)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一名学生非常清楚地读出了3、5、7、9自然段中列宁的话。师相机出示字幕:课文3、5、7、9自然段。)
2、自读体会:
师: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什么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
(学生自读后抽查)
生:我体会出列宁非常着急。
生:我体会出列宁惋惜的心情。
生:我体会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关心。
师:你们对哪句话体会得更深些,想读给大家听听吗?
3、师相机评价指导学生读的四句话,进一步体会列宁的心情。
4、比较体会:
师:老师也仔细体会了这句话。来,仔细听听老师读的哪句话更能表达列宁失去鸟儿非常惋惜的心情。(师读)
生:第二句。(齐)
(抽生读)
师: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
5、引导概括:
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师:一齐说!
生:爱!
师板书:爱
灰 雀
爱
列宁 男孩
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
生:男孩捉走了!男孩捉回家去了!(学生七嘴八舌答)
师:孩子为什么捉走灰雀?
生:他喜欢灰雀。
生:他怕灰雀冻伤了。
师: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按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讨论!
(师巡视,并随时加入各小组讨论,然后检查讨论情况。)
生:我更赞同列宁的爱。因为孩子把灰雀捉回家,关在笼子里,灰雀就失去了自由。
生:我也赞同列宁的爱。因为列宁每天来这儿看灰雀,还给它带来好吃的,只是欣赏它,不去捉它,列宁是真正爱灰雀。
生:再说,灰雀应该是给大家看的。
生:灰雀离开了伙伴也会寂寞的。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师板书:
6、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师: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内容。)
(师导读,生接读。)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
生:“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注意体会列宁着急的心情。再来一次。
(生再接读)
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
生:“没看见,我没看见。”
(此处读得不好,师教读,生再读。)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
生:“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爱鸟的情触动了孩子的心──
生: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师: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生:“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列宁爱鸟的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
生:“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
生:“会飞回来”
(这里学生没有读好,师指导再读,直到读好。)
师: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
生:“一定会飞回来!”
(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重语气,再读再体会。)
师: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
生:列宁。(齐)
师: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决定怎么做?
生:放鸟归园。(齐)
板书:
7、分角色朗读:
师:咱们来读好这段话,体会这种爱。
(⑴ 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列宁说的话,一组读男孩说的话,师读叙述语。⑵ 去掉叙述语,直接朗读“对话”。)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去掉叙述语言。)
师:这一老一小的话多有意思,你们也和孩子一样懂得了真正的爱鸟吗谁体会得好,想读好这段对话
生:我请XX和我一起读。
师:体会得太好了,你们同桌也学他们的样读读吧。
(同桌对读,再分大组对读。)
三、学习第11~13自然段
(多媒体动画:列宁和男孩在看三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唱歌。)
1、师: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不过,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
(多媒体字幕: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
(师叙述12自然段。)
师: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生:列宁为什么微笑?
生: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
生:鸟儿会回答吗?
2、师: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讨论讨论吧。
(按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师巡视并加入讨论。)
生:因为他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因为男孩在列宁爱鸟之情感染下,把鸟放回来了。
师:像男孩这样知错并改错的孩子就是什么样的孩子?
生:诚实的孩子。(齐)
师:可是刚才那个问题老师还是没弄明白。
生: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他就不会问男孩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列宁不想伤害男孩的自尊心。
师:你多了解列宁的心啊!是啊,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
生:爱!(齐)
师板书:
师: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多么深的爱,读──
(生齐读12自然段,字幕中“微笑”一词闪动。)
师:列宁为什么而微笑?
生:男孩承认了错误。
生:鸟儿又回到了枝头唱歌。
师: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