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评课

时间:2022-08-04 09:04:03 语文 我要投稿

伯牙绝弦评课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伯牙绝弦评课 ,欢迎阅读。

伯牙绝弦评课

  伯牙绝弦评课 篇1

  《伯牙绝弦》是小学六年级唯一的一篇文言文。仅仅只有77个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荡气回肠、耐人寻味的故事: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一开课,出示词语“清风徐徐”、“炊烟袅袅”、“依依杨柳”等,让学生展开联想,以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让学生以轻松的节奏走进课堂,在融洽的氛围中开始了学习。

  二、以读代讲,读出自己的理解。

  整节课,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的次数不下十遍。“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从刚开始接触课文时“大声朗读”、“读出节奏”、“再将文章读一遍,借助注释,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没读懂”,到穿插在理解中的一次次“引读”、“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呢?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配乐读等。每一次朗读并不是一味地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层层递进,步步提高。教师意在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点燃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三、紧抓“知音”,品出意境。

  整节课,教师引着学生静下心来,在这短短的77个字中品读、想象、感悟。让学生品味“善”字的不同意思;以现代人的角度解读“善哉”;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会怎样赞叹?一次次地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赞叹与对“子期”的逝去的痛心。在此基础上,“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的理解水到渠成。这一品味,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那就是“千古知音最难觅”,珍惜拥有,珍惜友情。

  四、课外拓展。

  教师在教学中,多次引用了课外资料。如相传远在春秋时代,有一位素有“琴仙”之称的宫廷乐手,他就在这样如诗如画的高山流水之间,遇到了一位难得知己。再如在结尾处引出的小诗“摔断瑶琴凤尾寒,……”对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关“卡通视频”,讲述伯牙与钟子期相识的经过这一环节,我个人认为反倒冲淡了古文的韵味,如果老师能将这一部分的资料作为教师的过渡语言就更好了。

  伯牙绝弦评课 篇2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是一场人生的悲剧,是一个人生的寓言,是知音难求的人生叹息,是人们在孤独中寻求温暖的见证,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灵的呼唤。感谢毛老师今天给我们演绎的这堂课,脉络清晰,引领到位,古文教学在她的手中是那么的得心应手!这篇课文的关键词是“知音”,那我今天的评课的关键词就是“层次”。接下来我从“朗读有层次”“理解有层次”“拓展有层次”来谈谈自己的收获吧!

  一、理解有层次

  初读课文时,

  毛老师提醒学生借助课文的注释来读懂课文,然后分三组出示文中没有注解的词,第一组出示一字多义的“善”;第二组出示“念”的“得”,第三组出示“谓”“乃”和“复”,在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接着抓重点句“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先理解字面上怎么样的泰山和江河,再理解文字背后或者说琴声背后所传达的伯牙的心声。最后才是追问——“什么样的志向?什么样的胸怀?”每一步都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每一步都促进了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协同发展。然后毛老师乘学生兴头,结合“皎皎明月”“清风徐徐”等AABC,充分想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又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学生们自然得出了伯牙和钟子期“心有灵犀”“心心相惜”的结论。而正因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所以“子期死”伯牙痛而“破琴绝弦”。追问学生,伯牙绝掉的仅仅是“弦”吗?他绝掉的是什么?就是这样有层次地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闪动着智慧的回答中破解难点,扎实基础,提高了阅读理解。

  二、朗读有层次

  古诗词的学习尤其需要意境的创设,不适宜直白地翻译,否则会打破这种意境。理解文言,感受文言,读,是重中之重。教学中,邵老师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朗读:扫除字音障碍、感知大意的`初读,借助注解、练习停顿的试读,抓“哉”和“兮”这两个语气词指导朗读,角色转换的悟读,配以音乐的诵读,每次的朗读并不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环环相扣,步步提升。而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地牵引,那就抓住文本的“情脉”——伯牙与子期的心心相通通,达到理解感悟的教学目标。老师肯花大力气去引导学生诵读古文,读得自然,读得有法。在不经意间,学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

  三、拓展有层次

  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所谓“拓展”,就是由语文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它实质上是一种迁移教学。适当的拓展可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可扩充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毛老师的课堂拓展内容的呈现也是很有层次的:“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点拨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情;

  当伯牙再次与子期相遇不见其人只见到他的一座冰冷的墓碑,引入“子期墓前,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显现伯牙追悼知音的悲痛;课末三句名言的出示,将“知音”的领会进行了又一个提升。

  为了今天的评课,我特地查询了王崧舟老师的《伯牙绝弦》的评课稿,就跟大家一起分享,祝愿我们都能:细读,做文本的“知音”;定位,做课程的“知音”;理答,做学生的“知音”!

【伯牙绝弦评课】相关文章:

《伯牙绝弦》评课稿05-21

《伯牙绝弦》评课稿06-27

伯牙绝弦的教学设计06-11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2-05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02-01

六年级语文《伯牙绝弦》评课稿10-15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5篇)04-15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8篇04-14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5篇03-12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15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