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台阶评课记录范文
授课者自评:这节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台阶》,可能整个课堂的流程比较完整,调动学生气氛还可以,课件也做得比较好,但是我自己觉得上得很糟糕,因为我没有平时上课时的从容,没有平时上课时的胸有成竹,课堂的临时应对能力好像一下子不知到哪里去了。虽然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修改了三次,其间也磨了一次课,但这堂课仍上得不尽如人意。对于本文的学习,我始终将美放在第一位,将学生的感悟品味作为课堂的主旋律,对于课堂环节,基本不做过细的安排部署,遵循“收放有度,活而不乱”的原则,适当的时候示范一下,必要的时候追问一下,关键的地方提升一下。现在的孩子,因为生活的舒适与优越,感悟平凡生活的触觉有些迟钝,我们做教师的必须善于抓住契机,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他们自觉地将文字与情感融为一体,文章与生活合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自身方面,必须深入挖掘,使真美再现;更要学会刺激学生情感的兴奋点,使他们愿意接过老师抛来的接力棒,一棒接一棒,乐此不疲。
尚老师:好的课堂评价有助于和谐课堂的生成,能给予学生轻松感、自信感,从容地感受每一节课,也能诱发或唤醒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让课堂成为他们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体会更多成功的欢乐。从这点上来看,王老师这节课注重了课堂的评价,还是不错的。
杨老师:现代教育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课堂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地方,而是师生互相交流的平台。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堂课,我觉得王老师没有进入角色,感情没有完全投注到课堂里,虽然在这课堂课里采用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从表面上看教师与学生进行了对话,其实与学生没有达成“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
刘老师:我也有同感,王老师好像整堂课都在关注时间,关注课堂流程,没有关注学生的表情和表现,没有用心与学生交流,比如在重点研读环节中,在学生理解了“老了”的含义和最后一句话用句号的作用后,再出示了一道思考题:如果文中的这位父亲是你的父亲,你还想对他说什么?按照道理,这个问题是引领学生理解文本的一个高潮,但学生说得仍然很肤浅,只提到:“父亲您辛苦了”,“父亲您该休息了”之类的理解
胡老师:对,学生没有与教师达成共识,学生也没有与作品达成共鸣,究其根底就是老师没有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
纪老师: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空间,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课堂上关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王老师: 语文是生活的语文,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参与要“活起来”,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唤醒和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和扩充学生缺乏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在文本言语与主体直接经验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从而让学生在“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广阔生活情境中去体验语文的博大、自然与精深。这里的“生活经验”就是指读者的生活经历,包括对人生、对世界、对感情等方面的认识的综合体验。阅读的理解就是读者生活经验的汇兑,就是读者与作者在某一生活领域中的体味的碰撞。所以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完成这一方面的内容。
赵老师:“用生活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本来是我们上课要达成的一个理念,也是一直以来我努力的方向。《台阶》这篇文章虽然作者30年前写的,当时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也离学生比较远,但其实在生活中是可以找到当时的影子的,我们完全可以引领学生挖掘那种生活信息,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教师调动起来的生活信息与文本进行对话,与文本中的父亲和儿子对话,从而与文本产生共鸣。
王老师:这堂课王老师自始至终都在贯穿这个理念,帮助学生理解儿子对父亲的怜惜和同情,以及儿子对农民不幸生活状况的悲痛之情,我觉得这也是这堂课让听众感觉很透彻的地方。
【台阶评课记录】相关文章:
手指听课评课记录02-15
小学数学教学评课记录11-29
灰雀听课记录与评课06-22
初中听课评课记录03-24
《花钟》听课评课记录03-30
大班听评课记录山东04-04
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范文03-11
教师听课评课记录03-10
燕子听课评课记录(精选5篇)02-24
初中化学听课评课记录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