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07-03 09:39:29 职业/专业/职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改革的思考

  摘 要:在对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之上,回顾了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了课程设置在外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围绕英语专业的学科内涵与人文性,指出了目前课程设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

试论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改革

  中国外语教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至今,已走过60余载。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建设发展的进程,中国外语教学的发展也走过了一条曲折探索和发展的道路,英语专业亦是如此。

  一、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历史与现状

  一个专业的开设,需要考虑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专业学科定位,包括培养目标、专业特色等;二是教学内容,主要是指课内外教学活动计划等,这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三是教学实践,包含教学方法、师资建设、教学评价等。专业课程的设置集中体现着一个专业的核心内涵,它规定了不同专业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和发展方向,是实现该专业培养目标的最根本保障。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实现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发展都必须以课程为载体才能得到有效的施行。因此,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直接决定了英语专业的方向和教学质量。

  50年代初,学习俄语以十分迅猛的姿态发展开来,教育部在课程设置上也开始转而向苏联学习,强调外语技能训练以及外语能力分项训练。这时的中学毕业生英语基础普遍较为薄弱,需要大量的听、说、读、写等外语技能的训练。这一举措帮助培养了一大批社会亟须的外语人才,这在当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之后,这一状况断断续续地持续了近30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类型一直是技能占绝对的主导地位,降低了英语专业的学术水平,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2000年,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在国家教指委的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出台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第一次以文件形式确定了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英语专业学生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以此为指导思想,《大纲》将四年的英语专业课程划分为三大模块,即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专业技能课是指英语技能的综合训练课和分项训练课,这主要包括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语言运用的能力。专业知识课程指的是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的目的是扩宽学生的人文知识和素养。相关专业知识课是指与英语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知识技能,开设各种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十几年来,在《大纲》的指导下,全国高校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设置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多数院校除最基本的专业技能课之外,也都开设了语言学导论、英美文学、英语国家概况、学术论文写作等专业知识课程,有的院校甚至将它们定位为专业必修课。目前,国内的大多数院校仍依照着《大纲》所提供的框架,结合本院校特色及地区特色建立起了不同模式的培养模式,不断丰富着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当然,就全国范围来看,由于《大纲》提纲挈领作用的局限性以及各院校不同实际,英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的建设还很不平衡。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学科建设的发展,全国的英语专业的不断壮大,国内高校内部的学科分化与组合以及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现行的英语课程体系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局限性。

  2.有的英语专业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英语基础技能的训练,过分强调语言技能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外语专业人文教育的本质。蓝仁哲(2009)曾提出:“外语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是既掌握熟练外语技能,同时又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善于创新思辨的通识型人才。”

  3.忽视了研究方法类课程的设置。《大纲》中虽然规定了把介绍一般研究规范的“学术写作”课程确立为专业知识必修课,但却没有安排与之相关的研究方法类课程。我们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研究方法类课程,介绍一些一般性的研究方法,以及与文学、语言学、文化学等相关的常用研究方法。

  4.培养规格严重趋于同质化。过去,外语院校,综合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外语专业人才的主力军,在培养目标上分工也相对明确。现在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几乎所有高校的英语专业甚至是非英语专业都可全部或部分的担当此任,同时也取消了英语人才培养的分工和定位。英语人才的主体不断扩大而目标却日益趋同,导致一般水平的英语毕业生严重过剩,而高水平高质量的英语毕业生却十分匮乏。

  可喜的是,有些院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在课程设置上开始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例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院校增开了人文通识课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高校对学分制的引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有助于实现校内各专业,各院系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个可以共享的平台。

  二、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创新

  针对《大纲》指导下课程体系中潜在的问题,国内高校均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目前,学界关于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形成了几种主要的观点:

  在学界关于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上述几种观点以外,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更多的应是根据自身历史传统、办学特色与实际师资、学生情况进行具体探索。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自2004年起启动了新的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结合外语教学的长期传统,对外语专业知识类课程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则充分挖掘外语教育优势,配合国家在2000年后实施的公费教育师范生培养政策,对外语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则以培养“复合型、研究性和国际化英语专业人才”为理念,在中外联合培养模式中对原有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整合。

  英语专业该走向何方?英语专业的内涵和特色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不断地困扰着英语专业的所有师生。国内的一些著名学者建议,与其在外语专业外部寻求方法,不如挖掘英语专业的学科内涵,恢复英语专业人文教育的本质。在外语技能的培养之外,注重构建更加宽广的知识面,培养分析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外语专业隶属于人文学科,外语教育的本质也是人文教育,注重心智训练和情感陶冶的价值。外语专业技能是基本功,掌握技能的最终目的还是要通过语言去理解它所承载的文学、历史、社会、政治、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2]蓝仁哲.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科属性与培养目标:关于外语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思考[J].中国外语,2009(6):4-16.

  [3]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转型时期的我国英语专业课程改革设置[J].中国外语,2012(01):10-15.

  [4]李莉莉,常俊跃.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文学课程建构探索 [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9):11-13.

  [5]王雪梅,覃锋.中加语言学专业研究生核心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05):30-33.

  [6]潘之欣.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导论”类课程设置的调查[J].外语界,2002(01):47-55.

【试论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改革的思考】相关文章:

试论中职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论文07-04

中医美容专业课程设置建设探讨论文03-24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论文07-04

职业中专会计专业课程如何设置07-09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论文07-04

互联网+高校公体武术课教学改革新尝试论文07-03

面试论英雄07-11

金融专业课程07-14

保险专业课程07-13

初探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