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徽派传统民居建筑技艺
建筑是指人工建筑而成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包括房屋和构筑物两大类。房屋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徽派传统民居建筑技艺,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徽派传统民居建筑技艺
徽州建筑传统技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那时流行的是“穿斗式”建筑,发展到宋朝时,建筑技艺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融“穿斗式”与“抬梁式”于一体,建筑技艺有了较大的提升。到了明代形成了内设“天井”三间五架这种模式的建筑格局,并基本形成固定模式,徽州建筑传统技艺也基本趋于稳定,并按照以师带徒、口传手授的方式,代代相传。
徽州古代工匠以砖、木、石、铁、窑五种匠人组成“徽州帮”。这些工匠凭借锯、凿、尺、刀、板、锤、铲等各式工具开展工作,各工匠均有明确的分工,铁、窑两种工匠为建造房屋提供建筑材料,砖、木、石三种工匠相互配合,负责建造。基本程序如下:
石匠施工程序:挖脚——采石——砌石基——制作安装细料等。
木料施工程序:出山料——起工驾马——画墨接——排料——竖屋请梁——理柱等。
砖匠施工程序:拌制灰泥——砌筑——抹灰——地面施工——屋面铺砖、盖瓦等。
徽州木雕、砖雕、石雕是徽州中的最精华的部分,彩画艺术也被很好地应用到了徽州建筑上面。
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徽州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主要类型,其传统营造技艺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徽州文化的典型表现,它在安徽省徽州地区世代相传,显示出浓厚的地方特色,同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徽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在营造中主要采用穿斗式的结构方式。发展到宋代,穿斗式与抬梁式融于一体,营造技艺有了较大的提高。明代徽州民居出现了内设天井的平面布局和三间五架的建筑形式,且基本形成固定程式。徽州民居营造技艺由此趋于稳定,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在师徒间代代相承。
徽州建筑工匠借助锯、凿、尺、刀、板、锤、铲等各式工具在传统民居营造过程中各显身手,彼此协作。各行工匠均有明确的分工,如铁、窑两行工匠为房屋营造提供建筑材料,砖、木、石三行工匠相互配合,具体负责施工建造等。徽州木雕、砖雕、石雕是徽州古建筑中的精华部分,彩画艺术也在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为传统徽州民居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国家非常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8年,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派传统民居建筑技艺】相关文章:
南方民居建筑特点介绍03-04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教学设计03-21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中国民居建筑》含反思06-22
《乔家大院 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阅读答案06-14
形容技艺高超的成语07-22
科技艺术节标语01-17
科技艺术节作文02-05
院徽设计大赛活动策划04-06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