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评课标准是什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评课的标准是什么
评课该用怎样的标准?
——有感于叶澜教授的好课五标准
时下,公开课诸如观摩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名目繁多,层出不穷,而每次开课后一般都要进行评课。在评课时,教师们大都能畅所欲言。可我发现,评课时教师的意见,往往有不同的观点,甚至有些是截然相反的。争论时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而争议却常常没有结果。屡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大家对一堂课评价标准不一样,即怎样的一堂课才是好课,每个人的尺度都不相同。那么怎样的一堂课才是好课呢?评价一堂课又有什么基本的要求呢?
2005年12月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接受《厦门晚报》记者的专访,她对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觉得这对中学教师很有借鉴意义。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有意义。叶澜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她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如果课堂一切都很顺利,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节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二有效率。她认为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学习困难的;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在这个意义上,一节好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三生成性。叶澜介绍,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四常态性。叶澜说,不少教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的就是让教师淡化公开课、观摩课的概念。在她看来,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因此,她告诫教师们:“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才能上的课。
五有待完善。她认为,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公开课、观摩课要上得没有一点点问题,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她告诉记者,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
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开阔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毋庸置疑,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机械化、模式化、概念化的评价标准会束缚教学的创新与个性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那些面面俱到而又刻意追求完美的评价标准给教师的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不少学校的教研组和众多地方的教研员评课时凭借一张经过量化的评价标准表,一张表若干项,包括教材处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思路、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每一项还可分为若干小项,这项多少分,那项多少分,或以A、B、C划等次,评一节课竟有十几项甚至几十项之多。许多教师为了达到教学表情、语速、板书、时间安排等细节标准而在课堂上忙于应付、疲于奔命,影响了教学内容的展开,使得教师的教学精力牵扯很大。这样的评价标准必然会出现误判的现象,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各项得分较高的课不一定是好课,而有些很有特色、效果也不错而且深受学生欢迎的课,可能由于某项指标的缺失而得了低分,这样一堂有意义的课可能就被否定了。
我们一直提倡教无定法,在教学中允许教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然在评课时也不能用那些死的标准和条条框框去束缚教师的教学个性,不能使教师的备课、上课围绕着过于细化的评价标准这个指挥棒转,这只会导致教师的个性和创造力受到束缚和压制。为了能够得高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哪一个细节遗落了,担心哪个知识点忘记了,因为听课的教师仿佛都在拿着放大镜来听,都想鸡蛋里挑骨头,以在评课时能说说授课者的缺点。笔者曾担任过记录员,有一位语文教师上完《珍珠与泪珠》公开课,被指出的缺点整整记满了三张纸。这些意见固然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但同时又有多少是应景之作呢?或者简直可以说有很多是废话,因为如果听了每个人的发言才来备课、上课,根本没办法上公开课。道理很简单,一节课45分钟,能把大家的观点都整合吗?
我们应更多从学生的学习接受和发展方面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而对那些琐碎的标准尽量简化。评价标准宜粗而不宜细。当然评价一堂课也应该有基本的要求,而这基本的要求,我以为叶澜教授的“五条基本要求”是值得借鉴和参考的。
【评课的标准是什么】相关文章:
学校评课标准是什么12-12
物理评课标准12-12
小学标准体育课评课07-03
评课的八条标准03-24
《法律是什么》评课稿06-21
我是什么评课稿06-17
我是什么评课稿04-04
《幸福是什么》评课稿07-05
【实用】我是什么评课稿10-10
《幸福是什么》评课稿范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