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哈里啰》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哈里啰》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哈里啰》的教学设计 1
【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本课教学运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学生的听、唱、看、体验、创作等,让学生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以及团体协作精神。
【教学分析】
歌曲《哈里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二年级第四册第4课《快乐的舞蹈》中的一节音乐游戏课。是一首特立尼达民歌,具有浓郁的拉丁美洲音乐风格,4/4拍,大调式,歌曲的结构方整,四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所用音乐材料十分简洁,在每乐句尾部使用两拍后附点( x x.)节奏,使歌曲充满了动力和积极乐观的情绪。歌词中较多地使用衬词和拍手动作配合,使歌曲别具一格、富有情趣,洋溢着热烈、欢快的气氛,表达了特立尼达人民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和乐观、奔放的性格。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年级第四册第4课《快乐的舞蹈》第二课时《哈里啰》。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加伏特舞曲》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舞蹈性,并用走步
来表现音乐。
2、学会歌曲《哈里啰》,并用轻快、自然的声音演唱。
3、通过音乐律动和音乐游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并用动作来体现节奏。
4、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哈里啰》,并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
教学难点:
1、歌曲中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模进的音高、音准以及第四乐句切分 节奏的准确掌握。
2、感受歌曲带来快乐及舞蹈性。
【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游戏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创作教学法。通过游戏教学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并让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感受歌曲的基本节奏与旋律,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通过演示教学法,让学生在老师的范唱中感受音的高低变化、节奏变化。
2、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哈里啰》歌谱。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感受音乐(游戏互动)
(一)师生问好
(二)播放乐曲《加伏特舞曲》,学生跟着老师模仿青蛙、天鹅、小鸟围成圆圈随音乐情绪变化绕教室自由律动。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用律动教学将音乐韵律感有机的渗透其中,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舞蹈性,并用走步来表现音乐,形成了全体参与动起来的局面。
二、歌曲教学
(一)初步感受音乐(师生问答)
1、教师用魔法师的口吻提问学生想不想变成自己原来的样子。
2、教师继续提问学生要是想变回自己的样子必须回答魔法师的问题。教师播放歌曲《哈里啰》伴奏音乐,提问学生这段音乐除了前奏外一共有几个乐句。(4句)
3、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歌曲中的四个乐句。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问答的教学,使学生对歌曲《哈里啰》每个乐句的旋律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做好铺垫。
(二)进一步熟悉音乐
1、请一位学生模仿老师做律动组合示范给全体学生看。
2、教师播放音乐并带领全体学生做律动组合!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让学生充分体验歌曲特有的旋律、节奏特点,为下一环节歌曲教学以及集体转圈表演做好铺垫。
(三)课件演示导入
师:你们看,在不知不觉中,音乐列车已经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拉丁美洲。在遥远的拉丁美洲啊,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岛国,他的名字叫特立尼达,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沥青湖还有令人向往的热带雨林呢,岛上居住着非洲黑人和印第安人,他们个个都能歌善舞、热情奔放。同学们,我们赶紧到那里去走一走去看一看吧。
(课件演示拉丁美洲风土人情)
【设计意图】穿插特立尼达民族的风土人情、服饰、习俗等知识的介绍,以此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便更好的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歌曲教学。
(四)歌曲教学
1、播放歌曲《哈里啰》并提示学生认真听音乐不要跟唱。
2、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哪句是最容易唱的?(提问个别学生)
学生回答:“跟着音乐唱歌哈里啰”
3、教师用钢琴弹单音带学生学唱歌曲。
4、教师继续提问学生“哪句同学们唱起来有点困难的呢?”
5、教师继续用钢琴带唱解决重难点。
6、完整的用单音跟着钢琴学唱一次。
7、完整的.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处处体现师生之间的平等意识,给予学生学习的空间,利于学生思考、主动去学习,避免了在教学中发生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的局面。
三、课堂拓展
师:唱了这么多的“哈里啰”,你们知道“哈里啰”是什么意思吗?
生:不知道。
师:其实啊,“哈里啰”是特立尼达的小朋友们开心的时候发出的一种感叹!就像现在蔡老师跟我们二(1)班的同学们在一起很开心,蔡老师会拍拍手然后唱“跟着音乐唱歌哈里啰(拍拍手)”,那你们开心的时候你们会怎样呢?
学生:跺脚、拍肩膀、(引导学生创编)
师:那我们一起来做一下。
生:创编动作为歌曲伴奏。(播放歌曲《哈里啰》)
师:那我们一起完整表现歌曲吧!(播放歌曲《哈里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用“哈里啰”创编中掌握此节奏。使学生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完成歌曲教学。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大家站起来手拉着手,跟我们的特立尼达朋友一起尽情的动起来唱起来结束我们今天的音乐之旅吧!
(播放歌曲《哈里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歌舞表演中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促进其良好合作意识和群体中协调能力的形成。
《哈里啰》的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牧童遥》、《采莲船》、《唱歌真快乐》、《螃蟹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歌声表现牧童放牧时的愉快心情。培养学生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好品德。
2、通过学习集体舞《牧童谣》,使学生初步接触蒙古族舞蹈的风格韵律,学做硬肩、笑肩、挤奶等动作。
3、通过欣赏《采莲船》感受乐曲的'风格、节奏上的特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
集体舞:《牧童谣》
教学难点:
感受《牧童谣》风格、节奏上的特点。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表演歌曲《牧童谣》;综合训练。
1、欣赏范唱。
2、朗读歌词,理解大意。
3、哼唱歌曲,打节拍。
4、口授歌曲。
5、反复练唱。
6、齐唱歌曲。
7、分组演唱歌曲。
三、歌曲表现。
1、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
2、请同学们试着背唱牧童谣,并讨论完成综合训练二。
3、提问:这首歌曲的歌词段数多、歌词较多,仔细观察它的歌词有什么特点?(问答式)
我们用什么演唱方式能够更好的体现这一点呢?(男问女答、女问男答、领唱与合唱等)
4、请同学们上前表演自己编的节目。优秀小组给红花。
5、请同学按照书上综合训练三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集体舞表演。
1、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像我们学唱的牧童谣就是有风味的歌曲。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有我国蒙古族的风格的一段舞蹈。
2、学习单一动作。教师示范讲解硬肩、笑肩、挤奶等动作。
两人一组练习。
3、分解动作进行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将整套动作串联起来完整练习。
4、跟着音乐练习。注意引导学生质朴的情感表演劳动时的喜悦。
5、请同学上前表演。
五、小结下课。
【《哈里啰》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关于小学音乐课《哈里罗》的教学设计12-13
照片里的故事教学设计04-29
《古诗里的故事》教学设计04-28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07-11
《秋天里》教学设计04-06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05-29
《画里少了什么》教学设计04-05
《卡普里岛》教学设计06-04
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