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春节的祭祖习俗
在中国,春节祭祖是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之夜,民间有举家团聚,设堂供斋,点香烧烛,恭请祖宗或已故的亲人回家过年的习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的祭祖习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祭祖来源
祭祀分成祭拜祖先和祭拜各种鬼神二类。祭祀乃起源于商朝,商人认为鬼神有很大的权威,能够决定人们的命运,所以他们十分崇敬鬼神。他们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且以人鬼-祖先为祭拜的主要对象。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了,灵魂仍然存在,可以降祸、赐福与子孙,因此他们每天都排定日程,虔诚祭祀。这种崇拜祖先的观念一直延续到现今,形成我国文化的特色。再者,东汉时的丁兰(二十四孝之一)以砍柴为生,常因母亲未能按时送饭,而怨怒再三。一日因见乌鸦反哺恩情受感,见母前来便迎向前去,母不解其举,于惊慌之余,竟投河自尽。丁兰救援不及,只得一木,于是以之为母日夜祭拜,此一孝举流传民间,亦形成日后人们祭祖之习俗的由来。
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不同地方春节祭祖习俗
北京
大年初一的子时,也就是凌晨1点的时候,家长要率领全家老幼,男左女右地站成两排,向祖宗神位焚香烧纸,按照辈分长次向祖宗跪拜,礼节非常隆重。
天津
除夕晚上9点以后,家长带着一众家人向神佛、祖先上香叩拜,这时外姓妇女不能进入家门,同样自家女人也不能到别人家串门。
陕西关中
除夕下午,家中的男人要到祖坟前去请先人。由族中长子领头,在坟前先从高位祖先请起,依辈分大小一一将祖先请全了才能回家。除夕晚上,在家中先人的灵前献上一碗饭,然后从家长开始,众人依次向先人的牌位上香、磕头。磕头必须五体投地。大年初一早上,天还没有亮,第一碗臊子面要献给先人,之后全家一起祭拜祖先,祭拜过后才开始吃饭。从初一到十五,每天一早一晚,家人都要到先人灵前祭祀,并注意及时续上香火。正月十五晚上家长撤去先人灵前的祭品,挑上灯笼,燃放一串鞭炮,送先人回到祖宗坟地。
台湾地区
过年的第一件大事是祀神、祭祖,这时红灯高照,人们严肃诚敬地奉上清茶、红豆等祭品,祀神后人们要叩拜祖先这叫“开春”,祭奠最后是烧金纸献给祖宗。
川西地区
长辈带领男女老幼,男左女右地站立在祖宗的神位前,向神位焚香点蜡烧纸。向祖宗跪拜、上酒、供饭、焚化纸钱。
浙江宁波
正月初一,在祖先遗像前,点着香烛,供上汤团、禚、饼、水、果,家人依次跪拜。也有把祖先的遗像供在祠堂里的,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礼仪。
广东东莞
正月初一,大多数人家先在日历上择一个吉利的时辰举行祭祖典礼,祭品是茶、酒、白饭、攒盒、生果、如龙(年糕)、禄堆和斋菜。祭祖的程序是焚香、点烛、烧元宝、放串炮,全家人依辈分、年龄的秩序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都是灯火长明,香烟不绝。
河南开封
除夕夜守岁到五更的时候,要先行盥洗,然后穿着礼服在供桌上摆好祭品,香烛齐燃,爆竹争放,一家人依长幼辈姓连续向祖宗跪拜致祭,拜祝。年福。
湖北
正月初一的早晨,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已准备好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再准备一支长竿挂着鞭炮,等族人来到时,便点火燃放,表示欢迎前来祭祖。
东北地区
大年初一的子时时分,全家男女老幼都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然后一起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点烛、烧香、焚纸、放炮,子孙跪拜如仪,称之为发纸接种。
【春节的祭祖习俗】相关文章:
祭祖节的习俗07-01
上海冬至祭祖习俗10-25
除夕祭祖习俗来源介绍02-05
清明节祭祖扫墓习俗12-13
中元节民间祭祖习俗08-09
中元节习俗之祀先祭祖06-28
春节的习俗02-12
春节的习俗02-06
春节的习俗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