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影视艺术创作走向普及和平等
微电影之所以引发热烈关注,归根结底就在于它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让影视艺术创作走向普及和平等。虽然在前些年的DV热潮中,就有学者指出,影像作为一种媒体、一种艺术,从创作层面讲,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上流社会或专业人士所把持,但随着DV的诞生及普及,普通人终于也能像胶片贵族那样掌握这门技艺。不过,DV的流行,其实只相当于提供了纸和笔,而配套的出版机制并没有随之出现。
只有到了在线视频技术成熟、微电影成为一种集制作、发行、放映为一体的平台的时刻,DV革命未竟的事业才大大迈进了一步。当然,相比起博客、微博及网络文学来说,影视创作的门槛始终还是高出许多,光有创意是不够的,资金和技术更缺一不可,所以在短期内看,拍微电影不太可能像写微博那样实现全民普及,至于当下微电影作品不少,佳作不多的现实,其实根本上也就是资金和技术的掣肘所致。
作为电影的一种,微电影之于中国电影也有相当的意义。众所周知,中国电影在2003年起产业复兴,十年来越来越红火,但商业电影机制的确立,在某种意义上却挤压了电影作为严肃艺术的生存空间。特别是近几年好莱坞进口大片的进一步走红,不但严重威胁了作为既是民族文化又是本土产业的中国电影,而且还导致了本土的电影创作变得好莱坞化、唯商业化。一批致力于表现当代普通中国人生存状态的现实主义影片,以及绝大多数的艺术电影,即便在国内外奖项丰收,或得到了媒体界的热情推荐,最后的结果往往都是观众寥寥、票房平平,一些质量不错的影片甚至只能在影院一日游,或者干脆进不了发行环节。
微电影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改变这种情状的可能。出于市场或其他原因,被当下的大银幕所排斥的文艺的、先锋的、实验的、另类的题材,长片不能拍,不愿拍,但微电影却大可一试。因为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微电影其实就是自电影发明以来一直存在的短片。短片和长片不同,成本低而自由度高。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只有北京电影学院等不多的专业院校学生才有机会创作短片,而且,不论成片优劣,也只有少数圈里人才能看到
。微电影则大不相同,它不只是一种电影体裁,还代表了一套完整的传播和评价体系,就好比小品曾经只是表演院校及演出机构内部训练的习作,但登上了电视晚会这个传播平台之后,就变成了惠及全民的艺术门类,并由此构成了一个可以自我造血自我成长的产业。对于微电影来说,只要拍得好,有了互联网这个全年无休的传播平台,就不愁没有知音。
动画片《李献计历险记》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个时长20分钟的动画短片创意有趣,手法丰富,由在广告公司工作的创作者李阳耗时两年多的工余时间完成,后来通过互联网的传播,被大量网友评价为近年来最出色的国产原创动画,并进而扩展成为一部结合了真人演出和动画场面的同名故事长片,正式登陆院线。
互联网的点播特色,以及由此衍生的创作者分成回报体系(目前国内多家视频企业都正在酝酿相关的微电影广告分成、付费点播等计划),或许还将给予微电影一个合理的再生产机制。所以,虽然还在起步阶段,虽然还由于诸多商业品牌的聒噪而混淆了视线,但只要耐心审视和发掘,我们不难看到当下的中国微电影题材的丰富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院线电影,更有若干佳作的品质,胜过了不少所谓的主流院线片。
得到了互联网技术的助力,符合消费者长尾理论的微电影,是我们现在身处的这个网络时代里的又一个新事物。它与传统的影视行当差异很大,带来了一股源自民间的清流,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创作动机和审美趣味,完全有可能独立于传统的影视业而成为一种新的文艺门类兼文化产业。但是,一些不良的风气也在侵扰着这个新生儿,比如主题广告化、内容低俗化等,需要引起从业者的重视。
【浅谈影视艺术创作走向普及和平等】相关文章:
关于微电影的本质与艺术创作的浅谈07-03
浅谈费县文学艺术创作路程06-28
艺术创作口号12-31
平等教育《狼和鹿》的教学实录06-26
师德培训有感:责任,平等和爱10-11
绘画艺术创作论文07-03
浅谈投资和消费的区别07-02
浅谈投资和投机的区别07-02
浅谈论影视动画作品中的动画音乐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