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案例分析
“生活好,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健康领域所提出的目标之一。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案例分,欢迎大家分享。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提出了“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原则”。会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今社会,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从不愁吃、不愁穿,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独生子女的他们可是一个家庭的重点保护对象,平日生活中的一些该是孩子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收拾书包、自己穿衣服、整理衣服、叠被子等,它们都被家长们出于所谓的疼爱、所谓的孩子还小的借口统一包办了。孩子们对自己处理自己事情的机会完全被剥夺了。
幼儿园作为孩子学前教育的园地,要遵循和谐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着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担。因此,老师要对自理能力差的,不爱劳动的,家长过于溺爱的孩子要多加重视和培养,及时提出有效的方法,结合家园共育,步调一致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争取孩子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案例一:6岁的小宇是我们班上非常聪明,学习很认真的小朋友,能积极地参加到课堂活动中去。可是一学期下来,经过长期地观察发现,其他小朋友都能熟记自己的物品,都会收拾和保管好自己的衣服或物品,唯独小宇小朋友奶奶多次说小宇的汗巾不见了,要求老师找回来。更有一次,小宇的故事书明明就夹在书包后格里,小宇却说不知道,找不到。这使得我们开始仔细分析小宇平日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小宇是家里的独苗,四个大人围绕着一个孩子转,家长们过于溺爱,事事包办,使得小宇从来没有想过要自己保管、收拾自己的物品,从来没有想过这是一份对自己的责任,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收拾自己的东西是应当的。
我们的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只要孩子玩得开心就好。殊不知,孩子的生活经验来源于他们处理自己事情的过程中;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来源于生活的实践中。正是孩子的日常生活经验的缺失,孩子就缺少了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
案例二:6岁的小泽,妈妈是大学的英语教师。得益于妈妈的精心培养,小泽的英语敏感度和积累,已经远超于同龄的幼儿。小泽的爸爸是大学的数学老师,在爸爸的熏陶下,小泽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与众不同。可是,每每活动课后,满头大汗的孩子们,换衣服的换衣服,垫汗巾的垫汗巾,一个个动作迅速,手脚麻利。唯独小泽小朋友连衣服的前后都分不清,脱裤子脱了半天都不知道要先脱了鞋子才能脱裤子。
中国的学前教育发展比国外的晚一些,这也导致了一些家长对学前教育理解产生了误区。我们的家长从胎教到一两岁就要求幼儿识字、唱歌,背古诗,画画等,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力超人,都忽略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家长们对于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着“孩子长大了,自然会了”的误区。重智力,轻生活自理能力普遍存在着。
然而,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为孩子渐渐失衡的生活自理能力担忧。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呢?
一、纲要详细地阐述了幼儿各个年龄段的特点,发展目标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幼儿对应年龄段的目标要求,有意识地开展一些争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主题活动,创造条件,创造实践机会,如小班幼儿学穿衣服,中班幼儿学会整理书包,大班幼儿当值日生等,让孩子在做事情中得到快乐。捉孩子的闪光点,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内在动力。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培养的目标
采取一些有关的歌曲、故事、游戏等方式,对幼儿进行集体的自我服务意识的熏陶,使得幼儿的心里产生强烈的自我服务意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也提出过活“教育”,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来说,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游戏,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因此,教师可以模拟一些生日生活场景,设计一些生动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种下自我服务的种子,在游戏中,在快乐中自然、亲切地提高了自理能力。
三、家长是势架起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桥梁
家庭是人生教育的起点,也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师。为此,教师应该通过电话、面谈、或者微信平台及时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反映幼儿的生活情况、行为表现等,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到孩子的信息。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家长口中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家园联系栏,不断更新关于如何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知识,促进家长相互分享成功经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天的教育就会产生巨大效果的,这是一个漫长而又要坚持的过程。孩子虽小,只要自己能做的事情,就给他们创造机会——“我的事情,我做主,我快乐。”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教育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实现。
拓展延续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意义和必要性:
1、促进智力发展
培养儿童的自我自理能力,对于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手部操作时,幼儿的手指灵活。运动协调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均可得到有效锻炼。其它方面的知识也可以融合,从而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2、健全人格
提高孩子的自立能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似乎与学习无关,其实不然。更为重要的是.幼儿自我照顾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责任感。自信、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依赖大人的个性,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样坚强、独立、自信,对孩子未来的人生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为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创造条件:
1、树立成就意识
抓住日常活动中机会对幼儿进行自我照顾意识培养,能充分利用早晨散步、户外活动、课间休息等。请问今天的漂亮衣服是自己穿的还是妈妈帮着的,小书包是自己装的还是爸爸帮着整理的,讨论一下怎样做才是最好的。
要让每一个孩子知道自己来的重要性,知道这样做的小伙伴、老师和爸爸妈妈都会竖起大拇指,同时也会让自己的经历一点一点积累,让自己感到快乐和成就感,并乐意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搞好家庭沟通
在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方面,父母的态度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请勿对孩子百般呵护,束缚过多。让孩子有自主支配的活动空间,做孩子的大朋友,引导孩子锻炼、成长。小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经常会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及时引导,给孩子提出要求。
幼儿玩剪纸,在肯定幼儿成绩的同时要求幼儿将纸屑清理干净;玩过玩具后能主动放回原位,摆放整齐。不遗余力地鼓励您的孩子真的很棒,这样,不仅幼儿玩得开心,而且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自我照顾能力。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具体方法:
1、发展儿童循序渐进的思维能力
既要引导孩子独立做事,又要引导孩子独立思考问题。儿童原本是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因对外部世界的好奇而特别喜欢提问。此时,我们应抓住这一机会,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不必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要以一种平等的心态,耐心地与幼儿讨论,引导他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寻找答案。培养孩子勤动脑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2、训练儿童的适应能力
发展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我们的孩子在未来将面对各种人和不同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才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所以,父母应该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体育活动以及唱歌跳舞等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美与丑、善恶,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辛酸。这样,孩子就能认识到各种各样的事物,适应各种环境,提供给幼儿丰富的生活素材和生活体验,让他们见识广博,从容面对未来世界多样化、多元化的新格局。
3、指导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父母能通过讲故事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孩最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时,我们可以向孩子提问,让孩子积极思考。还可以让家长先让孩子继续讲故事或者续编故事,还可以让孩子看图编故事,这些方法可以锻炼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也能让孩子自己解决与同伴的争端。小孩喜欢和他们年龄相仿的伙伴玩游戏,而且经常和同伴发生矛盾,所以孩子常常找家长替自己撑腰。这个时候父母应尽量不介入孩子中间,要引导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与同伴之间的矛盾。
结语:可以说,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教育要赋予儿童终身有用的基本素质,即独立性。核子成长中最宝贵的东西,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点,我们应该把它作为培养新一代的重要目标,给孩子一方天地,让他自力更生;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到答案;给孩子一个难题,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力量,让他自己去选择。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案例分析】相关文章:
生活谈判案例分析01-27
幼儿诚实守信案例分析03-29
幼儿园案例分析07-21
幼儿案例分析报告范文05-26
小班幼儿个人案例分析05-30
幼儿园案例与分析03-10
生活中的谈判案例分析10-19
生活中谈判案例分析11-03
幼儿园美术案例分析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