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导演要避免的十大制作陷阱
作为影视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的任务是: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溶为一体。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导演需要避免的十大制作陷阱,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陷阱一:毫无准备
“一定要做好准备,别以为这是废话,”《女巫的聚会》导演马克·波查特提醒,“拍片子没有捷径。准备得越充分,拍片时就会越投入,最后的成片就会越好。这话放诸四海皆准,无名导演更要铭记在心。如果你有一亿美元,即使你每天醉醺醺的,剧组也会正常运转;就算你乱指挥,他们也会把片子拍成杰作。小导演想要谋生,只能靠手段、才华、动力和野心。
没有强大的专业剧组,无名导演就必须不断战斗,创造出专业水准,才能让影片登上银幕。如果你松松垮垮的,就算是麦克风不合适之类的错误也会很扎眼,然后毁了你。作为独立导演,是骡子是马,最终都得在银幕上遛一遛。”
陷阱二:沉溺于错误的事情
《坏动物》的导演伯塞尔提醒大家,切忌脱离主题,沉溺于鸡毛蒜皮的琐事,或者幕后的脏活累活。一般来说,制作过程中后勤事务非常多。你可能会把时间精力耗在细枝末节上,忘了重点是演员的眼神或对白,这是相当要命的。观众看短片时,可能会说“那个演员怎么跟一坨屎似的”,没人会去关注道具的好坏。因此,一定要记得抓大放小。
陷阱三:野心勃勃,超过了资金的承受范围
不要让制作超过承受范围。我认识一个导演团队,整个制作和后期花了很长时间,雄心勃勃,他们开玩笑说这是“《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1979)的短片版”。你千万别犯这种错误。如果前期时你就摆明了是头脑发热,很可能会一发不可收拾。为了安全起见,开拍前就应该叫停。如果已经开拍,就逐步缩减规模。例如,30个群众演员就够的话,就别要50个了,场地也是一个道理。与其急急忙忙赶场,不如重复利用同一个场地,避免各种倒腾。
陷阱四:剧组规模太大,太不专业,或太专业
马特·弗勒说他的剧组有50人,我当时就震惊了。我那26人的剧组已经有些消化不良了。多个人就多张嘴,而且很多人是来打酱油的。马特承认:“多出了将近20人,但在8天之中,我们用35mm摄影机完成了160个镜头和120个布景。剧组并没什么专业人士,这个工作量还是很惊人的!”
的确,短片对大家来说是学习体验。但是,你要的人是来干活的,而不是来喝奶的。马克·波查特提出:“如果是免费团队,剧组随时会出状况。”他在制作时经历的各种困难,都记录在《导演狂想曲》(American Movie,1999)中:“剧组里有专业的录音师,非常敬业,他们很认这份工作。但也有人喝多了在厨房睡到11点,你懂的。二者真是天差地别。”
与此同时,对习惯了大制作的专业人员,你也得保持警惕,他们可能适应不了游击式制作,习惯了高大上项目的摄影指导尤甚。他们想弄到所有心仪的玩具,但这些并不都是你需要的。有一次,大家都在等升降机操作员做准备,但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升降机。
陷阱五:跳过了定场镜头和切出镜头
当你一心想着拍完华丽丽的镜头清单时,有些镜头会很容易被忽略,而这些镜头在剪辑时会大派用场,例如切出镜头。要是你漏过定场镜头,那就更糟糕了。
(备注:定场镜头( establishing shot),开头时用来交待场景的镜头,通常是一种视野宽阔的远景。有时候,定场镜头与选用镜头相同,目的在确立场景中所有人物与空间的关系。切出镜头(cutaway shot),从原来的镜位、人物或动作切出,很快又切换回原画面的镜头,与主要场景中的动作无直接关联性的镜头,它可以作为转场、伏笔、暗示或隐喻等工具。)
陷阱六:拍摄草率
《导演狂想曲》的粉丝寄了自己的作品给马克·波查特看。“甚至有一半人没听过三脚架,或者对三脚架一知半解,”波查特笑道,“这真是令人大跌眼镜。有了三脚架,制作水准就会往上飙。真是搞不懂!而且他们也没看几部片就开拍了,拍的时候也没考虑到剪辑,有的镜头连不上,有的镜头越轴(crossing the line)了。他们不理解180 度轴线法则,也不理解30度变化法则。这些法则并非一成不变,但若能遵守的话会让画面变得自然流畅。你一定要学会这些法则。例如180 度轴线法则,指的是角色面对面需要来回切镜头时,摄影机的移动范围必须在两位演员的同一侧,这样看起来两人才像是在谈话。我看过恐怖的圣诞电影,角色交替对着空气说话,太诡异了!”
有些制片人不大注意越轴的问题,罗宾·康辛对此颇有微词,他执导了《比克尔的十字路口》。康辛指出:“动作一定要保持连贯,如果你的设定是好人从左冲向坏人,坏人从右冲向好人,那就得一以贯之。假设在片中拍足球赛,可能是用手持拍摄,也可能从看台或空中拍摄,但不说清楚哪个方向是进攻还是防守,那你会违反基本的电影规则。”
还有一些错误,例如演员的视线或主观镜头的角度不对,剪辑的时候就会很明显;或者像演员头部空间(景框上沿和演员头顶之间的距离)不够,或鼻端空间(从鼻尖到景框边缘之间)不足。
(备注:360度变化法则,同一个拍摄对象的两个镜头之间,摄影机角度的变化必须超过30 度,从而避免跳切、导致观众出戏的状况。)
陷阱七:拍得太多了
《我起火了》的导演瑞恩·罗伊的素材和成片的比率是10 ∶ 1。为了特效,多数是固定机位的主镜头,罗伊决定拍10 次来达到10 ∶ 1 的片比,剪辑时他却无法判断哪个镜头更好。当天开始拍摄时,有些导演总觉得“多拍一条,以防万一”,浪费了不少时间。结果到了当天快收工时,为了赶进度,后面的镜头就草草了事,真是过犹不及啊!
不要让演员拍各种镜头,耗尽胶片或磁带,拍到想要的镜头就通过吧。但是,你也不要精打细算,喊“开拍”之前或“停”之后还是得让摄影机多转一会儿。这些片段不仅在剪辑的时候帮到你,而且可能会拍到比较自然的状态。
陷阱八:对声音的关注不够
灯光糟糕一点还能混过去,但声音不能马虎。在拍摄时,多数人只注意摄影机拍了什么,但是录到了什么声音也同样重要。
寄希望于摄影机自带的麦克风录到好音质,注定会悲剧。但是,如果没得选,那就让麦克风贴着演员。如果你用吊杆或随身麦克风,一定要注意避免穿帮。有条件的话,你就戴上耳机监听。
最后,密切关注背景声,你不想录下冰箱的嗡嗡声吧。有些导演拍完就忘了开冰箱,你可以把车钥匙放在冷冻柜,这样走之前你就一定会注意到冰箱。
不要忘了室内声(room tone)的重要性。拍摄时没有录到每一个场地干净的室内环绕声,剪辑时你会很后悔的。如果漏了,到了剪辑时,你就四处找找有没有合适的音效。但要是你有良好的工作习惯,记得每个场地都让录音师捕捉一些准确的“空旷”声,这样轻松得多,这点时间还是很值得的。
陷阱九:总想着后期处理,或者依靠重拍
如果总觉得可以重拍或在后期修正,你就会变得怠惰。尽量一次搞定,代价会更小。如果是数字拍摄,拍完一个场地的戏就回放看一下。这是数字的魅力,不用等胶片送到暗房了才知道结果。但是,回放素材可能会费些时间。如果拍摄顺利,那就勇往直前,但转场前记得“例行检查”。
陷阱十:忘了拍剧照或幕后花絮
导演贝丝·麦克尔亨尼(Beth Mcelhenny)提醒我们:“有两样东西你会用到。一个是宣传剧照,可以从摄影机角度拍,镜头中不要出现设备,就像截屏一样;另一个是幕后花絮。记得拍一张自己的工作照,最好是站在摄影机旁,手指前方,拿出你的导演范儿,当然,要记得戴棒球帽哦。”
【导演要避免的十大制作陷阱】相关文章:
如何避免落入留学陷阱06-25
留学如何避免落入陷阱06-25
求职如何避免就业陷阱07-02
十大求职陷阱11-28
要认真看清职场陷阱07-03
导演要掌握的基本技巧06-22
创始人需要避免的常见创业陷阱07-02
面试时有什么陷阱和怎么避免07-03
HR招聘如何避免面谈心理陷阱07-13
网站优化一定要避免的蜘蛛陷阱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