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超级简单元宵节手抄报
元宵节是新年之后的第一个重要的节日,也是新年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在这个月圆之夜有着精彩的传统表演,还有着美味的食物,是个有趣的节日。下面整理了超级简单元宵节手抄报,希望对您有帮助~
元宵节的传说和寓意
1、自我国古代,每年农历的正月成为”元月“,月圆之夜成为”宵“,所以正月十五成为元宵节,自此以后,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是春节的延续,人们采取各种方式来庆祝,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上风上水,所以也成为”上元节“。
2、元宵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在宋代就流行元宵节吃元宵的风俗,当时称其为“浮元子”,后人成为“元宵”,又称“汤圆”。以花生、芝麻、桂花、红枣、果仁等各种丰富的馅料、用糯米粉包成,可荤亦可素,风味不同,可蒸煮、煎炸等食用方式,寓意团圆、美满之意。
在江南地区,吃汤圆是冬至的习俗,有古诗为证:“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有团圆、美满之意,相传冬至吃元宵寓意家庭团圆、和睦,又称为“冬至团”,可以用来互赠亲朋好友,也可祭祖。
3、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传说很多,小编来给大家说两个有趣的。
据说汉武帝时期。宫中有一名宫女名叫“元宵”,此女长期在宫中不得与家中父母相见,因为思念家人整日悲痛不已。有位大臣东方朔比较同情这位宫女,决定帮她,于是对汉武帝说,玉皇大帝要派火神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或火烧长安,想要逃过此劫,需由元宵姑娘在这一天做一些汤圆,因为火神喜欢吃,并要长安城内全体臣民要张灯结彩,供奉火神。
汉武帝决定准奏,于是元宵姑娘见到了家人,从此以后,正月十五被称为“元宵节",流传下来这一天要吃元宵。
4、传说之二,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正月十五这一天,楚昭王经过长江,见到一些漂浮的食物,是一种带馅的白色甜食,于是请教孔子,孔子曰,此食物外白内红,乃复兴之兆头。楚昭王大喜,此后每年正月十五,便命臣民仿制这种食物来吃,从此以后,便有了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
5、元宵虽然寓意好、味道好,但是不宜多吃,糯米的粘性高,尤其小孩子和老人消化系统功能弱,多吃会引起胃酸、烧心等不适。
元宵是高热量、含糖分多的食物,吃完最好喝点汤,并且不要马上睡觉,适当的活动以后方可休息。
6、总之,每年的正月十五家家户户、每个人都要吃一碗热腾腾的元宵,而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小孩子们挑灯笼,逛庙会、看花灯、踩高跷、舞狮子,简直太热闹了,是春节后的最后一次狂欢。这一天以后,人们又要进入新的一年的辛勤劳作,所以这一天要庆祝一下,表示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希望。
吃元宵传承与发展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这首清朝的《上元竹枝词》就反映了北京老早以前就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惯,并且当时已有以出售汤圆著称的字号。
正月十五元宵节将至。元宵也称灯节。在中国,唐朝遗留下来灯节观灯的习惯一直在民间流传着。
元宵佳节,北京的饮食、糕点铺,甚至连马路两边都设摊兜售汤圆,家家户户在正月十五这天都吃碗热气腾腾的汤圆,人们是多么留恋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风俗呀!
汤圆又叫汤团、粉果,因为熟了浮在水上,古代又叫它浮圆子。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实际上是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意思。宋代周必大写《元宵煮浮圆子诗》是我国最早描绘汤圆(元宵)的诗: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周必大是南宋孝宗时大臣,平时整肃军政,励精图治。这首短诗里已经流露出他举碗盼望全国人民团聚的思念,连灶下生火的丫头都为大家煮食汤圆时浸沉在思念故乡那种深沉的情绪里感到诧异呢!吃汤圆,忆亲人。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超级简单元宵节手抄报】相关文章:
元宵节手抄报简单的07-12
手抄报元宵节简单的07-02
元宵节最简单的手抄报06-06
元宵节手抄报简单版07-12
元宵节手抄报简单模板05-26
简单又漂亮的元宵节手抄报图片大全07-05
2017元宵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07-12
小学生元宵节手抄报简单好看07-12
小学生元宵节手抄报简单又好画05-22
超级简单的雪人和麋鹿制作方法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