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五位视觉艺术家的简介
以往在博物馆参观的时候,视障者只能够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来获取展品的信息,然而许多东西只是通过文字是无法诠释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位视觉艺术家的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位视觉艺术家的简介
现实的破碎者——迪米特里·丹尼洛夫
2003年,巴黎艺术家迪米特里·丹尼洛夫(Dimitri Daniloff)在30岁出头时一举成名,在家用电视游戏机PlayStation广告创意中斩获大奖。他的大学专业是物理学,从而在技术上有更多的可能创造出复杂的影像。接下来的十年中他获奖无数,影像的整体风格都有点让人感到惊悚。比如人体各个部分的混杂,包括手臂、腿部、耳朵以及手,完全卷入了一场肢体狂欢,生物的特征构成了莫名的混乱。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这是一个走向疯狂的时代,一切皆可尝试。”他用哈苏数码相机拍摄素材,在PS中合成——有时多达30个层才完成一张画面。这样的风格除了早期用在电视游戏机的创意之外,现在还出现在耐克和摩托罗拉的广告创意中。
艺术家是这样理解真实和创造之间的关系的——其实能够通过后期处理让画面看上去更接近是真实是一种挑战。也就是说,他希望通过现实素材大量混合成非现实的画面,反而让人看到真实本身。所以他才让画面中构成尽可能的张力,推向极限。
改变艺术——布鲁克·莎登
从一开始,布鲁克·莎登(Brooke Shaden)就知道她不是在创作一种中规中矩的艺术品。她解释说:“我试图从人们身上唤起一种情感,让影像本身显得柔和,添加某种肌理,看上去更像是绘画。”她所通过的PS手段创造的影像,从某种意义上说仅仅存在于她的心中。
一开始,出于资金的短缺,她的模特儿就是她自己。她将这些自拍像放上Flickr,不料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接下来她将所有的时间投入到影像的创造空间,并且引起了一些画廊的关注,原创作品已经卖到了500到2300美元一幅。
莎登至少有一半时间还在拍摄自己,然后再使用符合自己构思的雇佣模特。同时,她还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和自己的影像等混合在一起完成最终的创作。她的目标,就是希望其影像具有一种永恒的价值。
商业喜剧——麦特·巴克
大约在十年前,奥克兰艺术家麦特·巴克(Mat Baker)就已经在为澳洲和亚洲的世界顶级时尚杂志拍摄时装了。他说:“我的拍摄中规中矩,美不胜收。但是在拍摄了六年的时装之后,我就对模特儿站立的姿态感到了厌倦。我试图有所突破,但是杂志却仅仅有突破的想法而已。”
从这以后,35岁的巴克开始为代理商创造自己的影像。他的影像中出现了幽灵一般的男女,以及不可思议的怪兽。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99%的时间是在寻找滑稽的素材,乐此不疲。
他和弟弟一起合作,完成前后期的衔接。他使用飞思相机
系统拍摄,弟弟在PS后期合成。他们往往就是在白天拍摄素材,晚上完成后期制作。代理商看到照片合成的过程一激动,他们也感到兴奋,一发而不可收。当然更刺激的就是需要不断地需找新的素材,新的灵感。然而一切源源不断,创意的空间自然无以穷荆
插图的革新者——马特·马哈林
如果你约马特·马哈林(Matt Mahurin)完成一幅插图,你很难想象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他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技巧和数字化工具,完成最为困难的插图故事。因此毫不奇怪的是,《时代》、《滚石》等大牌杂志都会请他出山,甚至为华尔街评论插图。
当然,作为纽约的编辑和艺术指导,他的天赋不仅仅在于技术上的雕虫小技。90年代电脑技术逐渐成熟之后,数字化的创意插图自然成为他的首选。他的目的自然还是为文章带来新的创意想象力空间。
在他的摄影和插图之间,似乎看不到任何的矛盾和冲突。所有的一切都是凭借感性的力量将其缝合在一起。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想让所有的一切看上去都来自同一个世界。”
他的数字画插图似乎都带上了社会学的痕迹,从冷战时代到艾滋病,包括中东的战乱。然而其中却不乏艺术的敏感,也就是说在艺术水准上并不逊色于任何一位摄影家或画家。他将PS看作是现代的暗房,完全可以创造出大师级的作品。
出卖超现实——弗里克·简森斯
出生于比利时的弗里克·简森斯(Frieke Janssens)从15岁开始就拍摄带有超现实意味的照片,当然只是好玩而已。最初她的目标就是让头脑中的奇思怪想变成影像——那时候还需要相当扎实的传统暗房基础。
如今31岁的简森斯已经在PS的处理上得心应手了,她希望真真切切地让自己头脑中的创意变成人们喜闻乐见的影像。她的前期拍摄尽可能使用自然光线,而且是老式的玛米亚67相机,只不过换上了数码后背。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喜欢操作复杂的大相机”。
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她大多出创意,让助手制作。而后来发现,整个过程从创意到实现,似乎需要一气呵成。尤其让她感到困惑的是,自己的超现实主义创意还必须满足代理商商品推销的要求。也就是说,画面本身首先要让人们接受。幸运的是她有一个秘密武器——人们在她的照片中看到了幽默,而他们只是成为她观察世界的方式!
视觉艺术家介绍
Pete Eckert
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Pete Eckert,原从事工业设计工作,在他二十岁的时候医生诊断他患有视网膜色变病,这种遗传性的眼疾在两年内导致他永久性失明——可他却在这个节骨眼迷恋上摄影。他摸索除了一条独属于他的摄影方法。在全黑的环境下使用模拟照相机和各种光源,在通过长时间曝光和双重曝光来制造出“光绘”的形象。
在他的镜头下,时间万物都可以摆脱原本的形态,拥有模糊又精巧的曲线,这些曲线彼此缠绕,有着鬼魅般的疯狂色彩。Pete本人也因为自己的摄影作品变得越来越有名,时尚界认为他的作品充满了现代感,争着邀请他拍摄照片。他曾为《花花公子》拍摄裸体模特的薄纱质感,也为东风汽车拍出极富创意的宣传大片!
Pedro Miranda
来自墨西哥的Pedro Miranda拒绝将他的视觉障碍与创作动机进行过多的关联。除了摄影,他在雕塑、陶瓷等方面也卓有建树。“盲人摄影师们不应该将自己的残疾当做专业头衔的一部分,做一位盲人摄影师并不是什么非凡的事情,只不过一切的工作都发生在暗中。”在色彩和构图之外,摄影更是一种情感媒介。明眼人在观看盲人的摄影作品时,也许不该暗暗评判其是否达到了健全人的水平。
Evgen Bavcar
保加利亚的Evgen Bavcar在13岁那年拥有了他人生中第一台相机,他拍摄的第一张照片的主角是他喜欢的女孩。就在按下快门那一刻,他意识到通过摄影,“可以拥有自己看不见的事物”。“重点并不在于失明者如何拍摄照片,”Evgen Bavcar说道,“而在于失明的人为什么想要这些影像…这种渴求所代表的,是其对自身存在的认知──‘我想象故我在’,假如失去这种想象力,我会失去与世界的关系。”
Oren Geva
为了让盲人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以色列设计师 Oren Geva通过3D捕捉技术,研发出了一款盲人相机——2C3D。与普通相机不同,2C3D的显示屏由许多小柱子构成,每一根柱子对应一个像素。在一定距离内,物象会以很高的准确度呈现在相机上。最为贴心的是,这些特别的照片能存为3D文件,想要“观看”的时候,可以通过相机翻找出来,再次感受照片内容。
全世界有超过2.5亿人视力受损,他们也对艺术有着和明眼人一样的向往。以往在博物馆参观的时候,视障者只能够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来获取展品的信息,然而许多东西只是通过文字是无法诠释的。
【五位视觉艺术家的简介】相关文章:
艺术家作文08-23
艺术家格言07-05
(精选)艺术家作文12-22
艺术家作文(精选)03-31
(经典)艺术家作文01-29
关于艺术家的格言07-05
我家的艺术家作文07-01
艺术家作文【热门】04-01
艺术家作文(推荐)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