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武术文化研究展望

时间:2023-01-25 00:34:59 文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峨眉武术文化研究展望

  峨眉武术作为四川独特的地域武术拳种,自身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国,后又灭巴国,并统一了巴蜀。自此后,峨眉武术由于受到外来文化和移民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拳种繁多,颇具特色的武术体系。建国以前,最早直接记载峨眉武术史料的是明朝唐顺之所著的《唐荆川先生文集》,在其卷二中清晰记载了观看峨眉山道人(道人指有道之人,非道教之人)精湛的武术表演,并写下了《峨眉道人拳歌》一诗流传,其诗中赋到:"突然竖发一顿足,崖石迸裂惊沙走。去来星女掷灵梭,天骄天魔翻翠袖。……翻身直指日车停,缩首斜钻针眼透。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 比较形象的描述了当时峨眉山道人高深的技术演练水平。而明末清初武术家吴殳著《手臂录》,书中祥述了有关峨眉枪法渊源和技战法要诀。如:"西蜀峨嵋山普恩禅师,祖家白眉,遇异人授以枪法,立机空空,练习二载,一旦悟澈,遂造神化。遍游四方,莫与并驾。"同时,书中做13篇从治心、身法、技法和攻守等方面对峨眉枪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此外,书中卷一《六家枪法说》还将峨眉枪法与当时的马、沙、杨等各家枪法做了比较,不仅是了解峨眉枪法和我国古代枪法集成的珍贵资料,也是古代记载峨眉武术较为详实的唯一珍贵资料。建国后,特别20世纪80年代后,研究峨眉武术日渐增多,涌现出一批论述拳术和器械的文章和专著。

峨眉武术文化研究展望

  近二十年来,部分武术学者对峨眉武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显示了峨嵋武术文化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目前,据笔者粗略统计,涉及峨眉武术文化研究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峨眉武术的历史渊源

  旷文楠认为(《古代民族与中华武术》,中华武术,1991年第二期)巴蜀民族英勇善战,古代帝王多用巴、蜀人从事征伐。巴蜀武士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在古代巴蜀与中原民族的交流中,峨眉武术的特长与优点成为中华武术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有人主张中国武术分为三大流派,即少林、武当与峨眉,此说是有一定历史因由的。习云太认为(《峨眉派拳系》,武林,1982年第二期)峨眉派拳系,是指土生土长的拳术。孟宪超认为(《峨眉拳鲜为人知的几个原因》,武林,1988年第八期),峨眉拳创始人源为一道姑,后入佛门,一生供奉观音大士,善技击,喜研各家拳法,历十数载,于四十岁创立此拳。董如军(《古代实战秘诀:峨眉拳述真》,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1)认为,峨眉拳最早起源于河南少林武术,迄今已有400余年历史。后峨眉拳祖师一高足到峨眉山传授拳术,峨眉拳从此流行于四川各地。卢绍敬认为(《从峨眉拳看女子防身术的策略与方法》)峨眉拳是一门古老的女子防身术。汪键(《习峨眉武功》,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认为峨眉拳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的司徒玄空,成形于南宋峨眉山武僧德源长老编撰的《峨眉拳术》。

  峨眉武术的分类

  峨眉武术的分类是研究峨眉武术的前提,尽管对于峨眉武术的分类在官方文献中有了大致定论,但在学术界仍然存在着不同意见。在这方面,笔者掌握的资料大概如下:1987年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四川武术大全》一书中认为,在四川省分布较广,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八门派别。《中国武术大百科全书》中认为,峨眉派武术可分为五大流派、八大门类。五大流派包括黄陵派、点易派、青城派、铁佛派、青牛派。八大门内容与四川武术大全的内容基本一致。邹德发认为(《蹲桩拳》,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峨眉武术分为高桩拳、矮桩拳、客家拳和法象拳四类。其中客家拳主要是外来的拳术,如少林拳、福建南拳等。习云太认为(《中国武术史》,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年)峨眉派拳系主要有峨眉拳、余门拳和白眉拳等,并指出僧、岳、赵等八大门派大都来自外省。

  峨眉武术的拳理技法特点

  近年来,较多武术工作者对于峨眉武术的拳法技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总的看来,峨眉武术拳理技法和南方拳术以及北方拳术有所区别,具有独特之处,而这种具有南北交融的技击风格也逐渐得到了广大武术研究者的认同。如张培莲认为(《峨眉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峨眉剑的特点是:击法明快,撩挂划圆,翻如闪电,云穿转圈,上惊下取,剑法多变,刺如猛虎,劈斩如山,抹截拦扫,虚实相间,以活为本,以快为上,以巧取胜。孟宪超认为(《峨眉拳的技击要求与特点》,武林,1987年第7期)峨眉拳的技击法则为十字攻守秘诀,包括陈法、让法、闪法、顶法、探法、随法、通法、骗法、藏法、错法。董如军认为(《古代实战秘诀:峨眉拳述真》,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1),峨眉拳属内家拳技法,动作讲究刚、柔、曲、直。技击战术讲究诱敌深入,后发制人。赵鸿宾认为(《明清四大名枪探析》,武林,1993年第7期)从《手臂录》中反映出峨眉枪法的风格特点是不言步法,不言立势,攻守兼施。枪法理论讲究用技易,治心难,提出治身、宜动、宜静、攻守、审势的对扎枪法理论。汪键认为(《习峨眉武功》,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峨眉武术套路特色是短小精悍,拳多腿少,步伐灵活多变,以防代攻。技击特色是后发先制,闪展腾"转"、擒拿封闭、背锁刁揉、钩弹蹬踢、吞吐沉浮。武功特色是内外兼修,并以缩、小、绵、软、巧。

  峨眉武术研究机构的创立与相关论著出版

  2002年汪键等人在四川乐山创办了中国峨眉拳(武术)研究会,并创建了"中国峨眉武术网站",(成立了峨眉武术表演团),成为四川省境内唯一的峨眉拳学术研究组织,为宣传峨眉武术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峨眉武术的学术研究得到了很大发展,陆续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价值的理论专著,丰富和完善了峨眉武术的理论成果。主要出版著作有:1985年张培莲的《峨眉剑》,在书中,对于峨眉剑的渊源、特点和练功方法进行了论述,并附有峨眉剑套路图示说明;同年邹德发出版了《蹲桩拳》,介绍了四川蹲桩拳的特点,附有蹲桩拳套路图示说明;习云太(吴信良)出版专著《峨眉散打术》,在结合四川武术技法和现代散手运动的基础上,撰写出峨眉散打一书,对地方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运动的结合首此进行了尝试。1991年董如军出版个人专著《古代实战秘诀:峨眉拳述真》,对峨眉拳的历史渊源、风格特点等方面做了理论阐释,并对峨眉拳的基本功的训练方法与拳法技击原理进行了图文演示说明。2004年汪键出版个人专著《习峨眉武功》一书,对峨眉派的历史源流、技法特色、拳派传人等方面作了较为详实的论述,是了解峨眉武术也是介绍峨眉武术较全面的一本参考书。另外出版的著作还有:1986年赵子虬的《三十六闭手》、叶涤生的《峨眉十二庄》、、1993年峨眉拳研究整编小组编著的《峨眉拳一路、二路》等。

  作者介绍:陈振勇,河南许昌人,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教师,武术六段,国家一级裁判员。现上海体育学院攻读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武术历史与文化。(来源:中国峨眉武术网)

【峨眉武术文化研究展望】相关文章:

中国武术电影的文化折射论文06-25

经典的文化研究需要改进06-22

文化产业研究07-21

文化产业研究09-15

中国传统文化武术作文07-08

生物质热解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展望12-10

多媒体技术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06-27

浅析文学电影与文化研究06-28

姓氏文化研究报告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