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文化和历史

时间:2023-02-26 09:43:30 历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酒的文化和历史

  国人十有八九喜欢喝酒,又有五六豪饮无度,更有三四贪杯恋盏,还有一二嗜酒如命,俗称酒腻子。文化也就在酒里流淌绵延。

酒的文化和历史

  酒之盛行,文辞难表。高兴了要喝,不高兴了也要喝,恋爱了喝酒心花怒放,失恋了喝酒垂头丧气。迎来了要喝,送往也要喝,见长辈要敬,遇晚辈要请,出征要壮行,凯旋要庆功,酒必可少。得意要喝,失意更喝,升迁要喝,乔迁要喝,久旱逢甘霖要喝,他乡遇故知要喝,更不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师徒情要喝,师生意要喝,同事得闲要喝,工作需要也要喝。同学少年相聚要喝,同道同志相逢要喝。相亲要喝会亲酒,参加婚礼要喝喜酒,两个新人要喝交杯酒,回娘家要喝回门酒。端午喝菖蒲酒、重阳喝菊花酒、除夕夜喝年酒。庆丰收家家扶得醉人归,再相邀,待到菊花佳酿成,与君一醉一陶然。修房造屋,要喝上梁酒、进屋酒。开张行业要喝开业酒、分红酒。红白喜事要喝,婚丧嫁娶要喝。办事要喝,求人要喝,只要相聚,坐列就有序,酒必过三寻。小子找了对象要喝,结婚了要喝,生子要喝,孩子满月要喝,入学喝学酒,毕业喝别酒,有了工作要喝,拿到第一个月工钱要喝,有了中意的还要喝,循环往复,周而复始,酒就在血液里流淌不息。

  再看造酒的厂坊,省里有,州里有,县里有,乡里有,村里有。许多地方,家家有酒坊,户户飘酒香。牌子则五花八门,有全国名酒,有省名牌,有州里指定产品,有县里待客专用,有乡里特产,有以姓氏为记的佳酿。无酒不成席,无酒不算敬。敬还分文敬、武敬、回敬、代饮。三杯通大道,五杯泯恩仇。华夏奔腾不息的五千年文化,实是浩浩汤汤之酒文化。酒承载了国人的喜怒哀乐,酒浸透了国人的肌肤和骨头。不信你听,那酒曲儿,那酒令子,无一不是文化的精髓。我国史籍中的酒令就有投壶、射覆、雅令、四书令、花枝令、诗令、谜语令、改字令、典故令、牙牌令、人名令、快乐令、对字令、筹令、彩云令等等。现代民间时兴的划拳,唐代人称为拇战、招手令、打令等,而百姓通常称猜拳,有大拳,小拳,赶羊拳,妇女拳,大压小,剪刀包袱锤,老虎杠子鸡,高兴了大拳小拳剪刀包袱锤全上,痛快了国酒洋酒果酒色白啤通吃。划拳又多用吉庆言语,如一定恭喜、二想好、三星高照、四季发财、五金魁、六六顺、七七巧、八福长寿、九要长久、十全十美。再配合祝酒歌,敬酒歌,劝酒歌,彩袖殷勤捧来玉盅,又哪个汉子不拼却醉颜红呢。眨眼间,舌头硬了,眼睛化了,两腿辫蒜。有放歌的,有寡言的,有喋喋不休的,有眼泪汪汪的,有拍胸膛的,有发誓赌咒的,有摔得皮开肉绽的,有争得面红耳赤的,有的从此亲密无间,也有个别反了眉目结了仇怨。或问,酒是嘛,答,酒是蒸馏水,醉人先醉腿,满嘴说胡话,两眼活见鬼。

  是谁发明了这神奇绝妙的液体呢,让国人这般的倾心依恋,又言之戳戳,爱恨交融而难舍难弃。据《皇帝内径、素问》记载,公元前26世纪的黄帝时代,就出现了“酒”,名曰“醴酪”。《战国策、魏策》又记有“仪狄作酒”的故事,“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而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也说明在夏朝已经有了酒,而且味道颇佳,禹还警世后人,对于酒滥饮无度的,会导致亡国。而国人普遍认同“杜康作酒”,有诗为证:酒神属杜康,造酒有奇方;隔壁三家醉,开樽十里香。何谓奇方,传说杜康是美食家,遇到神仙,神仙让杜康找来三个人,从每人身上取一滴血滴如水中,就是妙不可言的琼浆玉液了,杜康找来了文人、武士、疯子,因此,初饮温文尔雅,又饮豪气冲天,再饮癫狂不羁。遂尊杜康为酒神,为了纪念这位酿酒鼻祖,河南汝阳杜康村(传说是杜康作酒的地方)还修建了酒祖殿,供奉杜康塑像,弘扬白酒文化。

  我对酒的来历素无研究,却也不大相信酒是某个人突然造出来的,或许,古时都愿意喝发酵了的水,而杜康做的更好喝些罢。现在说的白酒,特指中国制造的白酒,是由麦子、高粱、玉米、红薯、米糠等粮食和其他果品发酵、蒸馏而成的一种饮料。其酒液无色透明,故称白酒。因主要采用烧蒸工序,所以也叫烧酒。据说白酒起源于唐代。在唐代的文献中已经有烧酒、蒸酒之名的记载,李肇的《国史补》中“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烧酒在唐代已经广泛流行了。田锡的《曲本草》还纪录了作酒的具体方法步骤。而赵希鹄的《调燮类编》还给出了醒酒的方法:烧酒醉不醒者,急用绿豆粉荡皮切片,撬开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又说“生姜不可与烧酒同用,饮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饮白酒忌诸甜物”。后来也有人认为,白酒源于元代,传说是元蒙古军远征西欧,途经阿拉伯时,把造酒法带了回来。

  自古诗酒一家,翻开文化艺术历史,画家、书家、文人骚客,大多嗜酒如爱,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弄艺术的往往多愁善感,生活追求浪漫,希望淋漓尽致地表现个性,因而常借酒兴体验生活趣味。二是因为酒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功效,能够使人精神亢奋,才思敏捷,从而激发创作灵感。如王羲之书兰亭序,便是酒兴之作。唐朝“草圣”张旭,书法前往往狂饮大醉,然后下笔,有时还不用笔,“以头濡墨,一甩而就,变化无穷,若有神助”,酒醒不可复得。汉代的安期生更神奇,“以醉墨洒石上,皆成桃花”。

  在古代希腊、罗马,还有“酒神精神”的说法,强调酒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魏晋名士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孰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肤,利欲之感情,俯仰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这种“至人”的境界,或许就是中国的酒神精神。陶潜《饮酒》诗说,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都是在痛饮大醉的基础上体味到的人生况味。而李太白干脆就在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杜甫则诗“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而东坡呢。一杯未尽诗已成,诵诗向天天亦惊。

  文人与酒的故事,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其实,文人与酒的故事,只是酒文化的一束光芒,更重要的是酒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酒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且是最具激情、最有魅力、最为难忘的那一部分。至今还没有听说某人一生未尝酒味,即使不喝酒,那做菜还有料酒,治病常以药酒呢。常言道,酒水酒水,酒和水同等重要,水养育身体,延续历史,酒培育性格,传承文化。酒是我们躲不开的一个美丽魔咒。

  言已至此,还要提醒一句,酒虽好饮,用之有度啊!

【酒的文化和历史】相关文章:

酒的历史典故08-14

酒的历史典故08-04

酒的历史典故(热门)07-04

酒的历史典故【优】07-05

【优选】酒的历史典故07-09

【实用】酒的历史典故07-05

酒的历史典故[推荐]08-26

与酒有关的历史典故05-28

酒的历史典故集锦08-09

有关酒的历史典故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