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的审美教育价值

时间:2022-06-27 04:32:58 音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音乐欣赏的审美教育价值

  内容摘要 :音乐欣赏作为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日益引起理论界和教育界的关注。音乐欣赏是通过听觉感受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并得到精神的愉悦与满足的一种艺术活动,这是作曲家和表演艺术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音乐欣赏的审美教育价值

  关 键 词 :审美教育 音乐欣赏 作用 价值

  随着音乐教育应是审美教育最终目的这一观念的深入,音乐欣赏活动日益引起理论界和各级学校的关注,音乐欣赏也正从以前的边缘地位向遵循音乐听觉艺术感知规律的中心地位迈进。本文将详细阐述音乐艺术欣赏的价值、作用,从而进一步论证当今音乐艺术的新观念,即审视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欣赏是通过听觉感受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并得到精神的愉悦与满足的一种艺术活动。无论是哪个时代、哪种风格流派的音乐家,他们的音乐创作与演奏演唱,都是为了人们满足对音乐的欣赏目的。如果离开了人们对音乐的欣赏,音乐的创作与演奏也就失去了意义。正如美国音乐家默赛尔所说:“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1.音乐欣赏的教育作用

  就一般人而言,其感受音乐的能力要远远超过创造和再现音乐的能力。没有专门学习过作曲的人,创作不出声部众多、布局严谨、优美动听的乐曲;没有接受过演奏演唱训练的人,难以演奏、演唱出技巧性很强的乐曲。但是只要稍加指点,这些人就能对音乐有不同层次的领悟。所以,音乐欣赏是绝大多数人在生活中拥有音乐、参与音乐的主要方式。同时,音乐欣赏也是进行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音乐欣赏可以使受教育者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扩大他们的音乐眼界,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人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我国老一辈音乐教育家、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就很重视对儿童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他说:“技术的陶冶不能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所以,我们进而谈到欣赏的指导,这使得儿童的情感通过音乐的洗练而得到至精至纯的陶冶,以至于引导儿童以音乐的精神来创造自主的生活。”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也认为:“音乐教育的终极结果在于培养儿童唱歌及审美情感,不达到这一目标的音乐教育不是理想的教育。”

  2.音乐欣赏是一种积极的主体性创造活动

  音乐欣赏活动看似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但事实上是一种积极的主体性创造活动。如果将谱曲看作是第一度创作、演奏演唱是第二度创作的话,那么音乐欣赏就可以看作是第三度创作。

  从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接受美学认为,任何艺术作品的文本都具有不确定性。音乐作品尤其如此,它的意义的实现要靠接受环节使之具体化,即要靠接受者的感觉与知觉经验作品的空白处加以填充。它特别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作品的接受环节,即从过去以作品本身为中心转到以读者的接受为中心。音乐欣赏是欣赏者主体的意识活动,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不可避免地要把自己的主体意识渗入到欣赏对象中,不断地将自身的情感与想象投入到所欣赏的客体——音乐作品中, 用幻化的意向去充实音乐的内涵。美国哲学家、音乐教育家雷默认为:“听音乐是创作音乐、创造音乐。提供给听者的音响所具有的音乐潜在意义永远是一种人类的诠释,一种由听者完成的诠释。”

  正因为音乐欣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所以音乐欣赏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可以起到培养和发展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作用,这正是我们通过音乐教育所要达到的非音乐目的的一个重要方面。

  3.音乐欣赏有助于音乐知识技能的发展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对音乐知识、技能的讲授被放在了首位,但随着“审美教育”观念的深入,新课改观点的确定,在“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大环境下,音乐欣赏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音乐欣赏教育不但对培养受教育者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能够使受教育者的音高感、节奏感等音乐素养在音乐作品的欣赏中得到提高,使受教育者所学的音乐演唱、演奏技能和音乐知识得到具体的提示和印证,从而有助于他们音乐技能的学习和发展。例如,开设视唱练耳课,这对于学生听觉能力和识谱能力的训练往往是单一的训练。而欣赏音乐时,是让学生在音乐美的享受中从整体上去感受和体验音乐,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去听辨人声的种类,音乐的织体,乐器的音色、种类,音乐主题旋律的线条,调性乐曲的体裁、结构及情感表现等,这有助于从整体上发展受教育者的音乐听觉能力。音乐中千变万化的节奏,无形中强化了受教育者的音乐节奏感、知觉等。受教育者从音乐欣赏中获得的对于音高感、调式感的直觉感受,以及对于所欣赏音乐作品主题的哼唱,都非常有利于他们识谱水平的提高。音乐欣赏是音乐演奏、演唱技能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音乐欣赏教育,为受教育者演奏、演唱技能的学习提供了可供参照、模仿的范本。

  二、音乐欣赏的价值体现

  1.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实现其审美教育的目的

  音乐欣赏是人们对音乐作品进行审美再创造,并从中获得艺术审美愉悦的过程。音乐欣赏是一种个性创造性活动,因此它具有较强的审美教育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和想象能力等。

  贝多芬说:“音乐不在谱子上,而在谱子之间。”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不能让学生的歌唱与欣赏机械地束缚在音符上,而是要启发他们根据音乐的各种要素展开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理解并表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教师可通过分析旋律、歌词,引导受教育者感受音乐的基本要素,即节奏、速度、音高、力度等在表现音乐情感中的作用,完整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音乐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受教育者体会、表现音乐,最终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

  很多经验丰富、资力较深的音乐老教师都很注重音乐欣赏教学。音乐教育家刘德昌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归纳为一个程序:欣赏——模仿——创造表现——欣赏。他认为,无论什么人对音乐的入门都是从对音乐的聆听开始的。音乐特级教师孙宝清在谈到音乐欣赏教学时也指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认识是对音乐音响这个客体的欣赏中进行和实现的。欣赏既是学生学习音乐的起点,又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和重要手段。欣赏在音乐课各种课程形式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音乐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

  2.放眼看世界,与世界同发展

  重视音乐欣赏课,也将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的接轨。众所周知,德国、美国等音乐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一直就把音乐欣赏课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如:德国音乐课的基本准则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从电台、电视、录像、激光唱片等媒体中挑选音乐,把音乐融进个人的生活,使音乐成为个性的表达方法。中小学音乐课不仅仅是发现天才,而更应该是以培养音乐听众为目的。

  18世纪的德国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沿袭唱歌教法,这源于德国宗教音乐生活传统的影响,人们为了唱好圣歌,必须学会读谱,接受唱歌教育。这种以唱歌为主的教法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纪之交,德国发起一场影响欧洲乃至全世界声势浩大的艺术教育运动。1901年在德罗斯顿、1903年在威玛尔和1905年在汉堡分别召开会议。会议内容是艺术教育应以培养感受艺术美这一能力为目的,这把培养人的创造性提高到一定的高度。自此,音乐欣赏教学开始打破音乐知识技能教学一统江山的局面。

  同时期,美国出现了乐器教学,并随着1914年退役下来的军乐团成员分散到各个学校,铜管乐教学从而发展起来。1930年,美国的心理学界纷纷提出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意义,代表性人物是穆塞尔。他反复强调:在普通学校中,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解决整个技巧问题的正确方法就是以欣赏为目的……”“音乐欣赏课要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到了上世纪70年代,音乐教育界提出音乐教育要以听觉为中心。例如,1971年德国教育委员会指定的教育目的,被界定为“培养具有享受、批评和改造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从此可以说,音乐欣赏在70年代才有了独自的地位。

  结语

  重视音乐欣赏已不单是学科发展的形式所迫,更是大众的呼声、时代的需要。我们要遵循教学规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源,紧跟国际潮流,吸收国外优秀先进教学模式、思路和方法,为本土音乐教育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

  [1]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3](美)默赛尔.音乐欣赏的心理本质.中国音乐,1987(1).

  [4]北京市教研所编.陈鹤琴全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5]曹理.普通音乐教育学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

【 音乐欣赏的审美教育价值】相关文章:

浅析音乐欣赏课的审美教育维度06-28

音乐欣赏需要学生的审美能力06-28

书法对立元素的审美价值经典散文07-01

音乐审美教育11-11

浅谈音乐与审美教育09-23

古诗教学和审美教育07-02

浅谈古诗教学与审美教育07-02

谈古诗教学与审美教育07-02

音乐欣赏的价值及其美育功能解析06-28

浅谈多媒体专业的审美教育07-02